08版:广告

非遗绽魅力 文创促发展

——“山东手造·潍有尚品”非遗文创展精彩亮相

(2023年05月0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文/图

  晚春鸢都,百花争艳,万木葱茏。4月15日,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山东手造·潍有尚品”非遗文创展在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非遗文创展由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潍坊市博物馆等联合承办,展览将持续至5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于此,共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欣赏文创产品的精彩,领略非遗与文创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非遗魅力势不可挡
  潍坊核雕、面塑、刺绣、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第五展厅里,20多种非遗项目大放异彩,吸引游客驻足观看。“我很喜欢《金鱼戏莲灯》这两件作品,一红一蓝,色彩搭配恰当,造型饱满,制作考究,让人心生欢喜。”市民张先生指着展柜中的老猫花灯对记者说道,他是地地道道的老潍县人,小时候一到元宵节,家人就扎制老猫花灯,所以对老猫花灯特别喜爱。据了解,潍县老猫花灯始于明代,传统老猫花灯的制作题材丰富,以寓意吉祥的花鸟瑞兽居多。2020年,老猫花灯制作技艺列入第六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很喜欢吃青州隆盛的蜜三刀,没想到今天竟然在这里见到了,原来隆盛糕点的制作技艺也是非遗。”来自青岛的张女士说:“我是一名‘吃货’,其它品牌的蜜三刀都不如隆盛的好吃,隆盛的蜜三刀香甜可口、油而不腻,而且存放时间长。”据了解,“隆盛”商标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隆盛糕点集古今青州清真糕点之精华,产品基本上是京式和苏式品种,选料纯正考究,生产严格,按祖传工艺和配方进行。2013年,隆盛糕点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精品荟萃精彩纷呈
  “这个小兔子做得真是生动形象,感觉就要从展柜里跳出来了。”“亲爱的,我想和这件漂亮的裙子合个影。”……在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第六展厅里,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20岁的王瑶是济南人、21岁的马梦鸽是河北人、19岁的苑艺馨是潍坊人,三人不仅是同学,也是关系甚好的朋友,目前都在济南上大学。“馨馨是本地人,她告诉我们今天这个展览有很多亮点,来参观不仅能感受到潍坊的非遗文化,还能在这里打卡拍照,我们被潍坊的风筝文化和非遗文创产品深深震撼到了。”王瑶和马梦鸽一边告诉记者,一边自拍着。旁边的苑艺馨表示,能带外地的朋友来潍坊感受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她感到非常自豪。
  距离三位少女不远处,一对“老姐妹”吸引到了记者。她们身穿骑行服,互相给对方拍照留念,她们是来自辽宁省阜新市72岁的卢女士和70岁的赵女士。“潍坊的风筝文化和非遗文化赫赫有名,我们一直想来却没有时间,如今孙子都上大学了,我们就来潍坊看看。”卢女士说道。“我们从阜新一路南下,中途游览了山东其他地市的景点,不过我们此次骑行的终点就是在风筝会时到潍坊,感受鸢都魅力。我们参观之后发现真得是‘不虚此行’,潍坊人民的创造力真得很棒!”赵女士说。
  在木雕展柜前,很多小朋友在欣赏可爱的木雕作品,并不时发出“哇”的惊呼声。每件作品都有特殊含义,梨作品寓意永不分离,南瓜作品寓意不要难过,相亲相爱的口蘑老弟、鲍菇老哥寓意拒绝孤独……木雕的创作者于楷文向记者介绍:“我将水果、蔬菜和小动物等可爱的形象拟人化,创造出有趣、富有童心和深层寓意的木雕作品,希望我的作品能为木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更多新的创意和活力。”
文化“两创”赋能城市发展
  潍坊非遗资源丰富,保护传承成绩突出,整体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近年来,潍坊非遗在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国际和平城市等创建中绽放异彩;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澳门)推广周、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等活动中焕发光芒。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山东手造·潍有尚品”全面起势,文化“两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断彰显。
  目前,潍坊通过持续实施“百乡千人培训计划”,培养手造类生产经营人才和技术骨干6000余人;已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行业大师4人,省级大师61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手造从业者、工艺美术师、工艺大师三级梯队机制逐步完善;已成立手造合作组织100余个,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打造“线下+线上”手造展销体系,推出“多彩民艺、秀美山村、寻古探幽、渔盐耕读”四条具有鲜明手造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和十笏园手造博物馆等40余个手造特色景区、景点;开展国际文化贸易交流,打通与世界其他295个创意城市合作交流通道;实施“潍坊好手艺”世界行计划,依托大型节会与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