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

——全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回眸

(2023年06月3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舒适温馨的城乡书房里,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和力量;灯光绚丽的舞台上,戏曲、相声等节目精彩纷呈……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气质。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惠民乐民为根本、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结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
以质图强,
文化设施提档升级

  炎炎夏日,走进临朐县图书馆,窗明几净的读书环境、种类齐全的图书资源,还有书刊借阅等面向不同读者的特色服务,让人清新凉爽。这座一年前才迁至新址的图书馆,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环境与之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场馆建设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平台,我市以群众便利、可及为原则,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大力实施“两馆一站一中心”新建改建和服务设施功能提升工程,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全覆盖。
  补齐市、县“两馆”建设短板。截至目前,安丘市、临朐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建成开放;奎文区、寒亭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及潍城区公共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正在加紧内部装修;市文化馆新馆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公共文化建设示范镇村创建评选活动,我市先后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260万元,撬动县、镇、村三级配套资金6000多万元,分四批建成示范镇(街道)50个、示范村(社区)132个,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如青州市邵庄镇文化站建于稷山脚下,场馆设计充分融入稷下学宫的文化元素,场馆内容展示突出当地特有的齐文化、民间文化,让游客在欣赏邵庄秀美山水的同时,也能体味邵庄的齐风古韵和传统民俗。
  加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引导各地多元共建城乡书房、文化驿站等“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公共文化设施既“好看”又“好用”。其中,寿光市根据与文圣仓颉、农圣贾思勰等的渊源,建设文圣书房、农圣书房、盐圣书房,并进一步融入乡土文化、非遗文化等,形成城乡书房多元化与复合型相结合的特色书房,构建精品公共文化空间。截至目前,我市53家各级各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成开放、发挥服务效能,许多空间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与民同行,文化人才主动下沉基层
  人才,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软件”。完善城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育机制,吸引优秀文化人才向农村流动,是解决城乡文化人才不均衡问题的关键。
  日前,一场社区图书管理员培训在诸城市辛兴镇举行,主讲老师是诸城市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李晓娟。“我们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在电脑上操作,仅用了两个小时就掌握了图书著录的要领及图书借还、信息查询等操作流程。这个培训很实用。”参加培训的社区图书管理员王婷婷说。
  如何将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裂变”,通过优化设施布局和资源配置起到1+1>2的作用?我市持续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集统筹、策划、生产、组织、配送、指导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集散中心”,按照“供给项目多、供给对象广、供给模式优”要求,通过总馆与分馆、分馆与服务点的活动联办、展览联动、品牌共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有力、有序地配送到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需求在哪里,文化人才就下沉到哪里。诸城市以舜龙艺术团、日出东方艺术团为骨干,以40多家庄户剧团为辅助,送戏下乡演出179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宝德书院”是一所公益性书院,由高密经济开发区冯家庄小学教师单美华和爱人李济远腾出自家房屋创办,曾获评“全国示范农家书屋”。高密市全面推广复制“宝德书院”义务辅导、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模式,相继建成“宝德书院分院”以及“留守儿童之家”20多处,辐射周边近百个村庄,服务2万多名乡村儿童。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颗孕育希望的“种子”。我市不断完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大力培育以文化带头人、文化家庭、文体团队为主体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灵活高效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为城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有力有序有效运行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文化生活主体地位,鼓励探索建立文化议事会、文化合作社,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运行、自我服务。
以需定供,文化服务实现精准供给
  动感时尚的爵士舞、宛转悠扬的二胡独奏……第八届潍坊市民文化节日前在潍城区十笏园文化街区启动。本届市民文化节采取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方式,贯穿全年,设置了音乐、舞蹈、戏剧等17项重点文化惠民活动。
  除了市民文化节这个“百姓大舞台”,各县市区的文化活动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奎文区实施文化服务“暖心工程”,依托文化人才志愿者、“文艺轻骑兵”队伍,开展小区巡演活动100余场次;加快推进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地、进企业、进楼宇“五进”工程,从“开门等人”到“服务上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坊子区通过开展广场舞大赛、原创文艺作品展演、全民健身运动会、“FBA+乡村振兴”篮球联赛等众多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展现了全区文体活动的最高水准,进一步打响了“群众文体艺术节”活动品牌。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是永远的“主角”。我市以市民文化节为引领,充分发挥文艺爱好者、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文体带头人和文化示范户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活动策划、团队组建、日常驻点培训等服务模式,持续打造“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大家唱”群众歌咏和周末戏相逢等品牌文化活动,为群众搭建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的大舞台,并带领他们积极参加镇(街道)以上组织的各类辅导培训、展览展示、文艺演出、评比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城乡品质文化生活。
  文化需求与文化创作是双向奔赴的,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文艺作品面世。临朐素有“小戏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立足山东戏曲编剧人才培养基地、山东小戏创作实践基地和山东省艺术研究创作基地三大平台,大力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和文艺精品工程。周姑戏《报喜鸟》荣获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金奖、第三十三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三等奖和第五届风筝都文化奖优秀文化作品奖;周姑戏《淌水崖》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名单;周姑戏《特别约会》和《锦上添花》同时入选2022年度潍坊市十佳情景小剧。今年,临朐县又邀请高水平导演打造大型反腐周姑戏《黄河情》《重生》。青州市则扎实开展沉浸式情景小剧推广试点和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充分挖掘青州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故事,打造《雪蓑献寿》《龙凤呈祥》《衡王嫁女》等沉浸式历史情景剧,形象展示了海岱青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