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红色记忆

(2023年06月3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侯伟烈 侯菲菲
  在寿光西部,阳河、王钦河、乌阳河三水穿村而过,流入巨淀湖,这个村就是闻名遐迩的北洋头村。
  1924年4月,在青岛工作的邓恩铭受王尽美的委派,以回淄川探亲为名,到台头镇张家庄村召集张玉山、王云生秘密指导革命工作。9月,经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中共“寿(光)广(饶)”支部干事会,张玉山任支部书记,王云生、延安吉任支部成员。随后,寿广支部发展党员,其中牛头镇村的马保三、北台头村的陈炳君、北洋头村的侯树胜成为寿广支部的重要成员。
  侯树胜担任北洋头村党小组组长并任村自卫团团长。党小组成立后,迅速在村内发展党员开展工作。1927年春,北洋头村在原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侯树胜担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后被叛徒出卖,在台头镇韩庄村被敌人杀害)。
  1934年冬天,青年学生党员侯荫楠、侯连三、侯国栋毕业回乡,成立了北洋头村小学,侯荫楠担任第一任校长。教员有马西夫、侯连三、侯国栋等党员,他们以教学为掩护,以学校为场所,秘密开展党的工作。这期间,他们经常与南洋头村的教员王文介(开国少将)在阳河边秘密集会,进行情报传递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六区西部区委(也称特委),在区委书记侯荫楠的领导下,展开了六区西部各村的工作。
  1937年12月29日,在鲁东工委和寿光县委的领导下,各村号召有识青年参军入伍,发动了著名的牛头镇武装起义,建立起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北洋头村党支部书记侯国栋带头入伍,并先后组织了34名青年参加了八支队。侯国栋任八支队文艺宣传队指导员。
  1938年8月至1940年3月,侯国栋受党组织委派回村再次担任党支部书记,组建了农、青、妇、儿童等救国会,组织号召青年参军参战,并设立了党的地下情报站,任命侯法令为情报站站长。
  侯法令1938年10月入党,1942年4月至1942年9月担任北洋头村党支部书记。这期间,村公所出资80元,在阳河边顺河居成立了一个杂货铺,实为党的34号地下情报站。34号情报站的由来已无从考证,但它的情报覆盖范围包括德州地区,交通员有北洋头村侯美香、李登太,北台头村陈兰会,南洋头村王文介。每次传递情报时,都是夜间有人把情报埋在顺河居屋后的墙根,第二天侯法令拿出,秘密执行任务。34号情报站曾在六区西部寿光至广饶县的央上码头一带破获名为“底勾底线”的特务组织(带职务的13人,成员若干),受到上级党组织嘉奖,被山东省评为锄奸模范,上级专门为其摄影留念并颁发奖状、奖章,还奖励了手枪、手榴弹等。
  早前日伪军在北洋头村内修建了5座炮楼,中心炮楼高3层楼,能够监视全村的大街小巷。他们白天轮流训练,晚上收起吊桥闭门不出,但敌人巡逻一夜不停。共产党员侯景胜以卖香烟为由实地观察敌人动向。
  1942年9月6日,侵华日军铁蹄踏入北洋头村,早已得到情报的侯法令立即组织党员与群众转移。他刚刚回到顺河居,便被埋伏在周围的敌人以做劳工为名逮捕,关押在炮楼内。日寇对侯法令施酷刑至其晕死过去,日寇以为他已死亡,叫侯美香等人抬回。侯美香发现侯法令心脏微微跳动,还有一口气在,所以将其安放到邻居侯汝明家,便于掩护。
  侯法令终因伤势过重,几天后牺牲。侯法令受到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但他仍坚定党的信念,对党的机密守口如瓶,宁死不屈,表现出共产党员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高尚气节。
  侯法令牺牲后,党组织安排其妻带着儿子侯庆太(1940年7月生)到了丰城乡李家屯。侯庆太19岁时被党组织安排到吉林省舒兰矿务局工作,20岁加入青年团,21岁光荣入党。
  现年83岁高龄的侯庆太回忆其父侯法令革命的一生,泪流满面,滔滔不绝。借建党102周年之际记录下这段革命往事,也是对侯法令同志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