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医药研究守正创新赋能

——记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潍坊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孙长岗

(2023年07月0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
  6月20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表彰获得202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的213个项目(人选)。因主持完成《整合药理模式下中医药抗肿瘤研究及临床应用》项目而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潍坊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教授孙长岗现场领奖。
  孙长岗,1970年12月生人,国家中医药高水平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曾获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突出贡献奖”“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孙长岗带领团队坚持临床科研的深耕笃行,秉承文化自信,致力传承创新,在为区域医疗卫生建设助力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不断为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赋能。
   融合创新
  实现中医抗癌新突破

  在孙长岗看来,随着近年来恶性肿瘤日渐高发,肿瘤治疗方式的持续优化始终是治疗的重中之重。“中医药由于独特的作用,不仅在抗肿瘤治疗中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现代抗肿瘤治疗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孙长岗说,尽管中医药抗肿瘤具有广泛的临床效验和巨大的应用潜力,但长期以来存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不明的问题,限制了抗癌中药的应用和开展。
  此外,孙长岗认为,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导致传统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无法体现中药抗癌整体干预的优势。“同时,中医药抗癌研究缺乏与现代研究成果的融合,缺乏对抗癌中药自身规律的总结,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这些问题深度影响了中医肿瘤病学的传承与创新。”孙长岗说。
  基于以上问题,孙长岗带领团队历经数年科研攻关,运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分子流行病学、多向信息组学等新兴学科技术,构建了完善的中医药抗肿瘤整合药理研究模式,探索出体现中医药特点及抗肿瘤价值取向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潜心精进
  开创整合药理新篇章

  据介绍,此次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整合药理模式下中医药抗肿瘤研究及临床应用》项目,聚焦中医药抗肿瘤长期以来存在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不明的问题,孙长岗团队联合天津中医药大学、烟台大学2家单位,通过产、学、研、用结合,汇总超过2万余例肿瘤样本信息以及100余种中药天然小分子数据,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技术,对一系列抗癌中药及复方的作用靶点进行了预测,总结了药用植物抗癌的机制规律,开发了中药天然化合物纳米靶向运载抗肿瘤体系,解析了中药复方复杂化学体系与病证复杂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提炼了中医药抗肿瘤的核心病机及核心用药,构建了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抗癌研发模式和平台,实现了整合模式指导下中药抗肿瘤的临床应用及推广。
  孙长岗告诉记者,项目课题组共发表论文176篇,SCI论文96篇,授权国家级专利18项,制定多项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研究成果在多家三级医院及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应用转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对中医肿瘤学科体系的建立具有行业引领和示范创新意义。
  “坚持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了新动力,我们团队作为中医药的研究人员,愿为共同守护人类健康贡献全部力量。”孙长岗说。
  敢为人先,培养更多优秀中医人才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回顾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孙长岗始终抱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忧患意识投身医学事业中,在本地区相对薄弱的科研人才基础以及艰苦的人才环境中,培养和组建了专业方向明确、人才梯队合理的创新型学术团队。创建我市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中心,并使其迅速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中西医结合抗癌临床机构,首次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引进放射治疗设备。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将所在科室打造成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并且组建了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
  中医现代化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关键。孙长岗认为,正确的研究方向是如何用现代医学的语言讲好中医药科学故事,用现代医学理念挖掘传统中医药的宝藏,中医药科研创新的方向是在传承与守正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从而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时代答卷。
  在孙长岗看来,国家对中医药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未来对中医药人才日益旺盛的社会需求,都为中医学专业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下一步,潍坊医学院中医学院将积极凝聚区域中医同道共识,充实学院师资力量,联合临床医疗机构,倡导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科研引领、创新启发、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医教研”一体化的育人模式,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培养更多优秀中医人才,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