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公益广告

08版:广告

做好矛盾纠纷“就地文章”,昌乐县公安局乔官派出所——

努力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2023年12月0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怀禹
      张益阁 通讯员 姜 茁

  作为“枫桥经验”的坚定践行者,近年来,昌乐县公安局乔官派出所始终把“矛盾不上交”作为核心指标、“平安不出事”作为主责主业、“服务不缺位”作为第一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问题,建立完善“排、调、防”三步工作法,通过加强线索排查、创新多元化解、完善源头预防三个环节,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萌芽、止于未发、止于基层,推动“枫桥警务”提档升级。11月24日,全国第三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名单公布,昌乐县公安局乔官派出所入选。
  “警网融合”
  纠纷排查触角不断延伸

  “今年以来,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78起,化解率达90%,未发生因矛盾纠纷调处不力引发的信访投诉、案件‘民转刑’等情况。”翻开昌乐县公安局乔官派出所的矛盾纠纷调解台账,上面写满了乔官派出所对民生诉求的积极回应。
  乔官镇地处昌乐、青州、临朐三地交界。如何让基层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乔官派出所通过拓宽矛盾纠纷排查渠道,完善“警网融合”运行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推送、早化解。
  据乔官派出所所长滕伟介绍,乔官派出所共有10名社区民警,他们都是“穿着警服的社区副书记”。社区民警会同社区干部、网格员共同开展工作,“警格+网格”融合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实时掌握社情民意,实现“动态有人关注、矛盾有人报告、困难有人解决”。
  多元化调解
  矛盾化解形成合力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乔官派出所积极发动群防群治力量,融入基层组织,整合部门资源,形成整体工作合力,使得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乔官派出所现有民警18人,平均年龄29岁,面对邻里纠纷类警情时,现场调解能力相对不足。”滕伟介绍,为弥补这一治理短板,乔官派出所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从辖区老党员、村干部、退役军人中挑选出49人聘任为特邀调解员,组建“火山红韵”义警队,随警作战,轻微纠纷现场调处。
  除了群众的力量,乔官派出所还通过与司法所、人民法庭和律师事务所开展党支部联建共建,打造“淳予”联调工作室,建立“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多元化解机制。通过整合专业资源,乔官派出所的调解范围从普通的家长里短向商品交易、民间借贷、婚恋纠纷等领域跨越,用合法正规渠道推动纠纷源头化解。
  创建“夜访”机制
  普法宣传有妙招

  初冬的夜里,寒风习习、星光点点,几道红蓝灯光由远及近,这是乔官派出所的“夜访”机制,滕伟正带领社区民警在辖区内走街串巷,收集民意。
  白天,乔官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深入田间地头和生产企业,集中开展警民恳谈会,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听取群众意见、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有问题找民警、出了事依法办的意识。晚上,乔官派出所创建“夜访”机制,由值班所领导带队,组织社区警务队和“火山红韵”义警队走村入户开展面对面交流,收集民情民意、答复群众疑惑、化解“急难愁盼”问题。
  除了治理方式的落地生根,乔官派出所同样注重普法宣传的创新。在乔官派出所,民警也可以是编剧、导演、演员……滕伟告诉记者,民警会利用业余时间,将工作中的典型纠纷案例编排成剧,并制作成普法小视频。这些形式新颖、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在缩近警民距离的同时,也能从根源上减少矛盾产生和纠纷升级。
  乔官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责定位,积极融入党政大局,探索实践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镇域社会治理模式,大力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谱写了一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