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文/图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乡村记忆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在潍城区于河街道三安子村,乡情村史博物馆是承载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
12月5日上午,记者走进三安子村文化大院,一座承载记忆、凝聚乡愁的乡情村史博物馆便呈现在眼前。
“我们的乡情村史博物馆基于三安子村的历史与现状而建造,是一家市级乡村博物馆,目前已申报省级乡村博物馆,正在等待验收。”三安子村党支部书记刘桂书介绍,乡情村史博物馆于今年4月开始打造,历时近半年时间,将原本占地不足100平方米的村史馆全面改造提升为占地450多平方米的乡情村史博物馆。
乡情村史博物馆是凸显三安子村乡村文化、留住乡村记忆的文化地标,也是承载村民情感认同与共鸣的载体。全馆根据时间节点共分为六大部分,包含“三安子的由来”“抗日战争时期的三安子”“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安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三安子”等。每一部分的一件件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闪烁着三安子村曾经的辉煌。
说到乡村文化,不得不提农耕文化。春拖犁耙、夏挥锄头、秋舞镰刀、冬抡铁锹,在三安子村乡情村史博物馆,一日便可看尽春播一粟到秋收万子的劳作历程。定格农耕岁月的老照片、锈迹斑斑的犁头、暗淡发黄的木坉、漆黑沉重的石磨……这里珍藏的每一件独具农耕历史意义的器具,都记录着三安子村民祖祖辈辈的农耕岁月。
“看到乡情村史博物馆的老物件,不禁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候种田挑水的艰苦岁月。那时候是真的靠山吃山、看天吃饭,吃不饱饭都是常事。现如今日子越来越红火,村子建设得越来越美,甚至有了自己的文化大院,这些是之前做梦都不敢想的。”72岁的村民王冬梅笑着说。乡情村史博物馆里不少东西都是村民们为了支持修建乡情村史博物馆,把自家珍藏了几十年的老物件捐赠出来的。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发扬。“乡情村史博物馆是记录三安子村历史、传承村庄文化与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能够发扬优良民俗家风,留住乡愁乡情,激发大家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刘桂书介绍,只有回望历史、回首走过的路,才能让生活在当下的村民更加深刻地了解先辈开拓之功和创业艰辛,更好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时激发大家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浓厚感情,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