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庆喆
基层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是推动理论赢得群众、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在调研中发现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只有正视理论宣讲工作中的问题,靶向施治,创新突破,才能充分提升活动质效,推动党的声音入脑入心。
让宣讲格局“大”起来
理论宣讲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大宣传格局,推进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提高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把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纳入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文化等重要工作统筹谋划、一起推进。二是打破宣讲工作各方面的壁垒,打通宣讲工作与各方面工作的内在关联,构建起党委领导、宣传部门负责、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协作配合的大宣传格局,使宣讲资源充分整合利用、宣讲人员共同发力、宣讲主题统一策划、宣讲氛围共同营造。三是建立完善的理论宣讲工作机制,落实理论宣讲工作责任人等制度,从制度层面加强对理论宣讲工作的组织协调,形成比较系统的组织领导体系、理论宣讲制度和工作保障机制。
让供需对接“准”起来
精准对接需求是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途径。一是基层理论宣讲员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把情况摸清,结合当地实际和受众群体实际情况设置宣讲专题和内容,创新宣讲模式,通过“团队亮单、群众点单、宣讲队接单、互动评单”的模式,提升宣讲效果。二是探索“1+x”宣讲模式,“1”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是指根据基层实际情况设置的特色宣讲内容,使学习内容“有总”“有分”。三是将课堂“搬”到群众身边,依托文化广场、纳凉亭、农家小院等场所,采取夜谈、漫谈等形式倾听群众声音,宣传党的政策。
让方式方法“潮”起来
把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好,把惠民政策解读好,使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既需要守正,又需要创新。一是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利用好网络平台这一载体,让理论课堂从“纸面”走向“云端”,构建起集“报、刊、台、网”于一体的网上网下、线上线下宣讲矩阵,通过微宣讲让宣讲工作全覆盖。二是探索“理论宣讲+”模式,打造问答式、情景式、体验式、音乐式、分享式和云端式“六大宣讲方式”,使理论宣讲形式多元化、内容丰富化,同样使理论宣讲“走新”更“入心”。三是活化宣讲形式,利用朗诵会、故事会、快板书、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用“乡音”传“党音”。
让人才队伍“强”起来
做好理论宣讲工作,打造人才队伍是关键。一是整合宣讲队伍,构建一个以党政系统为牵头人、党员干部为主力军、人民群众为重要保障的“宣讲库”,并形成多支“1+N”的“龙城宣讲小分队”:“1”是指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功底的专家学者,“N”是指各个行业领域的业务能手、科普先锋、乡贤文人等,聚焦群众需求开展特色宣讲。二是建立考评和激励机制,一方面把“星级评定”制度,作为宣讲队伍准入准出动态调整的标准,也作为个人和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支持,在场地、设备、设施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理论宣讲落实见效。三是加强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使宣讲员在拜师学艺、随堂听学中把握理论宣讲工作的精髓,实现宣讲能力质变飞跃。
(作者单位:诸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