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聪聪
通讯员 邹丽伟 文/图
建筑业为促进经济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年,我市以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守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的初心,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靶向发力、主动作为,提升服务质效,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全面吹响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号角”。全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商混管理等2条经验在省厅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红色工地”创建、“先验房后收房”、安全履职视频制度等3项做法在全省推广。
服务工地
共建共享打造工地“文明范儿”
我市建筑业具有基础好、体量大、门类全、活力足、经验多等优势。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进以“七有四融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工地”创建活动,配齐“工地书屋”“爱心驿站”“红色义诊”等服务农民工便民设施,同步带动行业发展和质量安全、农民工工资清欠防欠工作全面提升,年内城区新增市级示范“红色工地”60个,全市累计培育“红色工地”200余个,通过创建“红色工地”,让党旗在项目一线高高飘扬。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打造“智慧工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骨干力量,市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应用智慧住建平台,协助项目运用BIM+智慧工地数据决策平台、VR、AI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现代技术支撑,引导建立多维协同工作平台,有效地将人员监控、设备运行监测、环境监测及治理、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等资源进行整合,初步建立起“智慧决策、智慧监测、智慧建造、智慧运行、智慧预警、智慧监管”的项目全生命周期智慧体系。实现对建筑工地文明施工长效细致监管,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双探头接入工程373个,实现项目全覆盖“云上监管”。
为提高建筑工地形象,我市在中心城区深入开展了工地围挡提升行动,全面推广应用仿古中式风格硬质围挡,同步对围挡公益广告进行统一设计,让工地围挡变身文明宣传新阵地、新窗口,展示出良好的精神文明风貌。
服务群众
探索创新严把房屋“质量关”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住宅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高品质住宅,市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应用“先验房后收房”制度,通过举办“工地开放日”“质量信息公示”等活动,帮助业主对房屋质量“挑刺”,全市累计参加“先验房后收房”活动业主14.2万户,解决各类问题2.7万次,群众购房满意度显著提升,“先验房后收房”监管经验被省住建厅发文在全省通报推广。
我市深入开展了质量“治裂”专项行动。召开潍坊市住宅工程裂缝专项治理现场观摩会,这是山东省召开的第一个住宅工程裂缝治理主题会议。发布《潍坊市住宅工程渗漏转向治理工艺做法》,积极培育推介一批优质工程、典型工法、创新案例。
此外,市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加快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印发了《潍坊市建筑工程监理标准化示范工地做法(第一版)》,在全市建立“监理标准化示范工地”35个,创新“一静二动三感”的现场智慧监查模式,构建起结构清晰、职责分明、重点突出的工程监理标准化体系。
服务企业
奏响行业协同发展“进行曲”
为补齐建筑企业出市发展的短板弱项、增强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广泛凝聚以党建引领出市发展的强大合力,市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全市推行建筑业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今年1月,成立潍坊市建筑企业外出施工行业党委;6月,寿光市建筑企业外出施工行业党委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山东省首家县级建筑企业外出施工行业党委正式成立。组织召开四次建筑业全产业链发展推进会,促成华建铝业、长城复兴、沈潍幕墙等22家本地建筑业产业链企业与中建电商云筑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走出去”步伐,提高潍坊市建筑业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促进强链补链、延链固链,探索打造“布局科学、发展集聚、协同紧密、科技一流”的新型建筑产业生态和发展格局。1月至11月,全市397家建筑企业实现“地产互采”129.3亿元。
在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的获奖工程中,山东省有18项工程榜上有名,其中,潍坊3项工程获奖,数量与济南、青岛并列全省第一;在省工程建设标准造价中心通报表扬全省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文明创建示范企业中,我市山东正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山东世纪华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评为全省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文明创建示范企业……潍坊市建筑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