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的底色

——唐绿釉双鱼壶

(2024年01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绿釉双鱼壶    (图片由青州博物馆提供)
  ◎崔斌
  唐代的瓷器多以单色釉制作,陶器中彩釉居多。这件双鱼壶,却是陶器中的单色釉,本身就有些卓尔不群。绿釉,这种以铜作为着色剂的釉色,汉代就有人在制作了,唐代的工匠们巧思善作,让绿釉更加稳定、漂亮。在唐代名声大的是青瓷和白瓷,并且是“南青北白”,南方北方被赋予了青白不一的主色调。而青瓷似乎更加俘获了人心,甚至,绿釉也来自青瓷的大行其道。
  青瓷,和大唐的繁盛张扬一样,不甘于釉色的单调和平淡无奇,它被衍变,变出了白釉绿彩、白釉褐绿彩。素胎体从疏松到紧密,胎色从暗红到灰白到灰青。终于,成品的釉色变为了柔润深沉的绿色。绿色,是森林草原的底色,有大兴安岭的枝繁叶茂,也有蒙古草原的碧草青青,不负盛世之下的极致审美。
  这件双鱼壶,通体绿釉,釉色饱满欲滴。双鱼张口合成壶嘴,相拥构成了壶体。鱼头部阴刻同心圆成了鱼眼。足部寥寥数笔的勾画,就出来了鱼尾。流线型的简单堆塑,是鱼鳍。鱼鳍里面,竟然是中空的,有沟槽,可穿带而过,随身携带。通体上下,是绿意萌萌,唯有眼珠以黄褐彩点缀,一点点黄色就是点睛之笔了。
  这件双鱼壶,有一说造型取自唐代金银器。如果是,那也许是唐代李勉双鱼蔓草纹银盘。银盘的盘心双鱼纹饰,以金叶134片镶嵌组成,形成金光闪闪的鱼鳞,错金法的运用,使金色的团花映衬在银白色底纹上,灿烂惊艳。李勉银盘的双鱼还不是符号化的双鱼一体的样子,它们似伴侣一般亲密同行,头尾贴合同一方向,突破了原先中原大地上阴阳鱼头尾相接的典型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从文献中看,唐代金银器多是在上层统治阶层使用。如《旧唐书》记载:永徽六年,皇帝将立昭仪为皇后,长孙无忌屡言不可,皇帝为了取悦长孙无忌,派人赐他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李勉是中唐时期著名的三朝元老,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在相位二十年。
  还有说法,在唐三彩和唐宋瓷器中出现的双鱼壶造型,应该是来自对金银质地双鱼壶的模仿。1976年,内蒙古喀喇沁旗哈达沟门出土的双鱼形银壶,可能是这种造型的金属器的原型。
  通过近年考古发掘,人们发现双鱼形穿带壶造型不止见于唐代,更早的源流来自汉代。2009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支家沟出土的一件鱼形陶扁壶,分体为两件,清晰地刻画出了鱼鳞和鱼尾纹饰。
  但,民间元宵节的双鱼花灯,似乎更加酷似双鱼壶。它们成双成对,全身相拥,对称组合,鱼嘴大张着,鱼头、鱼鳍、鱼尾位置和双鱼壶一样,形状高度接近。双鱼,更像是在诉说民间的一种祈望:家族和睦、儿孙满堂,辞旧岁,迎新春,连年有余。双鱼壶,寄托了古人太多吉祥如意的梦想。
  这种唐代流行的双鱼造型的壶,有人说是酒壶,被唐人称为“双鱼榼”,如白居易诗《家园三绝》中写道:“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还有人说双鱼壶就是水器,贮水之用。
  这样的唐代双鱼壶,比较有名的在南京博物院和山东博物馆还有类似的各一件。山东博物馆的那件同样出土于青州,器型纹饰繁复了一些,是唐三彩的。如今双鱼壶在全国遗存为数不多,这件青州博物馆的绿釉双鱼壶,风格独特,更是可贵,被行业专家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