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让群众向往的理想学校

——安丘二中不忘初心使命续写高质发展华章

(2024年03月2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节活动。(资料图片)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清春 赵春晖
  通讯员 王乐举
  今年以来,安丘市第二中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心全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聚焦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中心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持续树党建品牌、守安全稳定、推进现代科学治理、坚持强师筑基、落实“五育并举”,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实现强势突破,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发展后劲持续集聚,发展位次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再攀新高,实现办学声誉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努力办好让群众真正向往的理想学校。
  树党建品牌引领学校阔步前行
  今年,安丘二中将继续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严格落实党建制度,扎实开展党的各项活动,深入推进“三红工程”,全力打造“红源·烛心”党建品牌,深化党建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促教学,将党支部建设、“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大力加强党建巡察工作,推进党建工作质量再提高。
  去年以来,安丘二中多名教职工分别获得潍坊市中小学十大党建品牌教师、安丘市党建统领铸魂育人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学校教师一党支部和教师二党支部被评为安丘市“五星级党支部”。
  严守安全底线助力学校平稳发展
  安丘二中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安全摆在首位,完善和落实校园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廉政风险思维,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清单化制度预案体系,应急演练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严格落实应急工作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隐患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安全事件的底线。
  同时,学校注重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培训,持续开展防溺水、防欺凌、预防交通安全事故等专项教育,深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校园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值班管理,对安保人员和餐厅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加强餐厅经营监管,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目前,学校各项工作平稳安全有序,各年级安全教育平台完成率均为100%。
  现代科学治理为学校腾飞装上引擎
  安丘二中持续加快现代治理能力提升步伐,强化依法规范治校理念,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学校不断健全对各年级、处室和教职工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绩效工资、班级管理、团队激励及其他激励制度。充分利用师德考核、职称考核、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优树先等激励杠杆,引导教师创先争优。
  学校将工作重心下沉,层层责任具体化,落实到人,强化反馈改正。追求过程的细致化,突出细节,注重反思责任追究。继续深化工作项目化和问题清单制,规范流程,以“有解思维”解决问题。开辟家校沟通新途径,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学校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组织家长进校园,家长全面参与学校管理,畅通微信、信箱等各种渠道,真正与学校同心同力促进学生发展。
  强师筑基夯实高质量发展之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安丘二中致力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榜样教师的作用。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着力于教师素养提升,加大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和名师的培养力度;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教研的辐射作用,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参与上级安排的各类试点工作和各类教学课题立项,积极探索适合学校的特色育人模式。进一步完善职称、绩效考核、师德和业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学校积极搭建平台,资源向一线教师倾斜,全方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尽最大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内驱力。
  去年以来,学校教研教改成果丰硕,2人获潍坊市教育局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金点子”一等奖;1人获“潍坊市青年教改先锋”荣誉称号;在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多名教师获奖。
  “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安丘二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探索育人方式的转变,进行全环境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开足音体美劳课程,丰富课堂内容;大力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建设文化长廊,设置文化标志;精心打造思政课,召开励志报告会、法治报告会和心理健康报告会等,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勤俭节约、劳动等教育;开展各种社团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学业指导,举办运动会、远足、摄影书法绘画比赛、作文大赛、演讲等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设置连心信箱,倾听学生心声,为学生提供服务。
  办学能力蝶变式跃升提高社会美誉度
  今年,安丘二中全校上下聚焦中心、转变作风,在创先争优中奋斗实干,逢“一”必争,办学水平不断攀升。聚力高考,注重管理和备考经验的总结传承。把责任落在实处,落实校级领导包班组责任和高三包级校长吃住在校制度。把计划和奖惩落在实处,激励班级团队。把督查落在实处,剖析教学成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研究落在实处,重点落实六项研究和教学常规。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拓宽名牌大学录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