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现代乡村文明的思考

(2024年06月3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卜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潍坊深刻认识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现代文明理念遍及乡村、扎根乡村,全力打造现代乡村文明。
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文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绿色发展”着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助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潍坊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生态文明,引导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做大做强生态经济,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具体来说,一是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美丽经济”。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中药材、茶叶、花卉、薯类、杂粮、高蛋白昆虫养殖等特色产业,创响“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打造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新产业。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瞄准“农业投入品减量化、高效化,农业生产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目标,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根基。运用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场“ABC”分级管理。引导推动农牧循环、种养结合,打造农牧循环示范样板,创建美丽牧场、生态农场。三是推动农业的科技化发展。统筹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以“三农”智慧大脑和“区块链+蔬菜”展示中心、智能牧场、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等,推动实现劳动替代、精准投入、环境监测、智能决策,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与现代融合推动乡风文明
  新时代乡风文明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必须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一是乡愁记忆与现代要素融合培育乡风文明。将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传统乡风民风嵌入现代乡风文明建设。规划建设乡村记忆馆,留住具有乡村特色的“乡愁味道”。昌邑市通过修撰村志、建村史馆等系统展示村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记录乡风乡俗,为村民提供铭记历史、感恩先贤的精神家园,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培育起承接历史文化传统、适应现代生活实际、改观农民精神面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的新时代乡风文明。二是以新时代乡村文化蕴育乡风文明。不断挖掘、释放和激活乡村文化的多元价值,促进乡土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我市各县市区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了丰富的探索和实践。昌乐县大力实施精神文明精品项目培育工程,通过整合区域各类资源,创新内容和载体,打造具有昌乐特色的精神文明精品项目,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融合发展,为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质效提升。寿光市以菜博会为依托,将蔬菜与文化紧密结合,利用各类蔬菜打造蔬菜文化景观、独具菜乡特色的创意农业,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红色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蔬菜文化景观尽显蔬菜、科技、文化融合的魅力。诸城市通过举办“超燃艺术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品味文化盛宴,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各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让广大群众从“观众”变“主角”,从“旁观者”变“参与者”,并在参与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三治融合”共育乡风文明。以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格局保障乡风文明的持续性。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是培育乡风文明的组织保证。以“村规民约+积分制”“道德银行”等激励约束机制营造遵法守规、崇德向善、平安和谐的浓厚氛围,让文明言行、法治理念、传统美德、道德良知成为村民的自觉。
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生活文明
  围绕“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推动农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城乡均衡,使村民能够共享生活文明。在公共服务体系上,围绕公共服务便利度,在教育培训、卫生健康、文体活动、金融商超物流、便民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等6个方面设置二级指标,让群众享有更加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在人居环境体系上,围绕人居环境舒适度,在村庄规划、宜居农房、卫生厕所、粪污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灾害防御、灾害预防等6个方面设置二级指标,打造舒适宜人的农村环境,稳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在文明生活体系上,围绕文明生活富足度,在乡风文明、产业就业、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4个方面设置二级指标,不断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健全乡村现代治理体系,实现群众生活富裕、精神富足。具体来说,一是享有舒适的人居环境。我市城乡联动、相互支撑、整体推进,以全方位的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统筹城乡规划,制定县级、镇级、村级发展规划,对乡村进行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线以及美化环境等工作,实行城乡污水共治、城乡垃圾共治、城乡土壤污染共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均等化,使农村居民能够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享受丰富多样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充分便利的公共服务、优美整洁的人居环境。三是享有便利的公共服务。完善提升农村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和水平,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度,乡村居民能够共享现代文明生活。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