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党建+网格”模式
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2024年06月3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窦全勇

阅读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党建+网格”作为一种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正逐步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新征程,深耕“党建+网格”模式,实现该模式组织建设体系化、运行机制集成化、治理方式智能化,对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实现“党建+网格”组织建设体系化。党建引领是开展网格化治理的根本保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党建+网格”治理中党组织弱化、虚化等现象仍然存在。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实现“党建+网格”组织建设科学化体系化。一是织密“党建+网格”党的组织体系。以网格为单元,全覆盖健全网格党组织,形成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小区、楼栋党小组为纵向主干,网格党组织与物业、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对口包靠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领域党组织横向联动的组织架构,构建成“全域覆盖、纵横贯通、网格联动”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党建+网格”协调机制。成立“党建+网格”工作联席会议机构,实现网格党组织与小区物业、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企业、群众组织等互联互动。依托联席会议机构,定期进行协商议事,研究重要政策、部署重点工作、督办重大任务、破解难点问题。同时,成立“党建+网格”工作专班,配强工作力量,明确职责分工,承担好联席会议日常运转工作。三是优化网格党群服务机制。建立网格党组织成员包靠网格、网格员包靠联系户制度,健全网格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
  推动实现“党建+网格”运行机制集成化。良好的制度机制是“党建+网格”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一是分层分类定责。细化明确“党建+网格”责任体系,实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系,细化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分工。党建网格组织机构,按照工作职责,根据不同类型的网格特征和人群特质,因地制宜确定网格员职责、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二是推动责权下沉。发挥镇街在“党建+网格”治理机制中的统筹作用,明确镇街在网格划分、明确职责、自治引导、应急调度等方面的属地责任,逐步构建“镇街统筹、社区落实、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居民响应”的工作机制。三是注重整合资源力量,强化社会组织、居民自治力量参与作用。居民自治是社区网格治理的重要一环,积极发动居民参与网格治理,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让广大居民转变传统被管理的固有观念,积极参与网格治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网格治理,社会组织优势明显,他们掌握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网格居民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定制化和多元化的服务。
  推动实现“党建+网格”治理方式智能化。智能化的网络信息平台是“党建+网格”治理的中枢系统,也是基层社区治理智能化建设的大势所趋、发展必然。针对目前网格条块分割、信息碎片、重复派单、分散指挥、数据共享难、高效处置难等困难和挑战,智能化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居民信息精细化、社情民意公开化、社会服务精准化。一是统筹推进智慧平台建设。按照“市域一体、直达网格,上下贯通、纵横联动,快速高效”的原则,统筹推进智慧平台建设。对现有的社会治理信息平台、“乡呼县应”平台等进行优化升级,融通社区、公安、信访、应急、12345、110、12319等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一网收集、一站交办”。二是实现数据多元融合。数据归集是基础,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把职能部门掌握、网格员采集、智能化设备监测的数据汇聚形成网络数据库,实现人、情、地、事、物、组织等数据多元融合,并对数据实行动态更新,为社区智能化治理提供坚实支撑。三是强化线上线下一体联动。按照就近、就事、高效原则,探索完善线上线下协同机制。网格员及时将线上线下搜集到的居民诉求,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上报,形成居民点单、网格接单、街道派单、部门办单的工作闭环,通过线上线下高效一体联动,提高基层智能化治理效能。
   (作者单位:寒亭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