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聪聪
通讯员 吕爱红 郑德阳
文化空间日益多元,文化惠民“好戏连台”,全民阅读掀起热潮,群众在城市文化社区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奎文区强化党建统领,结合“美好社区 幸福家园”建设,全域开展城市文化社区建设,积极探索“里仁为美”的城市文化社区建设“奎文路径”。
深挖文化内涵
亮出各具特色“文化名片”
奎文区城市文化社区建设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充分立足社区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的生动实践。
一排排灰土墙变身靓丽的彩绘画面,让文明触目可及;嘈杂的大喇叭变为多彩大屏幕,宣传政策和好人好事;闲置绿地上建了“友邻长廊”,展示着社区好人和道德模范……7月1日,记者在广文街道文化路社区看到,这里通过外貌“翻新”,搭建多个“润心”场景,将“和顺”文化嵌入到社区每个角落。
文化路社区以“和顺家园”文化品牌建设为引领,搭建“友邻”文化阵地,培育“悦邻”文化队伍,开展“亲邻”文化服务,让社区群众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奎文区全域推进城市文化社区建设,全区70个社区全部参与。立足社区文化特色,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领,倾力打造“和顺家园”文化品牌、“邻聚力·合东庄”社区文化品牌等先进典型20余个,确保既有“高峰”也有“群山”。6月18日,全市文化社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奎文区召开,现场观摩了潍州路街道健康街社区、广文街道文化路社区,大虞街道东庄社区作典型发言。
创新“6+N”模式
让文化社区建设各美其美
在大虞街道东庄社区早春园小区,春晖党支部书记白冬梅组建的春晖爱心艺术团定期开展文艺宣讲活动。此外,她和队员们还连续4年开展“社火闹新春”民俗文化展演,让城市社区文化有了“乡土味”,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社区探索推行城市文化社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模式,依托春晖爱心艺术团等6支文体队伍,以及非遗传承人杨存兰等文化文艺人才,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东庄社区党委书记葛晓君表示。
奎文区探索创新城市文化社区建设“6+N”工作模式,即城市文化社区+全生命周期立德树人模式,城市文化社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模式,城市文化社区+“美好社区”建设模式,城市文化社区+“全民阅读”模式,城市文化社区+“美德健康新生活”模式,城市文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同时,鼓励街道社区创新探索N种实践路径,形成百花齐放、群峰竞秀、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
潍州路街道健康街社区聚焦“N种”打开方式,借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全面擦亮“里仁为美·健康之家”文化服务品牌,让健康文化在社区开花结果。社区搭设了居民网红打卡处“健康之窗”,升级健康文化广场内涵,打造“潍友邻”社区智慧医联+康养驿站,开展“义诊进社区”及健康宣讲活动,打造心理咨询室并聘请专业咨询师,为居民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文化浸润人心
谱写社区治理“新篇章”
奎文区坚持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努力在社区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社区教育平台、互动服务平台,进一步增强居民文化自信、培育文明风尚、凝聚奋进力量,构建有机共生、无限扩展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6月30日晚,奎文区首届美好社区“幸福邻里节”暨文艺展演成功举办。作为城市文化社区建设重点活动项目,“幸福邻里节”围绕“最美邻里”“欢乐邻里”“烟火邻里”“融情邻里”4大主题,开展基层“最美”系列评选、“幸福里”公益市集、“幸福里”烟火夜市、志愿服务、邻里守望、“美好随手拍”“邻里文艺汇”“邻里健身季”“亲子家庭日”等9类群众喜闻乐见的邻里活动,让更多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
在北苑街道金都社区,每年都开展“好夫妻”“好婆婆”“好媳妇”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开展社区慈善微基金帮扶关爱行动,五年来募集社会资金近百万元。通过“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全环境立德树人行动,吸引200余名未成年人参与到“雷小锋”志愿服务队中,活跃在社区建设的各个领域。慈善微基金受益大学生鞠杰毕业后继续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反哺社会,合力共谱睦邻新篇章。
社区文化建设不仅能增强社区凝聚力,而且更具有价值导向性。小到帮助居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培育健全人格,大到促进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构建美好社区,也有助于培育居民文化自信,塑造社区精神,让大家共建共享社区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