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介直言、为民造福的张志栋

(2024年07月05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彤烨 谭洋  
  张志栋(1648年—1714年),字敬修,别字青樵,昌邑市奎聚街道南隅村人。清康熙十年(1671年)举乡荐,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改授督修永河,他勤于工事,日夜劳作,积劳成疾,于次年六月卒于修河工地。
  张志栋为官体察民情,爱民惠民,主张“体恤民情”的治国之策,倡树“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理政情怀。他性格耿正,不畏权贵,勇于直谏。他一生清正自律,始终如一,整饬地方,为民造福。
  识高才博 敢于直谏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等因撤藩叛乱。平叛中出现了有功者得不到奖赏重用、苟且偷生者得不到惩处之事。初任监察御史的张志栋便上疏:在战场上有为朝廷捐躯献命者,有贪生怕死致疆土失守者,为忠为奸,黑白分明,臣以为有功者应随时重赏,不需日后议定;对苟且偷生者,断不可复其原职。对此建议,康熙皇帝十分重视,诏示所司处理有关问题均应予以参考。
  “三藩”之乱刚刚平息,张志栋又大胆直书康熙皇帝,恳切地提出大规模用兵之后,需广施仁政的三条建议。一是“缓催科”,即推迟向百姓征收粮饷的时间。他认为不可在正月开征,此时百姓家无余储,只有借贷纳征,那么到麦熟秋收之后,百姓会把家中所有粮食用以还私债,日尽月空,使百姓常年勤苦,饱受饥寒之困。建议朝廷五月开征,既使百姓免去负债之艰,也使官府尽抚恤百姓之策,照此实施几年可民力充裕、元气全复。二是“恤茕独”,即对鳏寡孤独者免去部分粮役,并给予抚恤,不致他们“啼饥号寒”。三是“掩枯骨”。由于逆贼叛乱,民、兵、士等死于乱箭刀枪之下,对于无主的骸骨,设法掩埋。张志栋直言的治国之策,对战后百姓休养生息、经济恢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康熙帝的嘉许和厚爱。
  忠于职守 为民造福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张志栋代任江苏布政使。他到任后,进行了几项大的改革。首先,革除耗羡(旧时官吏征收赋税,为弥补损耗,于正额钱粮之外多收若干,谓之耗羡),平息刁讼。既为百姓减轻负担,也使贪官污吏、地痞恶霸减少鱼肉百姓、横行乡里之机,政事民风为之一变。其次,鼓励农民垦荒种地,大力发展生产。此举大大提高了农民垦荒种植的积极性。三是疏浚河道。镇江、丹阳一带,河道失修,漕运不畅,前任官员年年征调大批夫役清淤,当地民众苦不堪言。张志栋到任后,经实地考察,采取有力措施,对长期失修的河道进行了彻底疏浚,既保证了漕运畅通无阻,又解除了百姓年年劳役之苦。三项改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生产得以较快发展。
  张志栋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任巡抚六年,在此期间,他尽职尽责,政绩显著。其一,体察民情,为民造福。原先,驻福建水师所用战舰,每年所需维修费用全部摊派到百姓,张志栋则用盐运节余银一万余两抵其费用,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康熙四十年(1701年),张志栋任浙江巡抚期间,多处发生旱灾,他及时详察上报,使金华等五县田亩银得以免除,并动支仓谷,选派贤能道府官员亲临赈济。其二,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张志栋调任浙江后,从当地实际出发,首先奏准免除茶、烟两税,并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为防止水患、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三,整治官场,改善民风。当时浙江一带,土豪劣绅鱼肉乡里,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害。对此类人物,张志栋采取了严惩措施,将首恶者捕狱监毙,因而境内受到震慑,社会风气大大改善。在江西任职期间,张志栋到任后首先整顿吏治,弹劾布政使贪婪不法,削职罢官,不法官吏行为有所收敛。
  坚持己见 清正廉明
  张志栋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敢于谏言、能干实事的张志栋备受康熙帝器重,也因得罪同僚被罢官革职。
  据《昌邑县志》记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为解决黄河、淮河河道问题,康熙第四次南巡,张志栋迎驾陪驾巡视。康熙对张志栋任上的作为非常满意,君臣二人相谈甚欢,赐御手书“拥节名疆”予以嘉奖,并挥笔写下了“百忍”匾幅面赐张志栋,还御书对联“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一副,表示对张志栋的鼓励。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两江总督阿山因张志栋曾向皇上揭发其劣行而怀恨在心,借机上疏参劾张志栋“大计不公”,张志栋被罢官。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张志栋调往大理寺,会同刑部负责处理国家重大司法案件。康熙五十年(1711年),张志栋受命审查浙江粮道程銮私改浙漕一案,他多方调查取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地核理案件,终于审明案件实情,查办了有关人员。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张志栋因保举之事触怒皇上被革职,被派去督修水利。虽然被罢官,但他依然勤恳敬业、竭尽心力,最终积劳成疾,于次年六月在修河工地上殉职,享年66岁。
  张志栋宦海沉浮四十余年,始终清正自律,对子女管教甚严,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财产。其长子张勿我、次子张勿迁读书明礼,分别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十年高中进士,其兄张志禧考中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曾经任直隶高阳知县,史书记载“政治和平,旗民不扰”,形成了“一门四进士”的佳话。三子张勿执曾任北直栾州知州,盛暑捕蝗,心力交瘁,卒于海岸,民感立祠。其儿孙们也都律己洁身,称道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