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综合

04版:时事

05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06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07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08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09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10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11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12版:潍坊日报创刊40周年特刊

暑运以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超2亿人次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  樊曦)记者16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自暑运启动以来,7月1日至15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1亿人次,突破2亿人次大关,同比增长6.5%,日均发送旅客1403.4万人次。
  国铁集团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等出行需求旺盛,铁路客流保持高位运行。铁路部门认真统筹客货运输和防洪安全,精心制定暑期旅客运输工作方案,加大运输能力投放,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努力为旅客平安有序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为保障旅客安全有序出行,各地铁路部门优化出行服务,强化路地联动机制,努力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国铁郑州局集团公司积极协调郑州公交集团等地方市政交通部门,统筹安排公共交通运力,方便旅客出行“最后一公里”;国铁济南局集团公司与国网菏泽供电公司密切协作,对菏泽东站及管内日兰高铁等高铁线路沿线供电设施开展电力安全巡查,保障暑运期间高铁电力供应稳定可靠;针对暑期儿童研学团、旅游团出行,国铁南昌局集团公司萍乡站开辟专用进站通道和专用候车区,并安排工作人员在进站口、检票口、站台等关键位置引导帮扶,确保师生安全顺利进站乘车。
“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新时代民生领域的改革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民生领域每一项改革,都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的决心、力度和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刘运现场调研防汛备汛工作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凯 刘福文)7月16日上午,市委书记刘运到寿光市现场调研防汛备汛工作。他指出,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要树牢底线思维,克服麻痹思想,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刘运来到农圣街弥河大桥,现场察看水情,详细了解河道行洪防洪能力。他强调,要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盯紧盯牢重点部位、关键区域,认真细致开展排查巡护,做到防早防小、打早打小,坚决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着力强化统筹调度,切实加强区域协同,根据水情科学精细调度各类水利工程,有效发挥防洪减灾作用。要扎实做好应急准备,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会商研判,强化信息报送,完善应急预案,严格值班值守,确保及时有力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要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层层拧紧责任链条,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随后,刘运来到寿光一中、寿光市特殊教育学校调研了解相关情况。他强调,要抓牢抓实防溺水工作,健全家校社联动机制,织密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网,全力守护学子平安。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更大力度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拓展就业渠道,让特殊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努力做到让人民满意、让群众受益。
刘运会见
省消防救援总队客人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凯 刘福文)7月16日下午,市委书记刘运在富华大酒店会见了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赖世雄一行。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升岩参加。
  刘运对赖世雄一行表示欢迎,对省消防救援总队长期以来对潍坊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在简要介绍了潍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他说,消防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省消防救援总队继续关心潍坊消防救援工作,给予更多指导支持,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共同推动潍坊消防救援事业高质量发展。
  赖世雄简要介绍了省消防救援总队工作情况,表示将坚决履行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重要职责,持续加大对潍坊消防救援工作的支持力度,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护航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市组织收看全省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
攻坚行动动员会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贺德良)7月16日,全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动员会在济南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市委常委、副市长吕珊珊在潍坊分会场参加会议。
  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安排部署全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议采用视频形式召开,省设主会场,各市、县(市、区)设分会场。
三“新”三“力”看高新   □通讯员 高鹏
  7月16日,华电山东潍坊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项目在高新区开工,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新赛道上向“新”发力的又一重量级成果。
  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冲刺“半年红”亮绩赛绩成果展示交流会,动员各级各部门对照“走在前、挑大梁”要求,快马加鞭冲刺,拼搏实干争先,奋力夺取“半年红”,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
  摊开2024年上半年的成绩单,高新区全力培植新质生产力,以“五大比拼”“五大攻坚战”作为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向“新”而行、蓄“力”跃升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铺展。
    产业“新布局”,为高质量发展“注活力”
  位于高新区的液流储能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全钒和铁铬两大液流电池关键技术的企业,已获得数十项核心发明专利。
  作为全球液流储能行业领跑者,公司产品核心材料自研自产,产品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特性好、残值回收高、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公司拥有十余年新能源行业经验,深耕新型储能行业,致力于引领行业打通产业链和搭建生态圈,已在多地构建起集电堆、电解液和系统集成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公司投资建设的多个兆瓦级项目已顺利运行。
  液流储能只是高新区竞逐新赛道的一个缩影。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产业园区试点”之一,高新区引导企业大胆布局新领域,培育起潍柴氢燃料电池、凯信重机制氢装备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
  鸿陆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110KW空气悬浮鼓风机,可广泛应用于水泥、造纸、化工、印染、污水处理等十几个行业,与传统风机相比节能30%;鑫精合深耕金属3D打印增材制造,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进行布局,公司激光选区熔化、激光沉积制造等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优势企业凸显产业优势。不同赛道、各怀本领的企业聚在一起,“拼”成了协同能力、竞争实力足够强劲的高新产业版图。
  今年,高新区实施总投资1561亿元的201个重点项目,一季度新开工磁悬浮智能制造产业园、福田汽车KD工厂等32个项目,凯信制氢装备、歌尔丹拿音响等13个项目投产达效……
  细细梳理不难发现,这些新上的项目,都是高新区焕新产业布局,尤其是沿着新兴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而来。
  布局只是第一步,发展好才是硬道理。高新区聚焦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元宇宙等产业集群,成立3个产业链党委和3个产业链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驱动组织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四链融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科创“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
  在高新区元宇宙体验中心,一块VR光能黑板展示出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等机械设备,参观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沉浸式、立体化体验每台设备的构造、操作及各种细节……像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创新应用图景,频频可见。
  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潜力在创新。
  在位于金沙江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山东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三条自动生产灌装线正在进行产品分装,全力为国外订单备货。
  尿素液是以柴油为燃料的重卡、轻卡、非道路机械,甚至大型货轮等实现尾气净化排放的消耗品,其纯度决定了净化尾气的效果,而其纯度的提升也一直是行业难题。
  行业难题即意味着市场机遇。8年专注和攻关,新蓝环保自主创新超纯过滤系统和纳米乳化两大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品质指数,成为低碳减排的利器。
  “我们的核心技术超纯过滤,能将车用尿素进行纳米级过滤,过滤精度达到5纳米至10纳米,约为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使尿素溶液纯度更高、尾气处理效率更高。”公司副总经理刘柏汝说。
  核心技术的掌握,让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形成了“创新-发展-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新蓝环保共获得专利及软著6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
  先进制造业更加离不开创新驱动。2010年成立,2021年成为潍坊市首家“独角兽”企业,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充分印证了创新的价值。十余年来,企业以自主研发全球领先智能电控总成系统为核心,专注先进内燃机和新能源领域核心零部件研发及国产化替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77项,其中发明专利277项、国际专利27项。
  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驱动,一项项在行业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成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人才“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强内力”
  “我们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而且市场前景越来越好,已在全国布局了9大区域公司,去年业务订单达到2亿多元,今年可能要突破5亿元……”山东泰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蒋晓雷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这基于企业完善的科研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
  泰亚环保有一支30多人的技术团队,最低学历是硕士研究生,同时企业还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在污水处理方面比较专业的大学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有技术优势、创新优势,企业在难降解工业污水处理及资源回收、再生和利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大推力,高端人才更是企业创新力的核心。就如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文玉在评价公司首席科学家傅荣强时所说,“傅博士的到来,让天维膜公司有了今天的成绩,‘一名人才带动一个企业’这句话毫不夸张,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
  今年是傅荣强加入天维膜的第11个年头。他负责公司研发后不久便展现出强大的人才效应,在他的带领下,一些产品一下子就缩短5至10年的开发周期。
  傅荣强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在高新区支持下,他成功入选2023年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
  傅荣强让天维膜研发驶入快车道,杨晓丽则为新力超导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企业由单一磁体生产向专科化磁共振成像系统展开布局,进军整机系统开发。
  “科技研发工作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很难做到立竿见影,但并不代表不能‘弯道超车’。我们就是要在自己的领域里实现一点突破。”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晓丽说。
  奔涌的创新活力背后,是高新区厚积而成的聚才之功和孜孜不倦的育才之路。高新区深入实施“群鸢归新”人才集聚工程,建设一流平台,提供一流服务,引育一流人才,“1+1+N”人才服务模式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先后9次获评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目前,全区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达到164人,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出发。高新区将继续循着“一四三一”思路举措,练强内功,充分激活每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以实绩为更好潍坊建设贡献高新力量。
市政府领导班子
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薛静)7月16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带领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到市廉政教育馆和市保密警示教育实训平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在市廉政教育馆,刘建军一行认真观看了展馆内近现代先进英模的清廉事迹展示,深刻领悟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意义,并重温入党誓词。在市保密警示教育实训平台,大家现场观摩了相关演示,详细了解可能存在的失泄密隐患,对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阶段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和保密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严守纪律和规矩底线,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进一步强化保密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保密义务,严格遵守保密纪律,持续提升保密能力和水平。
勇做开路先锋 争当事业闯将 ——记诸城市辛兴镇党委书记代辉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自2021年2月担任诸城市辛兴镇党委书记以来,代辉立足本职、克难攻坚、创优争先,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勇做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扎实推动了辛兴镇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产业是镇域经济的支柱。代辉带领辛兴一班人比拼产业,推动经济逆势而增。他们紧盯前沿、紧抓高端,围绕“工业强镇、项目为王”目标定位,一手抓产业链条推进,通过一粒玉米串联起玉米淀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催生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一手抓龙头企业提升,新上投资超45亿元的大业风电、生物质热电联产、20万吨绿色智能制造钢帘线等项目,加速推动山东大业成为全球轮胎骨架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带动全域经济稳中向升。目前,全镇龙头骨干企业106家,其中,上市企业1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十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13家。兴贸玉米,年可精深加工玉米12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淀粉生产基地;东晓生物,是全球最大的植脂末生产基地,葡萄糖酸钠年产量全国第一,全球平均每3杯奶茶配料就有1杯出自辛兴;浩天药业,是全球最大的药用黄芩苷、肌醇、甜菊糖苷生产基地;山东大业是全球最大的胎圈钢丝生产企业,全球平均每5条轮胎中就有1条使用“辛兴造”胎圈钢丝。
  项目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代辉带领一班人比拼项目,推动项目建设逆势而上。她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紧盯“老树发新枝”“筑巢引新凤”“节地扩税”三大战场,链上招引总投资约160亿元的“四型一优”项目28个,其中,投资56.3亿元的谷雨生态康健联产项目,年新增产值142亿元;投资30亿元的东晓大健康项目,开辟氨基酸细分赛道,附加值提升近20倍;投资5.5亿元的浩天药业年产1.5万吨葡醛内酯和2.5万吨肌醇精加工项目,亩均税收高达200万元以上;投资5亿元的兴贸玉米绿色高效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单条生产线产能提高至200万吨,全国最大。
  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反哺地方产业发展壮大。代辉带领一班人比拼服务,推动服务保障向好向优。她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为试点,积极与行政审批、自然资源、住建等多个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和工作耦合,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和项目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减跑动,推动谷雨项目35天“五证同发”,为诸城首例。她以工业项目清单为切口,实行“一项目、一管家、一抓到底”的项目管家直联机制,用要素“不挡道”思维做实做优服务保障,协调推进供电线路建设,保障东晓、谷雨、根源3个新上项目用电需求;全力推进辛兴污水一体化泵站建设,保障园区企业污水排放;超前谋划“引郭入共”引水工程,解决园区企业用水难题;积极协助东晓生物、兴贸玉米能源机组完善环评手续,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成功破解兴创纸业搁置18年的资产确权问题,为企业上市扫清障碍。在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下,东晓生物连续两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荣获潍坊市2023年度企业高质量发展功勋奖;谷雨生物开创“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纳统”的新速度,成为辛兴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增长极。
  围绕履行党建责任清单、班子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等重点内容,辛兴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将党建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在潍坊“风险防控党员岗”创建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抓牢队伍建设,修订《辛兴镇正风肃纪、强基问效“十五条”》《辛兴镇机关事业人员平时考核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工作方案》,辛兴镇被潍坊市委组织部评为“公务员管理制度建设模范机关”。推动工农互促,围绕“合作融合百企兴镇”工作思路,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共同富裕为方向,以股份合作为纽带,探索创新“1144”发展模式,推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强化底线思维,项目化、清单化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该镇被潍坊市评为信访“三无”镇街、信访工作示范镇街。
华电山东潍坊制氢加氢
一体站试点项目开工 刘建军出席开工仪式并致辞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贺德良)7月16日,华电山东潍坊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项目在高新区开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华电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华电山东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董凤亮出席开工仪式并致辞,市领导杨升岩、王富出席。
  刘建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项目开工表示祝贺,并向华电山东公司长期以来对潍坊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多年来,华电山东公司为潍坊的能源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开工的项目,是全省唯一的氢储能示范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对氢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新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与华电山东公司一道,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希望华电山东公司继续关注潍坊、支持潍坊,将更多优质项目、优质资源布局潍坊,助力潍坊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一如既往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董凤亮代表华电山东公司以及项目参建各方,感谢潍坊对项目落地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华电山东公司将抢抓“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重大机遇,主动融入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给予项目最大的资源支持、最好的政策保障,努力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氢能产业”样板。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分两期建设,规划总系统容量105MW。此次项目开工,标志着华电山东潍坊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项目全面进入施工建设阶段。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潍坊市内氢气需求的紧张形势,满足潍柴动力氢燃料电池研发、加氢站、氢燃料公交车加氢等用氢需求。同时,将极大降低氢气运输、存储成本,有效促进潍坊市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全面助力潍坊“氢能城市”建设。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督办
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召开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玉璐)7月16日,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督办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在东方大酒店召开。市政协主席李爱杰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主席鞠俊海主持,秘书长王立杰参加。
  会议指出,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反映各方面意愿要求、向党政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的重要形式。要高度重视提案工作,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切实把提案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认真做好提案办理工作,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强化措施、注重实效,不断提高提案办理质量。要提高提案工作质效,把好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形成合力,推动提案工作顺利开展;守正创新,促进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双提升”,为更好潍坊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会上,通报了2024年上半年提案办理情况,市工信局、市工商联、市投资促进局分别汇报了承办提案办理情况,提案委员代表与承办单位进行了协商交流。
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新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昌邑市—— 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实现“三增长”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杨晓燕 韩金亮 王静文
  7月10日,在昌邑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夏粮高产竞赛颁奖仪式上,卜庄镇增信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省专家组实打测产平均亩产818.9公斤的高产量,夺取夏粮高产竞赛冠军。根据农情调度,今年昌邑市夏粮收获面积86.8万亩,小麦理论测产亩产503公斤,同比增长8%,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连续14年获得“全国产粮大县”政策奖励。粮食增产的奥秘何在?
    良种高覆盖率使主要农作物具备了强大的增产基因
  “公司的展示基地今年展示小麦新品种50余个,大面积示范品种6个,展示的济麦38、济麦60(旱作)、马兰1号、鲁研196、济麦55等将成为今年秋种重点推广的品种。”潍坊望家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召强介绍。作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首批省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该公司承担着省农业农村厅种子管理总站小麦、玉米新品种在昌邑的展示评价工作,每年展示示范小麦、玉米品种150余个。
  近年来,昌邑市坚持把良种的引进推广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之义,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选育适应北部盐碱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制定印发主要农作物良种统一供种实施方案,引导各类种植主体规模化种植优质小麦、玉米品种;充分发挥种业生产经营龙头企业主体作用,与镇街、村庄或农户签订供种协议,大面积推广抗病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小麦、玉米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为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新机制新技术新模式使粮食增产有了更多科技支撑
  在昌邑市的田间地头,总能看见一群身穿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他们认真查看庄稼长势,传授给农民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技术,让带着疑问来的农民满意而归。
  粮食生产,农民是“主角”。培育一批讲科学、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粮食丰产增产也就有了源头活水。“特别感谢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技能培训,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生产技术。”在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班上获得“优秀学员”称号的都昌街道种粮大户李强感慨道。
  北孟镇北孟二村农民培训的重点是玉米密植高产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青阜村农民培训班培训的重点是盐碱地压碱、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昌邑市每年组织市、县、乡多层次的高素质农民培训20余场次,农科院的专家、大学的教授与农民面对面、背靠背,课本上的理论、实验室的成果真真切切变成了农民实用生产技术。
  从2018年开始,昌邑市共培训农民3200多人次,这些培训学员中涌现出大批种粮高手、技术专家、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夺取夏粮高产竞赛冠军的卜庄镇增信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增信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昌邑开展“千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农业农村局整合植保、农技、土肥、种子等技术人员下沉一线,集成推广全生育期精准调控技术,促使粮食单产大面积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粮食稳产增产有了更多坚实屏障
  2023年,昌邑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5600余万元,配套建设泵站35座,埋设管道2.7千米,衬砌、维修输水管道7.8千米,建设墒情、苗情、虫害等监测系统15套,北部受益农田3.1万亩。修路架桥、打井通电、铺管通渠,既有传统的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又有物联网、AI技术等数字科技的赋能加持。近几年,昌邑市共投资8.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3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67%,农田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粮食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
  各镇街也加大了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投入,卜庄镇投资1.01亿元建设“引胶入漩”工程,将胶莱河的下泄水引入漩河,利用漩河干流、支流和灌区将淡水引入大田,北部8万亩盐碱地变成了丰产田。柳疃镇探索“长藤结瓜”模式农田水利建设,投资2.1亿元实施潍河引水、群井汇流和海绵村庄工程,铺设灌溉管道51公里,修建蓄水库35个,综合蓄水能力达到600万立方米,解决了缺灌溉用水的最大“瓶颈”。
  “作为产粮大县,我们始终把粮食生产紧紧抓在手上,聚力融合宣传引导、政策倾斜、良种引进、技术服务等要素,为粮食稳产、高产、增产创造条件,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闫文志说。
市委编办“优编强基”
为镇街赋能减负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今年以来,围绕解决镇街权责不对等、基层编制和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市委编办从规范赋权、理顺职责、下沉力量等方面入手,持续完善边界清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着力为基层赋能减负,促进镇街依法规范高效履职,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出台《深化“优编强基”改革助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工作方案》,制定18项工作举措,加快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编制资源,规范设置镇街机构,深化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推动“7办5中心”整合为“5办4中心”,并按平均每个镇街6个的标准向镇街下沉事业编制资源,相应增加镇街职级、职称数量,进一步强化基层工作力量。加强赋权减负,开展赋予镇街行政执法权省级试点,围绕6大领域106个执法事项,在安丘、昌乐等县市的20个镇街开展首批试点,全面梳理上级部门通过授权、委托、代办等形式下放镇街承担的审批服务执法事项办理情况,对基层治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继续保留,对镇街无法有效承接的按程序收回,使赋权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切实提升镇街工作效能。
潍城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培育壮大优质企业   本报讯 (通讯员 丁延峻  刘超)7月15日,潍城区重点项目建设暨山东亿佰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装备产业园项目开工,成为该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优质企业的又一重要成果。
  山东亿佰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从潍城区成长起来的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此次开工的自动化装备产业园项目占地123亩,总投资2.5亿元,新增高端铸造件4万吨,将建设现代化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和仓储设施,引入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打造成集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工厂,预计新增产值4个亿,对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潍城区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全力打好转型升级和扩大投资攻坚战,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1至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列全市第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目前已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63家,并获评中国铸造产业集群试点区。据了解,潍城区将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要素跟着项目走,做好“一对一”精准服务,加强“全周期”闭环管理,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努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市开展夏日护航
“你点我检”活动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为保障饮食安全,日前,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奎文区市场监管局开展了“守护人间烟火,保障舌尖安全”夏日护航“你点我检”活动,随机选取了2家烧烤店,邀请奎文区人大代表和附近群众现场“点单”,工作人员现场抽样,共抽取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啤酒3大类8个批次。检验结果将于近期公示。
  夏季是吃烧烤撸串的旺季,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市民群众在就餐时注意:在选择肉类、海鲜或蔬菜时,要注意查看食材的新鲜度;烧烤油性较大,热量较高,吃烧烤时建议科学搭配,合理膳食;吃烧烤时不要喝过凉的啤酒或者冷饮,避免因冷热食物刺激引起肠道不适、腹泻等。
闻雨而动 逆雨前行   7月16日,我市迎来降雨天气,各级各部门闻雨而动、逆雨而行,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今明两天持续降雨天气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记者从市水文中心获悉,7月16日6时至16时全市平均降水量32.9(单位:毫米,下同)。降水量前三位的雨量站是:临朐县龙响店子78.5、昌邑市万和屯74.5、昌邑市西角兰74.5。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325.0,较去年同期(240.3)偏多35.2%,较常年同期(271.8)偏多19.6%。
  17日、18日两天持续降雨天气,最高气温在33℃左右,19日降水结束,空气湿度大,体感闷热,要注意天气变化。
   具体天气预报为,7月16日夜间到17日白天,天气阴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南风3级~4级增强到4级~5级阵风7级,最低气温24℃,最高气温30℃。17日夜间到18日白天,天气阴有雷雨或阵雨转多云,南风4级~5级阵风6级减弱到3级~4级,最低气温23℃,最高气温33℃。18日夜间到19日,天气多云转阴,南风3级~4级,最低气温22℃,最高气温34℃。
潍坊市民艺术夜校
开启报名通道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激活更多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资源,由市文旅局主办的潍坊市民艺术夜校即将开课。
  据悉,市文旅局就潍坊市民艺术夜校项目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对市民感兴趣的课程进行了两轮网络调研,根据市民的调研结果拟定10门课程,具体为书法(2个班)、工笔国画、写意国画、摄影、吉他、八段锦、中国舞、非遗面塑、非遗刺绣、生活艺术(红酒品鉴、茶艺、咖啡课程),共11个班次,匹配专家老师14人。夜校采取小班制,每班20人。
  新颖丰富的课程、灵活的上课时间、优质的师资……潍坊市民艺术夜校面向市民开启报名通道,感兴趣的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文旅潍坊”进行报名。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力争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形成具有成熟运作机制的潍坊市民艺术夜校网络,每年为成年市民提供各类艺术培训班500个以上,学员10000人以上,打造潍坊文化惠民新品牌。
千年古槐的传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鲁萍 文/图

  在寿光市文庙街与银海路交汇处,有一株树龄1000年以上的古槐(如图)。这棵古槐位于原宁国寺故址,民间流传有“先有古槐而有宁国寺”“先有老槐树,后有寿光城”之说。
  古槐树高10.8米,平均冠幅8米,分为东西两半株。西半株犹如即将腾飞的卧龙;东半株又分出了两根树干,向北挺出的一枝下垂地面,向西南飞出的则形成椭圆形树冠,与其他苍劲的树干映衬,可称得上是树中奇观。特别是古槐枯心树干之中生出一棵小槐树,百姓赠名曰:怀中抱子。经过历史的沉淀,这棵古槐更具人文底蕴,诸多美丽的传说流传至今。
  寿光市圣城街道小东关村村主任夏宝树介绍,寿光民间素有“张飞勒马看古槐”的传说。东汉末年,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起义军中一个叫管亥的首领,率军一万包围了北海郡。郡守孔融派人星夜驰往平原向刘备求救。刘备见信,携关羽、张飞,点兵三千,直奔北海,救下孔融。其间,张飞曾在宁国寺此槐拴马,遂有了“张飞勒马看古槐”一说。
  “这棵老槐树还流传着一个‘考生暖脚’的故事。”夏宝树又对记者说起了另一桩传说。相传明万历年间,有一考生途经寿光留宿一晚,梦见一位老人悲啼脚冷,考生问其住处,答在城东二里。第二天,考生城东寻老者不遇,只见一古槐枝干茂盛,唯有树根处裸露。时值数九寒天,根上落满积雪,考生借来铁锨为古槐培土。这一晚,考生再次梦见老者前来致谢:“多亏公子为我添了鞋袜,见你心地善良,我一定送你到金榜上。”后来该考生果然高居榜首,中了头名状元。衣锦还乡时,他还特地到寿光叩谢古槐。
  古槐沧桑,见证悠悠历史。1983年春,寿光县人民政府绕树修一多角形围墙,并将古槐定为县级重点保护古树。2002年11月,寿光市依槐建园,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槐香园,现在成了人们寻幽探古、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多年来,寿光市不断更新保护措施,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机制,安排专人定期对古槐进行巡查,确保古槐繁茂生长。此外,还通过深挖古槐背后的历史文化,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让古槐的故事和蕴含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延续下去。
郑板桥纪念馆全新开放   7月15日,记者在位于十笏园文化街区的郑板桥纪念馆看到,经过精心筹备与升级改造,郑板桥纪念馆全新开放。重新布局后的潍县正堂增设了持廉守正、为民情怀、清廉自守等多个展区,全方位展现郑板桥的为官之道。此外,该馆新增30余幅郑板桥判案、心系百姓、克己奉公等题材的故事挂画,引进数字技术系统为游客提供互动体验,让广大游客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驰 通讯员 武琨 摄
勇做开路先锋 争当事业闯将 ——记诸城市辛兴镇党委书记代辉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自2021年2月担任诸城市辛兴镇党委书记以来,代辉立足本职、克难攻坚、创优争先,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勇做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扎实推动了辛兴镇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产业是镇域经济的支柱。代辉带领辛兴一班人比拼产业,推动经济逆势而增。他们紧盯前沿、紧抓高端,围绕“工业强镇、项目为王”目标定位,一手抓产业链条推进,通过一粒玉米串联起玉米淀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催生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一手抓龙头企业提升,新上投资超45亿元的大业风电、生物质热电联产、20万吨绿色智能制造钢帘线等项目,加速推动山东大业成为全球轮胎骨架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带动全域经济稳中向升。目前,全镇龙头骨干企业106家,其中,上市企业1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十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13家。兴贸玉米,年可精深加工玉米12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淀粉生产基地;东晓生物,是全球最大的植脂末生产基地,葡萄糖酸钠年产量全国第一,全球平均每3杯奶茶配料就有1杯出自辛兴;浩天药业,是全球最大的药用黄芩苷、肌醇、甜菊糖苷生产基地;山东大业是全球最大的胎圈钢丝生产企业,全球平均每5条轮胎中就有1条使用“辛兴造”胎圈钢丝。
  项目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代辉带领一班人比拼项目,推动项目建设逆势而上。她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紧盯“老树发新枝”“筑巢引新凤”“节地扩税”三大战场,链上招引总投资约160亿元的“四型一优”项目28个,其中,投资56.3亿元的谷雨生态康健联产项目,年新增产值142亿元;投资30亿元的东晓大健康项目,开辟氨基酸细分赛道,附加值提升近20倍;投资5.5亿元的浩天药业年产1.5万吨葡醛内酯和2.5万吨肌醇精加工项目,亩均税收高达200万元以上;投资5亿元的兴贸玉米绿色高效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单条生产线产能提高至200万吨,全国最大。
  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反哺地方产业发展壮大。代辉带领一班人比拼服务,推动服务保障向好向优。她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为试点,积极与行政审批、自然资源、住建等多个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和工作耦合,最大限度帮助企业和项目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减跑动,推动谷雨项目35天“五证同发”,为诸城首例。她以工业项目清单为切口,实行“一项目、一管家、一抓到底”的项目管家直联机制,用要素“不挡道”思维做实做优服务保障,协调推进供电线路建设,保障东晓、谷雨、根源3个新上项目用电需求;全力推进辛兴污水一体化泵站建设,保障园区企业污水排放;超前谋划“引郭入共”引水工程,解决园区企业用水难题;积极协助东晓生物、兴贸玉米能源机组完善环评手续,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成功破解兴创纸业搁置18年的资产确权问题,为企业上市扫清障碍。在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下,东晓生物连续两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荣获潍坊市2023年度企业高质量发展功勋奖;谷雨生物开创“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纳统”的新速度,成为辛兴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增长极。
  围绕履行党建责任清单、班子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等重点内容,辛兴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将党建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在潍坊“风险防控党员岗”创建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抓牢队伍建设,修订《辛兴镇正风肃纪、强基问效“十五条”》《辛兴镇机关事业人员平时考核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工作方案》,辛兴镇被潍坊市委组织部评为“公务员管理制度建设模范机关”。推动工农互促,围绕“合作融合百企兴镇”工作思路,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共同富裕为方向,以股份合作为纽带,探索创新“1144”发展模式,推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强化底线思维,项目化、清单化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该镇被潍坊市评为信访“三无”镇街、信访工作示范镇街。
行“务工”之实 兴“赈济”之效 ——我市“以工代赈”推动乡村建设助力群众增收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瑗
通讯员 于娜 付鹏燕 文/图

  走进临朐县冶源街道,潍坊市首个获得中央资金支持的“以工代赈”项目已按期完工,该项目涉及冶源街道11个村的管网铺设,其中改造供水管线2778户,惠及群众9159人。项目有效带动了冶源街道乃至周边乡镇农村低收入群体等劳动力就业,为156名务工群众发放劳务报酬78万元。
  冶源街道吕家楼村村委负责人表示,“村内管网已运行多年,老化现象严重,管道破裂、漏水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村民的饮水安全,这次供水管网改造,村民不需再承担‘水损钱’,既节约供水成本,又让水质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在冶源水库农田灌溉干渠养护维修工程项目现场,村民们各司其职、干劲十足,挖运淤泥、铲除杂草、人工挖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于7月5日正式开工,总投资358万元,预计工期7个月,建设内容包括维修整治冶源水库干渠12898米、老龙湾干渠1900米等,建成后将完善冶源水库干渠和老龙湾干渠,保障河道供水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用水质量,同时进一步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发挥“以工代赈”促进作用,巩固赈济模式创新成果,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短板,行“务工”之实、兴“赈济”之效。通过政策解读及培训活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促进“以工代赈”政策与农业农村、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草原等领域政策的统筹协调,为谋划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项目提供了机制保障。通过政府投资引导项目建设,改善了相关地方的基础设施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当地群众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围绕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领域以及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全面推广“以工代赈”,全市共谋划2024年度适用“以工代赈”的省、市、县三级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54个,预计可吸纳务工群众1725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3217.23万元;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项目落地临朐、青州、安丘等地,获上级资金500万元。已开工建设项目现已吸纳务工群众7776人,发放劳务报酬5935.38万元,人均获得劳务报酬7633元,可极大改善当地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
  “以工代赈”政策启动以来,我市各县市区纷纷响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工代赈”项目“遍地开花”,不仅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更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和创业活力。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援助,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在政策的推动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面貌也发生深刻变化,一幅乡村振兴崭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山东清官廉政史话展
在市图书馆举办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为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廉洁文化元素,发挥廉洁文化浸润引领及育人作用,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纪委监委驻省文化和旅游厅纪检监察组主办,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学会、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潍坊市图书馆协办的“廉润齐鲁清贯古今——山东清官廉政史话展”在市图书馆四楼展厅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从晏婴的廉洁奉公、辞不受赐,到公仪休的宰相拒鱼、拔葵去织,再到王尽美的投身革命、一心为公……走进展厅,41位山东籍或曾任职山东的清廉人物的典型事迹映入眼帘,展览以人物故事的形式反映了这些廉政人物的人生道路、清廉品格和精神境界,通过以事寓理、以案说法、以镜照人、以史为鉴,让观众从廉政故事中受到教育,助力推动在全社会涵养风清气正、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
  在展览现场,每一个人物故事展板上都配有二维码,市民可以在观展的同时扫描二维码,倾听先贤的廉洁事迹。这是潍坊市图书馆为提升展览效果推出的“线上观展+有声听展”服务,即通过高清图片搭配线上讲解,为市民读者搭建便捷和多样化的观展、听展平台。据悉,该展览将持续到7月底。
奎文区东关街道 “三向发力”助推经济发展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卿)奎文区东关街道坚持“让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这一主线,强化党管人才、聚焦服务导向、落实人才政策,助推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牢“责任+”落实,深入辖区580家重点企业全面摸排人才线索,招引儒商大会潍坊分会场签约中科电能项目。坚持选贤任能,聘请15名“招商引才大使”,协助潍坊企业家俱乐部打造“山东鲁东技术交易科技市场”,中企易融已在乌干达设立泰山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用活“平台+”资源,发掘东关“人才红利”,组织人才招聘会11场,开展“百个摊”阳光大集等活动3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赋能东关“人才载体”,打造“东关·More”青年人才会客厅,街道获评青年人才友好城区“四好样板”17个、总数居全区第一。强化“生态+”保障,创新打造街道“汇菁耀东·才聚唯关”人才工作品牌,擦亮“新中芯金融人才讲坛”等银企对接“金名片”,帮扶海盈互联等7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8938万元。
党建工作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昌乐县—— 电商直播让“村沟沟”变身“金窝窝”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通讯员 孙欢欢 尹尚 文/图

  “今天的2000箱西红柿已经给大家打包发货了……”“我们的西红柿口感非常好,很适合老人和小孩……”连日来,随着黄金籽西红柿进入成熟期,昌乐县乔官镇唐家店子村的20多名农民主播忙着直播带货,平均每天销售量达1000多公斤。
  “在唐家店子村创业这几年,最开心的就是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带动村里老少爷们一起致富。”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梁其安介绍,通过邀请专家和知名主播教会村民直播带货技能,同时提供账号维护、品牌宣传、包装发货、售后服务等全方位保障,让大家轻松“上岗”,让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直播虽然门槛低,但也需要很多技巧,个人探索发展远不如有组织地学习入行快。”昌乐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孟伟告诉记者,近年来,昌乐县坚持党建赋能产业发展,通过强基础、搭平台、优服务,推动直播行业党建工作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仅让各行业的专业主播和相关企业拥有了更大成长空间,还为广大农民进入直播行业提供平台载体,让大家既能赚到种植的钱,还能分享到销售环节的增值收益。
  为此,该县积极拓展直播电商发展优势,实施直播电商党群服务阵地“全域覆盖”行动,成立直播电商行业党委,建立县级直播电商党群服务中心;依托中国宝石城、火山农业等产业片区(园区)打造11处党群服务中心(站);打造电商小院,建设农产品仓储物流项目,打造集直播带货、技能培训、仓储包装、快递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同时,统筹把握各镇街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建设10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分别成立片区党委并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发展昌乐西瓜、贝贝南瓜、火山小米、白塔芋头等特色农作物,重点培育32类主打品牌,让昔日偏远的“村沟沟”变成不断输出优质土特产的“金窝窝”。
  有了基础阵地,还需要人才“添砖加瓦”。昌乐积极探索人才引进和发展模式,建设3处农村直播电商孵化基地,实施将主播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主播的“双培”计划和“菁英·红播客”直播电商人才培育行动,制定《直播电商行业从业规范》《直播电商党员“九个带头”》等政策,推出“主播上岗前三节”思想教育课程,通过开设乡村直播间、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实现从业人员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双提升”。
  目前,该县10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全部成立电商团队,160余名农民和返乡大学生通过培训变身“主播达人”,越来越多的“新农人”通过直播电商这个舞台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店铺挂上‘党员诚信经营店’,当党员佩戴党员徽章站在直播镜头前,向人们表达出一种信任、体现着一种风采,这也成为我们打造直播行业党建品牌的生动实践。”红河镇埠南头村党支部书记王江堂告诉记者,在昌乐县直播电商行业党委和红河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村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和产业基础,设立了村党支部书记直播间,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把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每天的销售额平均达到2万多元。
  目前,昌乐县已实现省级电商“两基地一产业带”全覆盖,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电商直播基地”“山东电商供应链基地”“山东电商产业带”。1至4月,昌乐电商零售额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46%。
寿光市高新区 贴心服务赋能科创园壮大   本报讯 (通讯员 王燕玲)近来,寿光市高新区(古城街道)通过建平台、优服务、植沃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入驻企业真切感受到创业的“舒心”、服务的“贴心”、发展的“恒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动力。
  寿光市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园于2021年启动建设,总投资22亿元,目前一期已全部建成启用,相继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恒邦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2022年落地高新区科创园以来,依托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力量,企业年营业额从最初入驻园区时的700多万元,增长为2023年的3000多万元。截至目前,科创园一期已吸引包括深圳索理德、恒邦生物、国发高分子等15家企业注册办公,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拥有发明专利46项,吸引高端“双创”人才50余名。
寒亭区寒亭街道 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王雪宁)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近日,寒亭区寒亭街道团工委联合潍坊理工学院鸢都书院、云门书院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徐庄村、纪家东庄,结合自身绘画专长,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墙绘活动,创作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创意十足的墙绘作品,用多彩的艺术元素美化乡村。在毛家埠村,村干部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参观了“芳华钩织小屋”,现场观看妇女们钩织制作手工艺品,了解毛家埠村拓宽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措施成效等,亲身感受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大学生志愿者还在毛家埠村开展了普通话教学活动,为村内儿童讲解普通话的发音技巧、语法规则等。
三“新”三“力”看高新   □通讯员 高鹏
  7月16日,华电山东潍坊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项目在高新区开工,成为全区乃至全市新赛道上向“新”发力的又一重量级成果。
  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冲刺“半年红”亮绩赛绩成果展示交流会,动员各级各部门对照“走在前、挑大梁”要求,快马加鞭冲刺,拼搏实干争先,奋力夺取“半年红”,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
  摊开2024年上半年的成绩单,高新区全力培植新质生产力,以“五大比拼”“五大攻坚战”作为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向“新”而行、蓄“力”跃升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铺展。
    产业“新布局”,为高质量发展“注活力”
  位于高新区的液流储能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全钒和铁铬两大液流电池关键技术的企业,已获得数十项核心发明专利。
  作为全球液流储能行业领跑者,公司产品核心材料自研自产,产品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特性好、残值回收高、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公司拥有十余年新能源行业经验,深耕新型储能行业,致力于引领行业打通产业链和搭建生态圈,已在多地构建起集电堆、电解液和系统集成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公司投资建设的多个兆瓦级项目已顺利运行。
  液流储能只是高新区竞逐新赛道的一个缩影。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产业园区试点”之一,高新区引导企业大胆布局新领域,培育起潍柴氢燃料电池、凯信重机制氢装备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
  鸿陆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110KW空气悬浮鼓风机,可广泛应用于水泥、造纸、化工、印染、污水处理等十几个行业,与传统风机相比节能30%;鑫精合深耕金属3D打印增材制造,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进行布局,公司激光选区熔化、激光沉积制造等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优势企业凸显产业优势。不同赛道、各怀本领的企业聚在一起,“拼”成了协同能力、竞争实力足够强劲的高新产业版图。
  今年,高新区实施总投资1561亿元的201个重点项目,一季度新开工磁悬浮智能制造产业园、福田汽车KD工厂等32个项目,凯信制氢装备、歌尔丹拿音响等13个项目投产达效……
  细细梳理不难发现,这些新上的项目,都是高新区焕新产业布局,尤其是沿着新兴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而来。
  布局只是第一步,发展好才是硬道理。高新区聚焦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元宇宙等产业集群,成立3个产业链党委和3个产业链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驱动组织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四链融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科创“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
  在高新区元宇宙体验中心,一块VR光能黑板展示出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等机械设备,参观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沉浸式、立体化体验每台设备的构造、操作及各种细节……像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创新应用图景,频频可见。
  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潜力在创新。
  在位于金沙江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山东新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三条自动生产灌装线正在进行产品分装,全力为国外订单备货。
  尿素液是以柴油为燃料的重卡、轻卡、非道路机械,甚至大型货轮等实现尾气净化排放的消耗品,其纯度决定了净化尾气的效果,而其纯度的提升也一直是行业难题。
  行业难题即意味着市场机遇。8年专注和攻关,新蓝环保自主创新超纯过滤系统和纳米乳化两大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品质指数,成为低碳减排的利器。
  “我们的核心技术超纯过滤,能将车用尿素进行纳米级过滤,过滤精度达到5纳米至10纳米,约为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使尿素溶液纯度更高、尾气处理效率更高。”公司副总经理刘柏汝说。
  核心技术的掌握,让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形成了“创新-发展-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新蓝环保共获得专利及软著6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
  先进制造业更加离不开创新驱动。2010年成立,2021年成为潍坊市首家“独角兽”企业,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充分印证了创新的价值。十余年来,企业以自主研发全球领先智能电控总成系统为核心,专注先进内燃机和新能源领域核心零部件研发及国产化替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77项,其中发明专利277项、国际专利27项。
  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驱动,一项项在行业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成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人才“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强内力”
  “我们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而且市场前景越来越好,已在全国布局了9大区域公司,去年业务订单达到2亿多元,今年可能要突破5亿元……”山东泰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蒋晓雷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十足,这基于企业完善的科研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
  泰亚环保有一支30多人的技术团队,最低学历是硕士研究生,同时企业还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在污水处理方面比较专业的大学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有技术优势、创新优势,企业在难降解工业污水处理及资源回收、再生和利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大推力,高端人才更是企业创新力的核心。就如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连文玉在评价公司首席科学家傅荣强时所说,“傅博士的到来,让天维膜公司有了今天的成绩,‘一名人才带动一个企业’这句话毫不夸张,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
  今年是傅荣强加入天维膜的第11个年头。他负责公司研发后不久便展现出强大的人才效应,在他的带领下,一些产品一下子就缩短5至10年的开发周期。
  傅荣强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在高新区支持下,他成功入选2023年山东省重点人才工程。
  傅荣强让天维膜研发驶入快车道,杨晓丽则为新力超导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企业由单一磁体生产向专科化磁共振成像系统展开布局,进军整机系统开发。
  “科技研发工作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很难做到立竿见影,但并不代表不能‘弯道超车’。我们就是要在自己的领域里实现一点突破。”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晓丽说。
  奔涌的创新活力背后,是高新区厚积而成的聚才之功和孜孜不倦的育才之路。高新区深入实施“群鸢归新”人才集聚工程,建设一流平台,提供一流服务,引育一流人才,“1+1+N”人才服务模式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先后9次获评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目前,全区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达到164人,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出发。高新区将继续循着“一四三一”思路举措,练强内功,充分激活每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以实绩为更好潍坊建设贡献高新力量。
高密市胶河社区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活力   本报讯 (通讯员 张晓静)今年以来,高密市胶河社区扎实开展乡村治理水平提升行动,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激活乡村活力、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不断夯基固本、竞进提质,创新探索了一条“支部带村、网格治村、道德润村、产业强村”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支部+网格”,多管齐下强治理。建立“一网统管”“全天候”模式,优化6个“生活微网格”和2个“生产微网格”,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带头担任网格长,骨干党员、老党员、优秀青年党员担任网格员,把大事小情都收纳到网格中,实现问题一站式受理、实地走访一揽子解决。“练摊+入户”,民生大集惠民生。结合“交民心·合民意”大走访活动,设立“党群服务集市日”,设置固定的问题收集点,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550余条,解决各类民生问题120余个,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积分+兑换”,美德风尚润民心。利用“主题党日”“村民议事会”、宣传栏、微信群等载体,营造浓厚的文明乡风氛围,评选一批先进个人、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优秀榜样,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图片   7月14日晚,2024年潍坊市“和美家园”社区(乡村)篮球联赛暨“金猫线缆杯”官路村“村BA”篮球比赛在潍城区乐埠山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官路村露天篮球场举行。众多观战的乡亲们在比赛现场呐喊助威,加油声此起彼伏,呈现了一场富有“乡土味”的篮球比赛。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东升 摄
“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新时代民生领域的改革故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医疗、教育、环境、养老托幼、社会保障、基层治理……既是百姓关切的焦点,也是长期以来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
  “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民生领域每一项改革,都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的决心、力度和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病有所医到学有所教:
  在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多年患糖尿病的福建三明市民朱先生,由于血糖值较高且感觉有点视物模糊,来到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除了医师开具药物处方外,内分泌科的疾病管理师还出具了一份“健康报告”,对他的身体状态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详细评估,其中包含调节日常饮食、运动、心理、睡眠等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处方。
  “这些年,群众感受最直观的是,药价降了,医保报销多了,看病方便了,健康更有保障了。”朱先生说。
  三明,因医改全国闻名。
  药价虚高,特别是其背后的利益博弈,是医改首当其冲要面对的难点。2012年,三明瞄准虚高药价打响了医改的“第一枪”。
  通过纠偏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打破医保管理“九龙治水”、理顺医疗管理体制,三明为破解医改难题进行了有效探索:
  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在市、县、乡、村统筹推进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在全国率先将原来24个医保基金经办机构进行整合,组建了三明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率先将药品采购和医疗服务定价等职能统一到新组建的医保局……
  看病难、看病贵,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百姓。探索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攸关千家万户。
  对于“三明医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专门听取并肯定了三明医改经验;2017年3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指出“三明医改方向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要注意推广”;2019年7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从2021年到2024年,历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中,都把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列为重点。
  如今,医改已为14亿多中国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截至今年5月,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开展9批,纳入374种药品,其中大部分为常见病慢性病用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获得优质的教育、照亮成才的梦想,更是众多偏远落后地区孩子热切的渴望。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2019年,在上海市援助下,专为解决农牧区孩子“上好学”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正式开学。
  招生以来,已有1400多名果洛籍学子,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牧区来到西宁就学,开启人生的新阶段。
  15岁的尼东拉毛,2023年9月第一次走出县城,来到这所中学学习。几个月后,品学兼优的尼东拉毛第一次坐飞机赴上海研学。望着黄浦江畔林立的高楼、璀璨的灯火,她立下志向——将来到艰苦地区当一名语文老师,把无限精彩的世界讲给更多人听。
  党的十八大以来,致力于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教育改革不断缩小地区、城乡间差距,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到《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从开展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等,到建强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丰富不同地域的教育教学资源,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
  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和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从户籍改革到基层治理: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2023年5月30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便民服务中心崧厦分中心公安窗口,申领到全国第一张“跨省互通互认”居住证的安徽人彭华飞喜笑颜开:“有了居住证,孩子在上虞上学不用愁了。”
  当天,上虞区长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居住证“跨省互通互认”业务正式实施。
  一纸居住证,破解的是城乡二元结构,体现的是对新市民的接纳。上虞区为新市民推出限价保障房、定点医疗机构跨省就医结算全覆盖、全区65所中小学校“零门槛”入学……
  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多年来一直是改革的深水区。许多福利待遇与户籍制度长期挂钩、难以剥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百姓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拉开大幕——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4年7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2016年1月,《居住证暂行条例》施行;2016年9月,《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印发……
  从中小城镇开始,推及全国多地,最后“攻坚”特大型中心城市;以居住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积分落户畅通更公平通道……户籍制度改革路径明晰,蹄疾步稳。
  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各部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深度推进,将顶层设计一项项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农转非”彻底退出历史舞台;2014年以来,共有1.5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4年的35.93%提高到2023年的48.3%;东部地区除极少数超大特大城市,中西部地区除个别省会城市外,全面放开放宽了落户限制。
  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社会体制改革的发力点也在基层。
  “楼道里的杂物怎样才能彻底清理干净”“现在养狗的人不少,小区里狗的粪便像地雷,得管一管”……
  江苏省新沂市新安街道城关社区的“网格议事亭”里热闹非凡。居民认真地为社区管理出主意、想对策,社区工作者耐心听取建议,一件件居民生活中的“麻烦事”,在这里共同商议出解决方法。
  “亭子虽然不大,但居民可以在这里说烦心事、诉揪心事、解不悦事,网格员问诊居民大小事,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都能在大家的努力下及时解决。”城关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丽说。
  小小“议事亭”,以改革的“巧劲”释放出基层治理“大能量”,成为政策宣传的“广播站”、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化解基层矛盾的“稳压器”。
  60多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动“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创新发展。
  在江西南昌,“幸福圆桌会”把话筒交给广大居民;在四川泸州,一大批“能人”“热心人”活跃在乡村社区,为群众提供调解服务;浙江诸暨由群众组成的“红枫义警”活跃在治安防范、邻里守望、护校安园一线……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近年来,全国群众安全感指数逐年上升,2021年达到98.62%;全国建成各级综治中心58.3万余个,基本实现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全国信访总量明显下降,集体访总量已连续11年下降。
  从生态保护到生育支持:
  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

  绿水青山,关系着生态环境质量,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湘赣交界处有条河,在江西叫萍水河,在湖南叫渌水。近年来,河水从污染严重到绿水长流,两岸群众从矛盾纠纷到合作共赢,“萍水相争”到“萍水相亲”之变何以发生?
  以前,上游的江西萍乡湘东区聚集着钢铁、化工等企业,下游湖南株洲醴陵市、渌口区沿江分布着陶瓷、建材等产业。河流污染严重影响了沿河群众的生产生活,下游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甚至一度难以保障。
  转机出现在2019年7月。赣湘两省签订了《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约定以交界处断面水质为依据,如果当月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Ⅲ类,由湖南补偿江西;反之,则由江西补偿湖南。
  协议签订后,一场围绕萍水河治理的攻坚战全面铺开。淘汰整治高耗能企业、关停两岸养殖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在两地联手努力下,萍水河碧波清澈,沿岸的污染企业逐渐被绿色产业取代。
  从河长制到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一条条河流的变迁中,折射出一项项改革的力量,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生动注脚。
  如今,天更蓝,我国重污染天数显著下降,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水更清,随着百万名河长、湖长上岗履职,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更净,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越来越多的绿色正在点染祖国山川大地。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同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年6月1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开始施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既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也通过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改革,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我们赶上了生育的好政策,生育二孩、三孩还能领补贴了!”近日,领到了18000元育儿补贴的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居民林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
  目前,克拉玛依区第二轮3岁以下婴幼儿育儿补助已经发放到位,共有1030个家庭收到了惠民补贴。
  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口发展的转折性变化,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2013年、2015年,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先后实施。
  202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同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发布;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
  对百姓反映的“生不起”“养不起”问题,决定部署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等三大类十个方面配套支持措施,努力提供“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的健康服务。
  出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多地增设育儿假、延长产假……从中央到地方,一个更完善的生育支持制度体系正在逐步构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儿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2010年的16.60%提高到2020年的17.95%,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由政策调整前的35%左右提高到近年来的55%以上。
  从养老保障到异地就医: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夏日农舍,绿荫环绕,蔬果飘香。67岁的江西省安义县台山村村民熊贵全摘下一把豆角、茄子,准备做晚饭。
  “老伴有残疾,以前日子过得不容易。后来我们不仅脱了贫,政府还帮老伴代缴了6年基本养老保险费。现在我俩的养老金,加上她的残疾人生活补贴以及三亩地流转收益,每年有6000多元固定收入,看病也有政府补助的医保,日子越来越好了。”熊贵全说。
  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年老及面对疾病、失业、工伤、残疾、贫困等风险时都应有相应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等会议多次研究审议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方案、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意见等,推动我国社保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不断推进改革”。
  2014年,我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纳入相同保障体系。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出台意见,明确地方政府为贫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给6098万贫困人员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一份可靠保障。
  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新挑战,“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保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
  一项项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波波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到2023年末,我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亿人、13.3亿人、3.0亿人、2.4亿人,建立起世界规模最大社会保障体系。
  医保、工伤保险以前无法跨地区报销,让一些人深感不便。现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为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
  72岁的黑龙江居民崔向振已连续十几年在海南过冬。“现在可以异地就医结算,像我们这样的‘候鸟人群’看病更方便,再也不用为报销奔波发愁。”崔向振说。
  崔向振记得,12年前在海南看病不能报销,只能自费;后来可以拿看病的票据回老家报销,但只限于住院,报销比例也不高;现在不管普通门诊、住院治疗,还是慢性病门诊、特殊病购药,都能直接结算报销。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约5128万人次,减少参保群众垫付421.67亿元,较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162.35%、41.91%。
  随着社会流动性增强,职工工伤异地就医结算的需求不断上升。
  今年4月1日起,全国各省份试点开展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伤保险全国“一张网”、就医“一卡通”搭建完成。
  当日下午,来自天津的陆女士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住院治疗,持社保卡直接挂号就诊住院,免缴押金,出院即结算。这是北京市首例享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外省市工伤职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地区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先纳入住院费用,先期以异地长期居住(工作)和异地转诊转院人员起步,优先联通异地就医集中地区。目前全国共确定试点城市131个,开通上线工伤医疗、工伤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协议机构399家。
  补短板、促公平,兜底线、织密网……一项项民生改革有力保障人民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正在举行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必将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透视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
  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加快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全国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今年上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0%;其中二季度增长4.7%,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从短期来看,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有极端天气、雨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影响,但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二季度经济体量超3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都超10万亿元,总量指标规模依然十分可观。
  细看这份“半年报”,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外部需求有所改善。
  向内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其中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虽然房地产投资低位运行,但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4%和9.5%,显示复苏暖意。
  向外看,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1%。其中,二季度外贸同比增长7.4%,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提高2.5个和5.7个百分点,季度走势持续向好。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保持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经济运行平稳的重要标志。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保持温和上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健的同时,经济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这些指标印证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同比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
  “‘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大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放在全球坐标中观察,我国经济表现依然较好,一季度GDP增速快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结合二季度国内外形势,预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领先,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政策效应不断显现释放增长暖意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各地各部门靠前发力落实各项宏观政策,成绩取得殊为不易。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特别是进入二季度以来,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扩内需政策持续加力。3月份,我国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了5方面20项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不久前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4.8%。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既可以拉动当前投资和消费,又能筑牢长期高质量发展基础。截至7月5日,财政部已发行7期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合计3080亿元。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4%,比全部投资快1.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从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下调首付款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扩面至全国各城市和县城,房地产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
  随着政策效应逐渐释放,近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降幅比1至5月份收窄1.3、2.9个百分点,房地产“三大工程”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0.9个百分点。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前期发放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强化政策统筹、综合施策将持续形成政策合力,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利政策条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
  实现全年目标有底气有基础
  中国经济下半年走势如何?能否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5%左右的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国”……从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到6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声音不断。
  近段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银等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今年增长预期,为中国经济前景投下信任票。
  信心,来自经济转型升级迸发的新动能——
  机械臂替换传统工人,纺织业装上“智慧大脑”,无人机配送带来消费新体验……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达46.3万家,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将催生更多新的增长点。
  信心,来自改革激发的新活力——
  首部关于公平竞争审查的行政法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将于8月1日正式施行。
  更大力度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完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和交易、数据信息、社会信用等基础性制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蹄疾步稳,市场活力将持续释放。
  信心,来自开放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山姆会员商店落户广东中山,开市客(Costco)大陆首家带加油站的会员店亮相江苏南京,GE医疗增投3.8亿元用于上海基地建设……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正在加码投资、加速布局。
  首次在全国范围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出台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出台,彰显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坚定决心。
  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我们有信心和底气实现今年发展目标,推动中国经济航船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继续前进。
   (据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我国自主研发的
第900万辆解放牌卡车出车   7月16日,一辆解放J7创领版高端重卡在吉林省长春市缓缓驶下生产线。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第900万辆解放牌卡车正式出车,同时也标志着“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一汽总产量达到6000万辆。从1到900万,解放牌卡车用七代车的更迭,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新华社发)
IMF: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
仍是全球经济主要引擎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6日电 (记者 熊茂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6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主要引擎。
  更新内容指出,今年年初,全球经济活动和世界贸易有所巩固。亚洲地区出口增长,特别是这一地区在技术领域的强劲表现,为贸易增长提供了动力。根据IMF最新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维持3.2%不变,2024年和2025年全球贸易量将分别增长3.1%和3.4%,增速均比4月份的预测提升0.1个百分点。
  古兰沙表示,以中国等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今年5月在北京宣布,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较4月预测值提高了0.4个百分点。
建设“六过硬”模范机关,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市教育局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是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潍坊市教育局以“杏坛党旗红、先领人人行”机关党建品牌为引领,着力加强政治过硬、信念过硬、组织过硬、能力过硬、服务过硬、纪律过硬“六过硬”模范机关建设,切实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全力办好更有高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人民满意教育。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在对党忠诚中率先引领
  建设政治过硬模范机关

  市教育局准确把握政治机关定位,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要求,扎实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忠诚在心党性教育、使命在肩政绩观教育、纪律在前党规党纪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作表率。
  全面落实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党支部主题党日“第一学习专题”、教育培训“第一主课”等制度,领导班子带头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建立完善机关党建服务市委决策部署、推动中心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围绕“建设更好潍坊、教育何为”开展研讨交流,在服务大局工作中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
  在学习行动中率先引领
  建设信念过硬模范机关

  市教育局丰富学习教育载体,坚持开展一月一教育干部大讲堂、一月一外出学习,创新实施业务培训、素质展示、技能比武等活动,多维并举让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双融合”,推动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双提升”。深化青年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成立机关青年读书会,建立定点联系学校工作制度,构建青年工作委员会“1+3+10”工作体系,入选全市组织工作创新案例、省委组织部年轻干部工作典型案例。
  在筑基固本中率先引领
  建设组织过硬模范机关

  市教育局制定局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三级责任清单,建立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提示+研讨调研+列席旁听+通报考核”机制,主题党日、集体学习等月度通报机制,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积分制量化评价机制,以星级支部创建引领党支部建设全面规范。
  开展机关党建品牌创建提升行动,公布机关党建协作资源,助力分类创建、整体提升,着力构建“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机关党建品牌矩阵,被确定为市直机关党群示范点,在全市机关党建品牌擂台赛中获奖。配齐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建立任职资格、调整备案等机制,全员参加党务工作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干,确保有人干、干得好。
  在善作实干中率先引领
  建设能力过硬模范机关

  市教育局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党组织书记项目为抓手,实行攻坚任务项目化、重点任务目标化,探索党建赋能扩资源、提内涵、优师资、强服务、促改革、保稳定路径,不断丰富拓展机关党建实践载体。
  坚持“七从”标准,持续开展“四比四提高”转作风促提升行动,组织晋位争先单位(科室)和学习、担当、服务标兵评选,开展“两优一先”表彰,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目标,争一等、争第一的氛围更加浓厚。
  市教育局目前共承担国家级、省级教育改革试点37项,省对市教育局履职评价连续五年获评“优秀”等次,全市普通高中育人质量、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保持全省首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教育惠民中率先引领
  建设服务过硬模范机关

  市教育局建立党员干部“四下基层”长效机制,建好用好“潍坊市教情民意数据平台”,完善教育惠民服务网。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零证明、教育惠民一码通、多孩同校就读、寒暑假免费托管等一揽子惠民事项,统筹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家长驿站、社区教育服务岗等资源,实施家校社共育“四有”提升工程,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持续深化“双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持续打造“红色智享”、教科研结对帮扶、残障学生党员教师送教上门等教育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质效。扎实开展身边腐败问题和形式主义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各类活动进校园,规范各类督查考核,坚决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我市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在全国党建德育工作会议上作家校社共育典型发言。
  在清廉建设中率先引领
  建设纪律过硬模范机关

  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适时开展针对性警示教育,将纪律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筑牢党员干部遵规守纪、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紧盯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建立预防、监控、处置有机统一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对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督导检查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市教育局及时运用“第一种形态”进行提醒、纠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深挖本地廉元素,用好教育廉资源,通过专题党课、辅导报告、主题党日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廉洁典型,讲述廉洁故事,传递廉洁信念,推动“廉洁文化进机关”走深走实。加强机关纪委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机关纪委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切实提高机关纪委工作规范化水平。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近年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在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方面蓄势赋能,自觉承担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清春 赵春晖 通讯员 蔡清 韩德宾
  坚持党建引领
  激发组织振兴“新活力”

  共建党建联合体。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与青州市委共建党建联合体,校地双方创新实施“1214”党建联建模式,围绕党建联建、产业联抓、人才联育、文化联兴等4个方面协同发力,同时选派10名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担任青州市镇街党校科技副校长,扎实开展以“集中举办一次对接活动、系统谋划一个联建方案、研究确定一个共建项目、全面进行一次产业调研、联合举办一次主题党日、交流互通一张需求清单”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活动,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了“潍工力量”。
  强化包村帮扶。学院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对口帮扶青州市王府街道七迥峪村,通过自筹资金、争取奖补等办法,投入73万元用于修桥、修路,大幅提升了村内基础设施水平。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助推农产品销售、组织文化下乡、整治美化村容村貌、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化解矛盾纠纷、慰问困难党员群众等工作,大幅提升了包帮村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实施科技创新
  插上农业科技“硬翅膀”

  加强技术创新。建设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和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促进学院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乡村和企业等主体协同互动,联合开展科研试验、技术示范与推广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建立校地、校企合作研发、合作转化、合作推广、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教师团队对接山东绿圣兰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蝴蝶兰新品选育工作,对公司急需的种苗繁育、新品种选育、良种驯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
  促进成果转化。学院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选题立项,研发新品种,集成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形成了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联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成果推广转化示范。其中,山楂干红酒酿造技术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实现成果转化,建成省内首条山楂干红酒生产线,年产值近3亿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农民年收入增加2000余万元;组建博士专业服务队,开发银瓜爬蔓吊植技术,开展银瓜种植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制定潍坊市地方标准《青州银瓜栽培技术规程》,实现产量倍增。
  深化产教融合
  点燃产业振兴“主引擎”

  优化涉农专业设置。学院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布局建设新工科与新农科融合、服务企业和扶持农户并行、学校政府农企农户协同参与的“两融双线四维”涉农专业集群。对标全国涉农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调整园艺技术、花卉生产与花艺、植物保护技术、种子生产与经验、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电子商务6个专业,形成了服务现代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特产品销售等产业领域的专业布局,适应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发展。
  推进校政企村多元协同。学院依托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学院,构建乡村建设工匠培养新模式,升级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教育示范基地,完成潍坊市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项目建设,获批“潍坊市装配式虚拟仿真教学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与青州一建开展苹果舱项目合作,与3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学生实习就业、平台搭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强化人才培养
  做大乡土人才“蓄水池”

  强化乡村人才培养。学院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潍坊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发挥乡村电商学院作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打造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加快培养不同类型农林人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挖掘继续教育潜力。学院深度对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依托9个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专业,优化招生专业布局和教学点设置,遴选备案校外教学点13个。做好农业人口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每年开展建筑施工特种作业培训考核、燃气从业人员培训考核5000人次,开展应急局安全生产考试1万人次,提升了乡村劳动力就业竞争水平。
  推动文化赋能
  提振和美乡村“精气神”

  强化非遗技艺传承。学院依托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融通智育、德育、美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体系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建设、社团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中突出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学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中的作用。2024年上半年共接待国内外友人、兄弟单位等来访参观15次;对接地方,到王府社区、古城社区、范公亭公园、邵庄等地举办展示非遗进社区、景区和乡村展演活动10次。
  推进非遗产品创新。学院充分发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教育实践基地作用,培育非遗项目文艺团队,整合乡村非遗资源,开展“非遗进乡村”、花朝节演出等系列活动,编创非遗情境艺术作品和乡村舞台、乡村旅游景点演出等节目,服务观众3万余人。
为建设更好潍坊贡献澎湃的“工院力量”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集体、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山东省技工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单位……这一个个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都属于同一所学校——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这座以培育技师、高级技师为主要任务,集学制教育、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技工院校,如今已经发展为拥有6个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2个全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群、1个省级优质专业群、8个市级重点专业、2个潍坊市特色品牌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摇篮”,正在加快形成产教融合新高地,为推动更好潍坊建设持续贡献着澎湃力量。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李长城
专业设置顺应需求  实现校企互惠互利
  近年来,潍坊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很大,对紧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作为扎根于山东省和潍坊市的技工院校,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专业设置顺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扩大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人才培养规模,切实做到“专业跟着产业走、围着需求转”。
  以该校“王牌院系”之一的现代制造工程系为例,其依据未来产业布局,在教育教学方面及时进行调整与规划。目前,打造的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面向全省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以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装配与维修(工业控制)为双核心,由工业设计、模具设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等六个专业构成,涉及高端装备产业链中设计、制造、控制及再制造等各个环节,突出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理念。
  该系重点打造各专业之间跨界融合和文化传承,发挥专业群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技能大赛双引领优势,既整体合力服务高端装备产业链需求,又分别定位到具体的岗位需求,实现专业群与生产岗位的有效融合。同时,为更好地服务全省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新增多轴数控加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专业设置在全省特别是在潍坊市具有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专业群与山东省和潍坊市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对接日益紧密,2015年成功申报山东省技工院校省级示范专业群、2023年申报山东省技工教育优质专业群。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的另外一个“王牌院系”机电工程系,则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市政管道工程五大专业,并围绕《潍坊市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重点发展的动力电池、生物基新材料、物联网及大数据、机器人、动力装备、特色制造产业,调整了各专业特色课程,开设了机器人焊接、可再生能源、复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新课程,以适应产业未来发展需求。
  近年来,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开展“八个共同”框架下的教学改革,组建校企“双师”教学团队。2023年学院被人社部确定为“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牵头校,组织全国九所技工院校成功开发了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标准,并在全国试用。2023年,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人社部第二批工学一体化试点院校,目前已开展课程资源试点开发工作。
  此外,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深入推进校、政、企三方合作,三方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顶岗实习与就业、员工培训与继续教育、技术服务、科技研发、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该校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提升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了企业现实难题,实现了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校地协同产教融合  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走进该校的机电工程系,这里有与潍坊东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智能辊弯机及自动化生产线潍坊市工程研究中心,还有与海信集团成立的青岛海信产业学院,为学生学习、成长创设了真实的职业环境。
  该校机电工程系与山东盛祥智能制造、永锋集团临港钢铁有限公司、佛吉亚银轮(潍坊)排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山东奥卓电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2家专精特新企业“引企入校”,实践校企“八个共同”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校地协同、产教融合”,实现“专业紧跟产业,课堂比照车间,学生服务企业”。
  机电工程系相关负责人介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培训合作,为潍柴等企业员工开展了职业资格提升、岗位技术培训、技术认证考试等服务;使用3D扫描设备为阀门公司3D扫描并逆向设计阀体、钢结构支架、钣金件等;管道与制暖技能大赛教练和选手团队为山东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开展两期管道工培训,将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运用到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中,培训30余人;帮助瑞祥暖通有限公司解决技术难题,与世赛项目对接,完成了成果转化。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现代制造技术专业群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服务发展新生态。专业群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和山东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发挥学院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和鸢都产业领军人才优势,与山东临工集团等7家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48个、定向培养班11个、组建三个服务团队参与企业产学研项目42项。广泛开展金蓝领、定向培养和新型学徒制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近三年累计为全省新旧动能转化培养了各层次高技能人才1.1万余人次,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核心领域工作。
  近年来,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充分利用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公共实训基地、潍坊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及校企合作理事会各平台优势,集聚优质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制造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按照“德技并修、多元办学、校企合作、提质培优”办学思路,坚持“立足工业、面向社会、突出特色、服务就业”办学宗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引导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该校立足社会需求,实施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坚持“厂中校、校中厂”办学理念和“学中做、做中学”教学理念,建立“专业+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坚持“引企入教”“送教进企”,与GF加工方案、西门子、太阳纸业等多家企业共设专业、共建课程,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建设校内工学一体化教学场地20余个,设立校外教学基地76个、产教融合基地22个。
  在课程转化和开发工作中,该校机电工程系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等级证书、技能大赛赛项要求等融入日常教学,增强了教师培训能力和学生岗位专业能力。同时,开发了可再生能源、机器人焊接等课程,通过课堂进企业、引企入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可以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锻炼,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
  “机电工程系培养的王风泽、马崇喜等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现均被高职院校聘为专业技术教师。此外,众多毕业生在企业已成为技术骨干,为潍坊地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资源最大化利用,集聚优质资源,联合69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搭建省、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引入“GF加工方案山东应用技术展示中心”,定期举行“校企合作研讨会”“专家、企业家进课堂”等活动,全力打造发展联通、需求互通、资源融通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成立“企业应急突击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试制产品、设计图纸等1万余件(套),培训鉴定3万余人次。2023年,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共有1278名学生深入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实习,762名同学深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1060名毕业生进入企业就业。全面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39项。
  据了解,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以就业推动招生,以招生提升就业。与GF加工方案、中国电建、永锋集团、太阳纸业、恒联集团、漱玉平民大药房、齐鲁制药等22家企业设立订单班,年培养学生500余人,充分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解决企业用工“急用现招”问题,为企业储备长期、可靠、稳定的技能人才。

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
全面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

  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还是院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山东工业技师学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引领作用,坚持以技能大赛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丰富和完善技能竞赛赛教结合工作机制,不断探索研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以赛促才”,打造独具特色的学院大赛“金字招牌”。
  2017年,学院荣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金牌,实现山东省世赛金牌零的突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1金4银2铜13个优胜奖,位列全省第一。今年,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管道与制暖项目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集中考核上海赛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9月份将代表中国参加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积极营造昂扬向上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培育昂扬进取的技能竞赛文化,弘扬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目前,已形成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学院技能竞赛为主体,与省赛、国赛、世赛相衔接的竞赛体系。同时,逐步完善“学院领导抓、中层干部靠、职能部门保、专家教练带、参赛选手拼”框架思路,确保科学、规范、高效开展备赛集训,全力做好参赛服务保障工作。
  学院还不断加快技能竞赛团队建设。以技能大赛基地建设、标准开发、大赛指导等项目为依托,积极推进优秀大赛教练师资培训、培养,优化大赛教练团队结构,选配大赛专家、教练、翻译、技术服务、教研课改、管理服务等多层面人员,打造一支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竞赛研究、技术攻关、选手训练、课程转化、教学培训等综合能力的大赛团队队伍。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加强竞赛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依托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学院设立的“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研究推广中心”,加快大赛成果向教学、培训等全方位转化。其中,学院世赛项目团队成功研发了“FP-I型污水处理综合实训装置”,被山东省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认定为技术服务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竞赛研究与成果转化实现了竞赛技术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有效融通,让技能人才培养更贴合社会需求。
  该校探索以技能竞赛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入对接,目前,已与省内外227家知名规模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110余家中小企业,特别是智迈德、赛马力、豪尔沃、宝龙达、奥卓电气等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开展了良好合作。
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机遇,着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山东工业技师学院设“六系一部”教学机构,分别为机电工程系、现代制造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印刷工程系、海洋生化系、信息工程系和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开设35个专业。其中,全国工学一体化建设专业6个、全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群1个、省级优质专业群1个、市级重点专业8个、潍坊市特色品牌专业2个。
  该校的专业教师中,一体化教师达75%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和高级职业技能等级的教师比例达50%以上,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人,全国技术能手8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山东省技术能手47人,齐鲁首席技师6人,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9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4人,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3人,“山东惠才卡”获得者10人,潍坊市技术能手23人,潍坊市首席技师、突出贡献技师与中青年专家等18人,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获奖教师218人次。
  校内设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和管道与制暖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山东省金蓝领技师培训基地、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全省技工院校中唯一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山东省技师工作站等基地(站点)23个,推动该校专业内涵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多年来,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累计向社会输送合格技能人才10万余人,留潍就业率位列驻潍高校前列。与潍柴、豪迈、西门子、海信等省内外220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助力学生就业,生均岗位比例常年维持在1:7左右。建立“实习明白纸”,保障学生权益,实现毕业生满意就业、高质量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左右,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先后获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全国职工教育职业培训先进集体、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技工教育表现突出先进集体、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山东省技工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山东省技工教育优质校项目建设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孙科顺表示,学院将继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以提升核心办学能力为基础,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为突破,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努力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为建设更好潍坊贡献更澎湃的“工院力量”。
九万里风鹏正举 教育梦展翼高翔 ——青州圣维科技高中特色发展纪实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育,寄托着万千学子的梦想,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和国家的未来。回望青州圣维科技高中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综合改革、质量提升、资源整合、队伍建设、基础完善……这些关键词绘就生动的教育图景,汇集成一份份沉甸甸的成就,不仅推动了教育多元化发展,更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铺设了坚实的道路,让希望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青州圣维科技高中是一所“文理并重、理实一体”的现代化学校,地处人文气息浓郁的中国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自办学以来,学校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培育时代精英、创建特色名校”为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更加便利、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努力创建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综合高中。
1 党建引领展实绩 红烛育人铸品牌    
  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青州圣维科技高中党支部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书写了新时代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坚定不移地强化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构建起“党建+教育”的深度融合模式。通过实施“堡垒加固”工程,筑牢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战斗堡垒,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细胞强健”工程则聚焦于党务工作者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师德师风教育、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不仅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内部管理的优化升级,更在“五个不动摇”的指导下,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自办学之初,学校就坚持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化教育,通过丰富的课程体系、特色社团活动以及国际化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同时,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与价值。
  此外,在从严治校方面,学校坚持制度先行,以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为引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教师的职责与行为规范。通过设立投诉举报渠道、定期开展师德考核等方式,加大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力度,切实为广大师生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
2 坚持守正创新 全面推进教研改革    
  时代和教育永远向前,发展和变革是主旋律,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青州圣维科技高中始终秉持“质量为先,科研引领,文化滋养”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在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前沿。
  学校确立了“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文化润校”的发展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低重心运行、厚基础积累”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德育人,质量立校”的发展目标,并在课堂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引入并实践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
  “学校构建了‘一制三化三全’的育人新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副校长赵玉玺说。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青州圣维科技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普高学子以高远的志向为引领,脚踏实地,稳步前行,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在综合素质上实现了全面提升。而职高学子以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在各自的领域屡创佳绩,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格局,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更为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3 建设精英教学团队 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在青州圣维科技高中的教育版图中,师资人才队伍建设被置于核心战略地位,这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更是对学校未来发展蓝图的精心谋划。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灵魂的工程师,其素质与能力直接关乎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因此,自建校以来,学校就不遗余力地引进并培育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水平卓越、工作态度严谨的师资队伍,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青州圣维科技高中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教师共计180人,他们之中不乏中学高级教师等教育界的佼佼者,更有双师型教师、省级荣誉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赛裁判等力量加入。学校不仅重视教学质量,还特别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育,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导师,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为稳定并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青州圣维科技高中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与昌乐一中和青州一中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实现了师资力量的共享与互补、教研活动的同步开展、管理模式的并轨运行,以及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在教学与科研上的创新活力,形成了“大学习、大教研”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
  在教学教研方面,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以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实施“四步走”原则,确保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如通过辩论赛、演讲比赛、英语情景剧等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励志报告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学习动力。
4 多元化特色培养
助力学子成就升学梦想

  在青州圣维科技高中的教育蓝图中,特色教育与多元化升学规划如同双翼齐飞,共同托起学子的梦想与未来。
  青州圣维科技高中不仅承载着对深厚文化底蕴的传承,更将美育教育作为特色发展学科。这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精英教师,并邀请全国知名的美术教育专家与名师,共同编织每一位美术生的大学梦。与此同时,青州圣维科技高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高部以“基础扎实、专业精湛、技能卓越”为导向,精心构建了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涵盖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事务、艺术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顶岗实习单位的深度合作,确保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不断提升圣维师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在升学规划上,学校也是展现了其前瞻性与创新性,创设了“四位一体”的多元升学模式,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人生规划,确保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普通高考方面,学校与昌乐一中教育集团强强联合,打造圣维实验班,实现师资、资源、管理、评价的全面一体化,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校的教育资源。艺术教育领域,学校则依托丰富的艺术资源,精准对接高校录取标准,助力学生实现艺术梦想。
  学校在职业教育与综合高中办学上的积极探索,不仅制定了明确的职普转换机制,更在课程设置上兼顾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了课程的优化整合。
  此外,学校还积极拓宽国际视野,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开辟多元化的国际升学通道。从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的深度合作,到与美国柯斯理教育集团、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等机构与学校的合作共建,学校为学生搭建了走向世界知名高校的桥梁,提供了从高中到海外留学的无缝对接。特别是2024年成立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班,更是为圣维学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教育资源与升学机会,让他们的梦想触手可及。
5  文化引领德育并进
培育全面发展之才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德育培养的重要阵地。青州圣维科技高中致力于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德育体系,以特色校园文化为引领,强化党团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融合社团育人的无限活力,辅以精细化的后勤管理,共同绘制出德育教育的壮丽画卷。
  在校园文化方面,学校通过精心打造,力求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通过校园广播站、板报与校报展示等方式传递正能量,展示榜样风采,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了“事事有教育、处处在育人”的良好氛围。
  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成立了涵盖科技创新、体育竞技、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十余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不仅是学生兴趣爱好的聚集地,更是德育实践的大舞台。从创新创业技能节的智慧碰撞,到体育文化节的激情挥洒;从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才艺展示,到户外义工服务节的爱心传递……每一项活动都精心设计,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在合作中懂得责任与担当,在挑战中锤炼意志与品质。文化社团的蓬勃发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成立心理健康社团,通过一系列创意十足、互动性强的活动,如互动游戏、观影讨论、专业讲座等,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自我探索、情感交流、心理调适的平台,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管理情绪,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此外,学校还注重后勤保障力量的强化,以“24小时关爱+360度管理”模式,构建了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将大数据管理引入学生管理领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关爱中成长,在管理中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校的发展历程,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生动实践,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展望未来,青州圣维科技高中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保持蓬勃的发展态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作出贡献。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云程发轫赴山海 再踏层峰辟新天 ——青州市外国语学校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纪实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赛
  踏入崭新的青州市外国语学校,和谐的校园画卷徐徐展开。操场上,学生们欢快地进行着课间游戏;篮球场上,学生们肆意地奔跑跳跃;教室里,学生们沉醉于书香的天地……这里处处充满阳光、健康、向上的气息。
  青州市外国语学校坐落于风景旖旎的弥河之滨、人文气息浓郁的中国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学校规划占地约1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4万平方米,校园景色秀美。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紧锚定“打造一流特色名校”的目标,积极探寻“多元化”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持续优化教学方式与课程安排,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搭建起广阔平台。
  心中有梦想,人生才有动力,教育才有希望。“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福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民心所向。作为一个民办学校,需要加强党建引领,全面促进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要始终保持正确办学方向,为推动文化多元发展贡献力量。”青州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杨帅表示。
坚持党建引领 点燃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党建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石。近年来,青州市外国语学校全面加强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事业要发展,就需要举旗定向。党对教育工作强大而高效的领导是我们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青州市外国语学校党建科主任刘文正介绍,青州市外国语学校党总支把思政教育摆在党建工作之首,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教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四有教师”,育师生爱国之心。
  长期以来,学校在发展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大力推动优秀青年教师、学科组长以及技术标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学校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广大教职工不仅要深入钻研政治理论,更要全面透彻地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持续地学习,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和能力。
  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学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积极践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不遗余力地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同时,紧密团结教师群体,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切实将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每一位教师的心坎上。
  此外,青州市外国语学校一直以来都将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视为重中之重。在实践中,学校巧妙且富有成效地把美化校园环境与清廉学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交融,不仅实现了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与同步提升,还点燃了学校迈向高品质发展的全新动力引擎。
  “党建工作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组织保障;教育教学工作则成为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和有效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刘文正说。
依托优势资源 抓实教学擦亮教育品牌  
  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生活服务配套完善……走进青州市外国语学校的校园,处处彰显着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自建校以来,青州市外国语学校便整合了小学、初中阶段的各项优质教育资源,笃定“创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办孩子受益终生的教育”这一教育宗旨,确立“打造青州基础教育高峰,创办齐鲁高品质学校”的发展愿景,始终坚守“严格、科学、人文、开放”的管理理念,传承“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校训,鼓舞学生们不懈追求知识,为国家的发展奉献自身力量。
  不仅如此,学校一直积极践行“培养关键能力,塑造必备品格,关爱身心健康,造就时代新人”这一育人观念,始终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置于重要位置,全力以赴培育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学校坚定推行育德、启智、审美、健身、劳技“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一心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学术素养、审美文艺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劳动技能。在育人过程中,尤为突出育人导向,始终坚持用爱心为学生开启心灵之门,用细心启发学生的智慧之光,用耐心助力学生丰富知识储备,用责任心助力学生成就梦想之旅。
  青州市外国语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建校以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就始终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致力于创造优异的教学成绩,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培养更多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建强师资队伍 筑牢学校发展之基    
  筑牢强师之基,夯实强校之本。建设强大的育人团队,是打造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优秀的教师团队,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学校始终坚持不懈地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全方位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状况。定期精心组织开展学科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标杆学科于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以及带动作用。学校还不遗余力地为教师们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广阔平台,大力鼓励并正确引导教师去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全力推动广大教师实现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各项培训活动,致力于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举办教师联欢会、教师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3名,教学经验丰富。其中,有38名教师荣获青州市政府教学成果奖,16人获评青州市优秀班主任,18人获得青州市学科优秀教师称号,2人曾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6人曾荣获潍坊市优质课一等奖,6人曾荣获青州市优秀团工作者称号。
规范常规管理 提升学校发展能级    
  常规管理是学校发展的牢固基石,唯有深深扎根于常规管理,才可切实有效地提升学校的发展能级。
  青州市外国语学校推行的“四级管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校级管理团队由校理事会、校委会以及校领导共同构成,全天候负责包靠学校的所有事务,全力保障学校运行顺利与高效。年级管理团队主要承担课堂、校园、三餐、课间、两休等具体事务的管理工作,24小时轮流值班坚守岗位,时刻守护学生的安全,关注学生的健康。班级管理以班主任为核心,联合值班老师一同施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从学习、生活、心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关心学生的成长。学校还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这种极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每一位学子都能真切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与关注。
  此外,学校对学生的自主管理也格外重视。德育处组织成立学生会,推行级部、学校两级学生会管理机制,促使学生活动、学生工作全面深入到各个级部、各个班级,达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
落实“五育”并举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方能桃李满园。学校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成长、全面发展,坚持“目标引领、内涵提升、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五育”并举、创新发展、靶向施策,打好育人组合拳。
  以“良好开端月”“管理提升月”等主题活动月为抓手,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用细心启迪学生智慧、用耐心丰富学生学识、用责任心成就学生梦想,办有责任心的教育。
  不断拓宽育人新渠道,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优、环境美、管理好、生活舒适、教师敬业的育人环境。同时,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拓宽校本课程,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还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联动教研齐聚力      
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借助政策引领、考核督导、制度规范、课堂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全方位提升教师的品德修养与专业素质。
  学校将构建“四环节”和“五动”课堂当作教学的核心任务,引领教师构建起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常规提质、课堂提效、作业减负、考试精准、辅导改进”为着力点,强化以集体备课为核心的教研制度,积极开展以“同课异构”为常态的教师专业提升工程,并且全面落实集体研讨、教师评议课、自我反思、常规跟踪这四项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策略,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育人水平,保障教学质量高质高效。同时,持续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激励教师牢记嘱托、勤奋耕耘,使教育之路结出丰硕的成果。
  不仅如此,学校还以“让每一片云彩都下雨,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为方向,构建起立德树人目标统领下的“一体”“两翼”“22序列”的学校课程框架。通过开设游泳、陶艺、书法、武术、钢琴、舞蹈等22门特色课程,为学生撑起一片多彩发展天空,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样的课程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强化质量意识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全方位提升学校的素质教育质量,学校全力强化教科研工作,力求向课堂45分钟要成效,积极构建“自主学习(思考)-合作探究(探究)-实践操作(实践)-拓展创新(创新)”这一“四环节”的高效生态课堂,大力倡导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心、动情”的“五动”学习方法,致力于打造“趣味化、活动化、问题化、实践化、个性化、高效化”的“六化”课堂体系。
  学校依托书香校园的建设,以“大语文”活动为载体,着重每天开展学生演讲、古诗背诵、成语积累、千字阅读、立体识字的“五个一”书香涵养体系,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持续提升,文化底蕴日益深厚。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施行差异化教育,注重培育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校立足“三点”,落实“三提”,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一生一方案、一科一规划、一班一策略”的教学方式,正视个性化发展的差异,始终坚持“培优补差”,全力以赴实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学目标。
  站在新的起点,青州市外国语学校将牢记教育初心,坚守育人使命,以匠心筑梦、以真心办学、以爱心铸魂,倾尽全力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新路径,为学生点亮“优质多元多样多彩”成长之路,谱写新时代民办教育发展的辉煌新篇章。
潍坊行知中学党建引领教育教学跨越式发展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
      通讯员 潘菲菲

  走进潍坊行知中学,幢幢教学楼巍然耸立,朗朗的读书声飘出窗外;现代化的田径场上,朝气蓬勃的学生挥汗如雨;功能齐全的实验楼中,师生们正在认真学习、探索……近年来,潍坊行知中学以党建引领办学方向,独特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课外活动资源,让潍坊行知中学学子内心充满了归属感与自豪感。
  党建引领办学发展方向
  学校,担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学校正确的办学发展方向。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潍坊行知中学校长李玉祥说。近年来,学校以党的领导决定学校的办学发展方向,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学校文化体系建设,走以党的领导为主体,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丰富了“教学做合一”的育人思想,结出了累累的硕果。
  学校确立了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基础的“三风一训”,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形成了学校自身的文化体系。即以“生活教育”为主线,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求真知、教真学、育真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认真落实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贯彻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学校党总支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教职工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将学校各项工作置于全体党员的民主监督之下。实行“重大事项党员票决制”,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规定校务、党务公开内容。校务、党务公开制度加大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创新党课形式,吸收和共享优质资源,开发和编创优秀党建课程,改变党课单一化现象。开展主题教育,带领全体党员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建设党员活动室,宣传党史、国史;组织“红心向党”系列活动,开展“红烛先锋”评选等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
  “在党建引领下,学校始终坚持做好党建与全员育人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有效融入到各学科之中,创建育人活动课程,推动学校‘活动育人’特色品牌向内涵发展,向深处发展。”李玉祥说。
  特色教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
  课程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石,个性化的课程设置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需求。行知学校的课程充分体现“全面素质+个性发展”,成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作为一所年轻的发展中学校,潍坊行知中学在突出特色上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目标。
  学校坚持普通高中突出个性化教育特色。遵循学生自身规律,打造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引进数字化互联网技术,做好生涯规划;发展人文特色,从人文方向突破,给学生做好选课指导,在新高考推进中实现突破。突出特色教育,满足多样化成才需求。整合国内外高校资源、专业学校资源、俱乐部资源、著名培训机构及国外资源等,在学生特长培养、小语种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面创出特色品牌。设置特色班级,招收特长(科技、体育、美术、音乐)学生;引进知名退役运动员做专业指导教师,设立名师工作室;利用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双向交流制度,打通同高校升学的对接;引进国际课程,开设日语、俄语等小语种,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为了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学校增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以及高端技术实践课程、生活教育课程、研学游学课程等,充分利用外在资源,实现实践课程的深度延展。打造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行与知的“生态课堂”。营造和谐生态的绿色课堂,高扬人本主义的理念,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在“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会、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构建知行合一德育教育体系,倡导活动育人,形成了生活教育品牌、信心教育特色、培养学生求真向上品格和致知力行的品质。
  师德教育为教师队伍建设首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守岗位、扛起责任、脚踏实地、静心教学,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赢得学生爱戴,赢得社会尊重。”李玉祥介绍。
  学校通过制定师德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引导教师作师德的表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锤炼教师精湛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建立了教师培训制度,完善了教师培训方案,制定了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活动。
  学校利用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练掌握学科教学要求;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实现整体提高;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取经,经常性邀请名家来校讲学,帮助教师改变观念、更新理念;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通过青蓝结对、课堂评优、同课异构、集体备课、基本功测评等活动,着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东风桃李满园新 立德树人谱新篇 ——高新区东风学校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于蒙蒙 郑湛飞
  今年以来,高新区东风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着力深化教学改革,持续强化教育科研,推进形成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红色风向标”品牌引领作用凸显
  学校坚持“党建+”思路,将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培根铸魂育人新路径,打造育人新样板。通过开展党员教师争当“红色风向标”、学生争做红色“风向标少年”实践活动,持续擦亮“红色风向标”党建品牌。
  学校党支部创新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以“红色风向标”评选来激发党员教师干事创业激情。将“互联网+”与传统载体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在校内创建党员名师工作室、党员先锋岗,举行党员教学大比武、“三亮三比三满意”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引领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校积极开展“观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走红色征程、唱红色歌曲”等红色教育活动,构建形成了以“红色堡垒”铸魂,“红烛先锋”领跑,“红心向党”培根的育人生态,将“红色风向标”党建品牌提质扩容。
  学校党支部2023年被评为“潍坊市党建统领铸魂育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4年被评为“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20名老师荣获高新区优秀教师、5名老师荣获高新区政府成果奖、14项课题在市区级立项。
  “风尚课程”实施红色教育精彩纷呈
  为进一步开发学生成长潜能,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加快实施全环境育人,构建“风尚、风智、风动、风创、风雅”的“五彩风车”课程体系,推进“学力课堂”建设,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美食节”五大校园节日为载体,探索立德、健体、增智、劳育、美育的“五育”融合路径。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积极构建党建育人“风尚德育”课程体系,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充分培养优秀少先队员。深入开展红色经典专题阅读、“小小石榴籽”宣讲、国旗下讲话、红色研学等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用红色基因打好学生的成长底色,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校1名学生获评潍坊市“美德少年”、1名学生获评高新区“美德少年”、1名老师荣获高新区“红领巾巡讲团”优秀奖、2名同学获评高新区“优秀红领巾讲解员”。
  “风向标”评价激发教育发展内驱力
  坚持“引领什么,评价什么;强化什么,评价什么;重视什么,评价什么”的评价原则,创新评价办法,每月根据班级、级部考核推荐出“月度风向标队员、月度风向标教师、月度风向标家长”,学期评选出“年度风向标队员、年度风向标教师、年度风向标家长”,宣传身边的榜样,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成长。
  创设多角度、全方位学生评价体系。评选“风向标队员”,学生评价实行螺旋上升式的层级评价,根据“五彩风车”课程体系制定学生综合发展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建立多维度、全视角教师评价体系。评选风向标教师,教师评价实行捆绑式评价。以各级部、各教研组成员共同进步为出发点,评选服务风向标、长者有为风向标、青年成长风向标、班级育人风向标、教学质量风向标等,定期组织表彰活动。
  探索多形式、广参与的家长评选体系。评选风向标家长,从爱学习、重品行、树榜样、支持学校、配合老师等方面制定明确、详细的标准,最大限度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
  挥奋进之笔,谱育人新篇。东风学校将进一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五彩风车”课程谱系,构建优质“学力课堂”,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为学校组织师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凝心聚魂强党性 砥砺奋进担使命 ——潍城区智群学校开展庆祝“七一”系列活动侧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
      通讯员 邓修堂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开展,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日前,潍城区智群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七一”系列活动。
  回顾百年党史,点亮信仰之光
  近日,潍城区智群学校党总支组织党员教师到潍坊市党史教育馆参观学习。潍坊市党史教育馆展厅里陈列的每一件令人震撼的实物、每一幅珍贵的图片,都如同一本详细的教科书,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发展历程,记录着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伟大成就,让参观的教师震撼、感动不已。参观党员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不仅使他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激发了大家为党和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7月1日,学校组织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入党初心。现场党员教师庄严肃立、高举右手、握紧拳头,在领誓人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一句句誓词铿锵有力、振奋人心,时刻提醒着党员教师们要牢记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潍城区智群学校第一党支部在潍坊军事文化研学拓展基地开展“牢记复兴信念 弘扬奋斗精神”为主题的军事体验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包括团队协作项目、参观武器馆以及军事拓展训练等。各位党员教师冒着酷暑发扬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成功完成了预定项目,切实感受到中国军人的风骨。
  学党纪强党性,铭初心担使命
  潍城区智群学校党总支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给全体党员带来《坚守清正廉洁·铭记行为红线》的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强调每位党员要绷紧纪律之弦,常照党纪之镜,常怀自省之心,自觉学纪、准确知纪、心中明纪、严格守纪,做到守纪律、知敬畏、强担当,切实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动力源泉。
  结合“双报到”工作,学校发挥党员先锋力量,在志愿服务中彰显担当,学校党员教师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展现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党员形象,也体现了党组织不断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发展的良好目标。针对学校周边道路特点,结合上学、放学时间,党员教师承担“护学岗”职责,努力做好上下学时间和路段的守护工作,确保校园周边安全有序,为学生平安上学、平安回家保驾护航。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潍城区智群学校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党支部建设质量,增强了党员的党性修养,激励党员同志奋发图强。学校党支部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教育创新的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为潍城区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
“党建统领”聚合力 “四社共建”绘蓝图 ——高密市供销社锐意改革创新助推乡村振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 隋炜凤

  近年来,高密市供销社创新实施“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工程,大力推动供销社与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深度融合共建,集聚服务、组织、经营、金融四个优势,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该市“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经验做法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列入全国总社干部管理学院教学案例;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专题座谈会在高密市召开;中央和省主流媒体对高密市“党建统领、四社共建”经验做法给予重点宣传报道。
  健全组织体系
  形成工作推进合力

  坚持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各方为农服务优势有机结合,更好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生力军作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县级层面,成立“党建统领、四社共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部署、调度推动,4名县级分管领导齐抓共管、负责落实,并建立组织部、农业农村、供销、金融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在镇级层面,实行党委书记“一把手”工程,打造5个示范镇、100个示范社区(村)、20个示范项目(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村级层面,探索实施镇街、社区、村“两委”干部与基层供销社管理人员双向任职交流机制,建立联合党支部88个、党建联合体14个、交叉任职干部32名,以党组织的联建共建实现力量整合、工作融合。
  集成优势资源
  打造高效惠农平台

  高密市供销社依托供销社基层网点、经营主体,构建“矩阵式”为农服务体系。
  加强横向联合,建设完善供销社19处为农服务中心,农口部门、农商行等单位服务网点进驻,发起成立土地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完善“1+N”协同为农服务机制。目前,拥有农业机械800多台(套),日烘干能力达5000吨,粮库总库容量达25万吨。
  实施纵向联动,与山东省供销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跨层级整合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推动省农担公司联合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降低担保门槛,预计今年实现在保项目212个、担保金额2.5亿元。同时,倾斜要素支持,推动惠农支农政策项目资源向土地托管的农业片区集中,今年以来共安排种粮主体补贴资金1.34亿元。
  深化利益联结
  推动全链增产增收

  高密市供销社坚持以联农带村共富为导向,大力推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供销社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和“托管保底+盈余分红”利益分配机制,深入实施以土地托管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将供销社、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紧密连接起来,做实做强产供销一条龙链条。
  目前,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达575家、联合社达14家、入社社员达2.7万户,全程土地托管面积达到44.39万亩,占全市粮食作物面积的41.51%,完成全年任务的88.78%,同比增长119.43%。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供销社”模式,发展以望乡食品、凯加食品、瑞丰食品等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供销中央大厨房11家,年加工转化小麦60万吨、玉米30万吨,带动蔬菜播种面积22.4万亩,总产量达82.6万吨;家禽出栏7718.3万只,肉类总产量达16.2万吨,禽蛋产量达5.6万吨。健全县、镇、村三级商贸流通网络,县级供销综合集配中心投入运营,特色农产品市场年周转量3000吨以上,各类服务网点169处,高密被列入第二批“山东省供销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示范县”。
  坚持科技赋能
  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高密市供销社深入挖掘“四社”融合共建资源,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突破种业难题,引导菲达等本土育种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联合攻关,年繁育良种5000万公斤,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化率达100%。拓展农业“智慧化”服务,依托供销社孚高农业服务公司,引进上市公司潍柴雷沃联合成立山东易田(高密)智慧农服公司,建成世界先进的高端低温循环谷物烘干基地。依托“高密一号”卫星云服务平台,建成农业生产全程“数字化”监测系统,上线“天空地一体全自动农业监测系统”,24小时动态监测气象要素,实时传输农情数据信息,变“靠天吃饭”为“知天而作”。成立山东易粮易购(高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19处为农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粮食商行”,搭建云粮仓平台,迭代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粮食生产流通、衔接产销、稳定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放大牵动效应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高密市供销社通过“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实践,提升了党员干部为农服务能力、农业经济发展效益和农村社会治理效能,实现了“一子落、全盘活”的效果。
  目前,高密全程土地托管增加有效种植面积5%至10%,粮食作物每亩增产10%左右,全域粮食总产突破9亿公斤。2023年,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分别达3000多万元、2.6亿元。村集体增收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2023年新增山东省和美乡村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1个,姜庄镇聂西村获评全国和美乡村百佳范例,阚家镇松兴屯村获批创建第二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000多名党员干部活跃在为农服务一线,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农村治理更加有效。
为城乡居民打造“明厨亮灶” ——高密市望乡食品·供销中央大厨房发展纪实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 隋炜凤 文/图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预制菜成为“菜篮子”新宠,也给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新渠道。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面制品供应商,不断加强与供销社合作,积极探索实践“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等模式,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高密市望乡食品·供销中央大厨房,形成了从初级加工到精加工的一个完整产业链。
  建设标准化基地 严把产品质量关
  为有效解决原材料品种不统一、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加强与高密市供销社合作,成立麦乡专业种植合作社,托管了阚家镇尚义官庄及附近三个村的2000亩土地,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先后引进山东省农科院“鲁研118”“山农36”等新品种,带动全市8.6万亩耕地实行标准化、订单化种植。同时,与高密市供销社发起成立的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会员单位合作,直采万亩家庭农场羽衣甘蓝、东北乡社区叶菜、胶河土豆、雷家村哈密瓜、大牟家及姜庄西红柿、万康园黑猪养殖基地的产品,实现了绿色农品与加工企业生产需求的完美链接。
  同时,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6000万元扩大产能,建设主食面点、水饺、春卷、油条四条生产线,增加生产面仓及送粉设备、蔬菜脱水机、饺子成型机等设备97台/套,达到年生产饺子、馄饨、春卷、包子、馒头、调理品1.85万吨的生产能力及冷藏配送1.85万吨的能力。
  望乡食品·供销中央大厨房以顾客为焦点,不断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了从原料到售后全过程质量监控制度,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的双项认证、英国BRC认证、美国NOP和欧盟EOS有机食品认证、HALAL清真食品认证,获得了全系列产品的SC生产许可认证。
  持续研发新产品 做好山东味道
  近些年,公司冷链食品事业突飞猛进,新产品研发层出不穷。今年,新推出的国宴油条、春卷、水饺、馄饨、乌冬面等新预制类产品再次掀起市场热潮。
  高密市望乡食品·供销中央大厨房在稳定传统面粉、挂面粮食初加工产品基础上,组织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技术攻关,相继生产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休闲营养食品,积极研发功能性面粉、水饺、春卷、油条、小麦提取胚芽粉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引导产品向更高层次迈进。
  公司研发了饺子、元宵、粽子和油条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产品,让广大游子在异地也能吃到具有山东味道的美食。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公司正加速推进水煮类、蔬菜类等新产品的研发。
  拓展销售渠道 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望乡公司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高密市供销社积极协调推进大厨房项目与社区便民服务网点的“厨超对接”,与饿了么、美团、多多买菜等外卖平台的“厨网对接”,与城区各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厨餐对接”等直供配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可追溯的物流配送体系。目前,在城区建有直播基地,聘用网红直播带货,组建210个微信群、32家社区团购服务网点,并通过App线上平台,实现安全食品配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在高密市供销社的积极撮合下,“望乡挂面”已进入山东省供销社供应链销售渠道,目前正在积极与山东供销供应链集团开展“鲁供”优品委托加工生产合作业务,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供销链的优化增效,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望乡公司先后代表高密市供销社参加胶东经济圈农产品供销推介会、2023首届山东供销预制菜产业博览会,被潍坊市供销社列为2024年“供销·中央大厨房”实施项目。2023年,该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
  图为高密市望乡食品·供销中央大厨房产品展厅。
耕耘万亩良田 联村带农共富 ——高密市咸家社区供销社“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工作纪实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 隋炜凤 文/图

  咸家社区供销社于2023年9月16日成立,是由高密市供销社全资公司——高密市优食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资金、项目、供销社品牌投入和业务联结等方式与万亩良田家庭农场合作建设的一家新型基层供销社。自成立以来,咸家社区供销社坚持“党建统领、四社共建”,大力推动自身与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深度融合共建,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自身崛起的同时,带富了一方百姓。
  顺应形势
  把供销社建在希望田野上

  自2015年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来,高密市只保留10处基层供销社,5个镇街区没有基层供销社服务网络和体系,影响了供销社开展土地托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工作的开展。
  面对这种被动局面,2023年9月高密市供销社大胆创新探索新模式,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遴选了15名基层供销社负责人后备人选。接纳万亩良田家庭农场、新世纪家电有限公司等首批5家优秀新型经营主体加入供销社组织体系,创建“大开放、大联合、大服务”的共建共享型供销合作社,实现了供销社为农服务平台优势和新型经营主体的人才、技术、产业等资源优势的融合互补、有机整合。咸家社区供销社成为高密市首个“建在希望田野上的供销社”。今年6月7日,万亩良田供销超市开业,成为高密市首个“建在田间地头上的供销超市”。
  创新模式
  多措并举促进供销社发展

  2023年9月,咸家社区供销社挂牌成立“咸家社区四社共建服务中心”,以“个十百千万”为发展目标,以万亩良田家庭农场为核心,打破周边山丰、咸东、大楚等10个村“行政壁垒”,带动100个百亩以上种粮大户共同发展,从“单向贯通”到“合纵连横”,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智慧农场,实现上下协调联动、条块双向用力新格局,并通过开展大田托管、节本增效等订单种植模式,使每亩纯收入超过1000元。目前,已形成1.1万余亩的集中经营规模,助力农民增收600多万元。
  万亩良田家庭农场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实现托管方、村集体、农户一体发展,培育富民强村新引擎。万亩良田家庭农场连续多年种植小麦和玉米面积6000亩以上。
  咸家社区供销社将大田托管模式向农田种植全过程延伸,由粮食托管向果蔬托管推进,打造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托管种植模式。牵头发起成立高密供销果蔬产业发展联盟,大力发展出口订单蔬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蔬菜种植全程执行欧盟标准,当地蔬菜标准化种植面积2500亩,年生产出口蔬菜8000多吨。家庭农场让党支部和农户参与经营和收益分红,真正实现三方收益提升。
  发挥优势
  产供销全产业链条无缝衔接

  近年来,万亩良田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百优保供先锋,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场。农场内建有46座蔬菜种植日光温室,配备农业物联网生产监测、水肥一体化、打药高压喷雾系统、保鲜库等设施设备,建立了1500亩亚洲最大的羽衣甘蓝出口种植基地,以及1000多亩蔬菜基地;研发并生产了羽衣甘蓝高档面条、冻干粉等系列产品,打造了“原野初心”“白菜王”“万亩良田”等优势品牌,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运行,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量达8000多吨。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优势,先后在密水街道、大牟家镇等地开展全程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
  万亩良田家庭农场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品种7个,注册“百菜王”“万亩良田”“原野初心”等商标。成功举办高密市羽衣甘蓝推介交流会,先后与海阳宝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就羽衣甘蓝深加工项目签约。目前,农场已具备承接1万吨蔬菜稳定性大型订单的能力。
  万亩良田家庭农场在出口订单业务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建设蔬菜种植日光温室,配备节水灌溉、保鲜室、配套物联网、配送网络等产供销全产业链条。
  不仅如此,今年万亩良田家庭农场举办了乡村振兴展览,并开启了产学研三位一体基地建设,为中小学生打造与农业亲密接触的园区,引导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为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正在参观高密市咸家社区供销社。
党建引领 多元融合 芝尔庄社区激活经济发展蓬勃活力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夜幕降临,奎文区北苑街道芝尔庄夜市开始热闹起来,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悠闲地聊着天,或品尝着美食。
  “我们的网红夜市从今年4月份开市以来,已经有100多家商户集中入场。同时,我们还为居民搭建了一个文艺汇演平台,营造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文化体验空间。”芝尔庄社区党委副书记韩甜甜介绍,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的夜生活需求,芝尔庄社区将夜市营业时间延长,以更丰富的业态点亮居民的夜生活。
  近年来,芝尔庄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文化需求新变化,紧跟文旅消费新趋势,多维拓展、多元融合,不断丰富夜间文旅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不仅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新体验,也为夜经济注入了蓬勃活力。
  “为服务商圈发展,我们畅通问题解决渠道,召开‘集团党委+人大代表+市场党支部’党建联席会议,共商解决商户难题。”韩甜甜介绍,芝尔庄社区实行“党建+共建”,构建“集团党委-市场党支部-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四级组织架构,建立“集团党委+市场党支部+市场商户”问题收集反馈机制,通过多次开展商户座谈会、大走访等活动,提出了市场宣传、跟踪服务、商圈打造、抱团发展等意见建议。
  社区打造“护航市场·益路同行”党建品牌,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近日,芝尔庄社区链接潍坊职业学院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智慧电商进社区  把握市场新机遇”活动,邀请潍坊职业学院电商技术中心邱新皓主任为辖区商户、居民进行电商直播培训。
  党建链优化服务链,聚集链上资源。为更好地服务商户,芝尔庄社区借助君泰文化礼堂开展首期“奎商讲堂”,加强商会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组织开展“北苑街道商会主题沙龙”活动,成立“商居联盟”“荣军联盟”,组织辖区市场、沿街商户代表召开主题座谈会,促进双赢共赢。同时,在君泰花卉文化城设立全区首家“人大代表+产业链+专业市场”联络站,代表们定期开展“人大代表集中进市场履职”志愿服务活动;依托艺术馆,开展高档文化艺术品展销、交流活动,致力打造市区北部高档文化艺术品展销、交流一体化的文化休闲馆。
  为助力商圈发展,芝尔庄社区创新开展“亲邻有约”便民服务日活动,整合辖区内“商居联盟”服务资源,吸引400个摊位、5000人次参加;建立起“以市场党支部为核心、市场党群阵地为依托、君泰商会为助手”的“三为服务模式”,规范市场秩序;设立“一岗多能”综合执法岗亭,有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阚家镇 展现政协担当
助力乡村发展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今年以来,高密市阚家镇政协委员联络室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揽,紧扣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切实打通政协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阚家镇政协委员联络室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常态化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开展座谈交流,为企业发展“问诊把脉”,协调解决用地、资金、人才等问题8个,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为村集体与望乡公司成立的麦乡合作社牵线搭桥,推广“保底+分红”模式,建立7个分社,托管土地3500余亩,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政协委员带头当好“保洁员”“宣传员”,发动村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同时,为长效管护机制建言献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余条,村容村貌显著改善。
龙池镇 开展惠企政策宣传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 通讯员 王鑫政)今年以来,昌邑市龙池镇聚焦企业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多维度开展惠企政策宣传解读,让惠企政策触手可及,让服务企业深入人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龙池镇30名服务企业专员结合遍访企业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发展战略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场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了解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龙池镇每年联合银行举办银企对接活动,零距离解读惠企政策,并互动答疑,让企业及时掌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措施和金融政策,指导企业在新机中抓住先机,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今年以来,全镇服务企业专员走访企业100余次,发放各类惠企政策50余份。
夯基础 搭平台 拓路径 皇华镇党建引领强镇富民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洪明)近年来,诸城市皇华镇党委坚持把党建当作一切工作的总抓手,结合镇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聚焦乡村振兴总目标,持之以恒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诸城市以“培育百名社区网格党组织带头人和百名共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双百”工程,坚持夯基础、搭平台、拓路径,各项社会事业亮点纷呈,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多点开花,农文旅融合发展正在起势,乡村振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着力强化教育培训,夯实政治基础。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皇华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诸城市廉政教育展厅,更直观生动地感受贪腐之害、违纪之痛;到王尽美党性教育基地等地参观学习,接受红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熏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点抓好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和基层党支部履职情况,聚焦中坚力量,抓点带面推动党建工作上台阶,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
  用心“墩苗”历练,搭建成长平台。以青年人才队伍培养为重点,搭建优秀青年人才集聚、服务、培养一体化平台。合理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优化农村人才梯队,全镇共培育73名后备干部。今年以来,按照“1对1”或“1对N”模式,结成36对帮带对子,重点培养36名青年人才信访调解、基层服务等实用技能。组织开展“桑梓龙城行·龙年话发展”系列活动,鼓励引导在外人才回家乡创业就业。选派4名“85后”优秀青年干部到社区担任党委书记,提高社区基层治理效能,打造乡村振兴共富片区。
  勇于“跨界”培养,拓宽发展路径。皇华镇把提高群众经济收入当作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方设法提高亩产收入,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全面布局农文旅融合发展。去年以来,围绕全镇特色产业,开展差异化、订单式培训,培育经验丰富和真才实学的“土专家”“田秀才”,发展致富项目,提升共富能力。
  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成为皇华镇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创新“支部带致富、山水变金银”发展模式,组建苹果、茶叶、中药材、香椿等多种类型的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并进一步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皇华镇共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3个,各个合作社发展良好,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新局面。
新安街道 创新“五个一”工作法
织牢防溺水“守护网”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王文瑗)近期,安丘市新安街道通过在河流、湾塘等水域悬挂警示标语、在特殊地段设置安全防护网等方式,创新开展“五个一”工作法,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
  早在暑假之前,新安街道就深入学校通过“五个一”工作法夯实防溺水工作基础。组织学校开展一次防溺水安全专题报告会,教育引导学生坚决做到不到水边玩耍等“六不”;召开一次防溺水主题班会,通过组织学生收看溺亡案例视频,强化对学生的情感触动;开展一次集体签名活动,组织全体学生进行防溺水“六不准”宣誓签名,并举办防溺水主题手抄报、黑板报、征文比赛等活动,将防溺水意识内化于心;发放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张贴在家中的显眼处,随时提醒家长、学生注意安全;组织一次家长见面会,将在校学生划分392个网格,街道网格员与教师包靠,建立包靠学生家长群,及时提醒并了解学生外出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
新钢经济发展区 搭建“三个平台”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为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高新区新钢经济发展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搭建党群服务、协商议事、志愿服务“三个平台”,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新钢经济发展区搭建“党群服务”平台,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用,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以党支部为引领,合理配置各类功能室,打造综合服务场所。搭建“协商议事”平台,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物业公司、党员及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协商议事,形成小区共治合力。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组织20余名退役军人成立山东老兵“新钢戎光”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活动,推进社区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潍州路街道 “政务公开+议事协商”
赋能基层治理焕发活力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聪聪)近期,奎文区潍州路街道将政务公开与基层治理相融合,整合资源,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探索实施政务公开议事协商新模式。
  潍州路街道高标准打造了8个社区“协商议事厅”,线上通过手机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动态更新推送协商议题,与线下说事形成有效互补;统筹联系街道司法所、潍州路派出所等部门全程介入,为议事协商提供坚强支撑,组建8个“议事协商帮帮团”,积极发挥作用;组建8支“邻里阿姨”志愿服务队,调解邻里纠纷事件;创新开办“居民吐槽大会”,集体协商解决小区日常管理问题。
固堤街道 推进廉政教育走深走实
筑牢拒腐防腐思想防线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今年以来,寒亭区固堤街道纪检监察工委以紧盯“关键少数”、管住“绝大多数”为出发点,创新廉政教育模式,推进廉政教育走深走实。
  街道党工委书记定期与辖区74个村党支部书记、街道科级干部、部门站所负责人等进行廉政谈话和党纪提醒谈话。街道纪检监察工委通过主动约谈等日常监督方式督促提醒“关键少数”带头转变作风、夯实工作责任,确保牵住“牛鼻子”、绷紧“纪律弦”。多渠道、全方面加强对“绝大多数”普通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通过组织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党纪法规知识测试等形式,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腐思想防线。
加强技术创新 实施技术改造 峡山水库管理服务中心持续保障安全高效供水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今年以来,峡山水库管理服务中心依托创新实践基地,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以方家屯供水枢纽为试点,成功实施了方家屯供水枢纽寒亭泵站变频机组改造、滨海泵站水泵改造等一系列技术创新,保障了供水工作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通过安装高效节能电机,完成寒亭泵站供水机组变频改造,单台机组运行功率由180kw下降为55kw;将滨海泵站4台高扬程水泵更换为低扬程水泵,总运行功率由1120kw降为840kw。根据运行数据测算,技改后运行成本下降31%,单立方米供水能耗下降0.03元,每月可节省电费23万元左右,截至目前已累计节约电费62.45万元。按照标准煤换算公式,技改后每月可减少标准煤燃烧约69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80吨、酸式气体约1096公斤、粉尘约862公斤。本次技改成功实施,为改善生态、节能降耗展现了“水库力量”。
  供水机组变频改造,让寒亭泵站实现了供水机组的软启软停,消除启动、停机时的水锤效应,有效延长水泵、阀门、管道的使用寿命,启动减小了对电网的波动和干扰,避免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滨海泵站的改造有效解决了高扬程水泵低压运行问题,消除了因气蚀对水泵叶轮和密封轴件带来的侵蚀损坏。滨海泵站平均运行电流由16A下降至12A,有效减轻了电机和其他电气部件的工作负荷,机组发热和磨损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管道压力由0.22mpa降低为0.17mpa,有效延长了管道使用寿命,降低了因管道破裂或泄漏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为安全稳定高效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实时监测用水需求,及时快速调整供水频率参数,实现了供水水量精准调控,无论在用水高峰还是低谷时段,都能保持稳定水压,避免出现水压波动过大的情况。滨海泵站运行模式由前期4台水泵调整为3台水泵运行,单机供水水量由1400m³/h提高至1850m³/h,在大大节约运行成本的同时,供水机组运行效率提高32%,实现了供水机组最优化运行。技改后,随着运行电流减小,泵房运行温度较前期平均下降2摄氏度,有助于提高电气设备工作效率,机组运行噪音明显减小,工作环境显著改善。
  图为峡山水库管理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进行电气设备巡检。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 摄
柳疃镇 把好服务之舵
打造人才发展高地   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今年以来,昌邑市柳疃镇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破解企业人才发展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柳疃镇充分利用大型企业和重大项目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关键作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联系,促进双方合作。纺织印染是柳疃镇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服务企业专员积极组织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合力攻关解决印染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
  该镇构建“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工作模式,发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大引才力度,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智汇昌城·赋能发展”活动,针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农业、高端化工等产业申报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6人、省级重点人才工程4人、潍坊市创新创业大赛2人。完成昌邑富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评价企业备案,协助企业自主评价高技能人才116人,助力企业打造一支懂业务、善管理的技能人才队伍。依照“让企业少跑腿,政府多跑路”理念,柳疃镇将招才引智专班办公地点设置在工业园区内,实现了在一线办公、在一线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今年以来,服务企业专员及专班与企业主要负责人面对面接洽30余次,召开人才座谈会、政策宣讲会10余次。
安丘市审计局 加大学习培养力度
强化青年队伍建设   本报讯 (通讯员 申亚东)近年来,安丘市审计局多措并举狠抓年轻干部培养,全面增强年轻干部综合能力。
  提升政治素养,加强党性锤炼。该局依托党建文化长廊等平台搭建“红色课堂”,教育年轻干部增强政治意识,从思想源头校准方向。
  强化系统学习,减少本领恐慌。该局引导年轻干部钻研业务,多渠道、多形式提升专业技能,审计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拓宽交流渠道,形成“乘数效应”。他们选派27人次参与上级组织的审计项目和巡视巡察等工作,帮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锻炼过硬本领。
  严肃作风纪律,革除作风顽疾。该局督促年轻干部严守审计工作纪律,筑牢廉洁审计防线,帮助年轻干部扣好廉洁自律“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