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城司法所:

让“法治春风”吹进群众心中

(2024年09月1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坊城司法所组织法律顾问为企业“把脉问诊”。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益阁 文/图
  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近年来,坊子区司法局坊城司法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法治资源、法治要素不断向基层下沉,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持续向基层延伸,让“法治春风”吹进群众心中,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彰显了全市首批“枫桥式”司法所“法治为民”的担当作为。
  做实“多元服务”,解锁“和谐密码”
  走进坊子区司法局坊城司法所,人民调解、公共法律、社区矫正三个服务窗口映入眼帘,司法所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仔细询问、耐心解答,为当地群众提供着“私人订制”式的法治服务。
  坊城司法所致力将“法治窗口”前移,创新实施网格化管理与矛盾纠纷排查相结合的模式,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的调解格局。“我们坚持村(居)矛盾纠纷一周一分析、街道一月一排查,努力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通过做实‘多元服务’解锁‘和谐密码’。”坊城司法所所长吉盼盼介绍,他们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调解机制“挺在前”,先后建立了“法律服务专家团”“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人才库”,持续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特色化、精细化、人性化供给,对妇女儿童、中老年人、新就业群体等提供专项领域法律服务,并对特殊群体开展电话咨询、上门办理等服务,打通了法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赓续“红色基因”,探索“宣传活力”
  坊城司法所地处坊子区坊城街道,坊茨小镇、坊子煤矿、坊子火车站等老城区独有的“红色资源”为基层法治宣传工作赋予了生机活力。司法所将普法宣传与“红色文化”相融合、与民风民俗相融合,利用三句半、小品、相声、踩高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普法宣传“锦上添花”,唱响法治“好声音”;依托“坊子煤矿”“胶济铁路”等“红色资源”,着力将红色文化与法治建设融为一体,让普法宣传“百花齐放”,催生法治“新活力”。
  结合“普法讲堂”“普法广场”“廉政书屋”等法治宣讲品牌,坊城司法所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着力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司法所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普法工作计划,严格落实了‘谁普法谁执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吉盼盼告诉记者,利用辖区“三官一律一员”、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资源,坊城司法所定期组织群众参加法律知识讲座,扎实开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把宪法学习宣传摆在首位,实现了法治宣传规范化、常态化建设,让法治精神在基层“扎根”。
  践行“法治营商”,致力“一站服务”
  推进法治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也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本职。坊城司法所立足职能,创新体制、优化服务,围绕服务企业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两项重点任务,以坊城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实战化服务中枢,致力一站式办理、一网式服务,全面提升法治赋能发展质效,筑就了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压舱石”。“坊城司法所将调解、公证、复议、仲裁、法律援助、普法教育等非诉法律服务‘搬进’公共法律服务站,打造了‘半小时法律服务圈’,为企业提供普惠便利的法律服务。”吉盼盼说,司法所还积极协调辖区律师与法律工作者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问诊把脉”,“对症下药”地提出整改建议,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今年以来,已为辖区50余家企业“送法上门”。
  普法宣传有广度,化解纠纷有速度,便民服务有温度,惠企利企有力度,坊城司法所以打造“枫桥式”司法所为契机,全面夯实了基层法治建设根基,着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法治水平,让“法治”更接地气、更贴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