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附众 以艺通心

——我市打造文艺精品赋能更好潍坊建设

(2024年09月13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集中展示山东文化艺术工作最新成果,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举办的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和小型剧(节)目评比展演,将于10月份在济南市、滨州市、菏泽市举行,我市共有4部作品入选。这是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是文化“两创”取得的硕果。今年以来,我市凝心聚力打造文艺精品,推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隋炜凤 潘来奎 文/图
精益求精展示文艺新成果
  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和小型剧(节)目评比展演,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首次举办的省级大型专业舞台艺术活动,入选优秀作品众多,我市有4部作品入选,分别为潍坊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创排的现代京剧《陈少敏三请徐公》、临朐县文化艺术中心创排的周姑戏《望家乡》、青州市艺术剧院创排的清音戏《翠花庆生》、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创排的歌舞节目《长河安澜》。其中,由潍坊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创排的现代京剧《陈少敏三请徐公》入选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将于10月13日、10月14日亮相济南梨园大剧院。
  “陈少敏生在山东寿光县,几代耕耘务农田,冬去春来轮回转,半年糠菜度饥寒,十三岁青岛纱厂当童工……”9月11日上午,在潍坊艺术剧院排练厅,演员们正紧张地排练着。他们从台词唱腔到服装、道具、化妆等各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让作品呈现最佳演出效果。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陈少敏在鄂豫边区的战斗故事为背景素材创作而成,主要讲述的是中共鄂豫边区党委书记陈少敏遵照党中央和中原局首长指示,筹备召开边区人民联合抗日大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功争取地方武装徐公来扩大鄂豫边区新四军力量,打击日、伪、顽反动势力的故事。
  “距离展演时间越来越近了,大家排练节奏更紧密了,从中秋节后开始进行联排。”潍坊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富荣表示,能够代表潍坊市在省级舞台展演非常荣幸,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力争在展演中取得最佳效果。据了解,参加演出的都是专业的京剧演员,多数是潍坊本土京剧演员。
  “该剧目以潍坊代表性革命先烈陈少敏的故事进行创作,以大家喜闻乐见的现代京剧形式呈现。我们努力将其打造成为突出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大众雅俗共赏的优秀经典剧目,在全省舞台上展现潍坊的艺术曲艺水平,弘扬潍坊的历史文化。”富荣表示。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创排的歌舞节目《长河安澜》入选小型节目展演。作品以男女为主唱,男小合为伴唱,融演唱、表演、情景于一体,以小人物抒怀大情感,表达质朴的坚守和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时代精神,讲好黄河故事,激活运河记忆,坚定文化自信。该节目将于10月7日在菏泽群星剧场进行两场展演。
本土特色戏剧焕发新生机
  除了传统的京剧、歌舞形式,我市两部入选新创作小型剧目评比展演的作品周姑戏《望家乡》和清音戏《翠花庆生》,都是潍坊本土剧种。
   由青州市艺术剧院创排的清音戏《翠花庆生》,讲述了脱贫后,翠花为了过个争气的生日经历的一系列曲折故事,该剧将于10月8日在菏泽艺术学校剧场进行两场展演。
  “接到展演通知后,我们每天都在排练这个剧目,本月中旬将邀请导演前来进行深度加工及排练指导,争取获得一个优异成绩。”青州市艺术剧院院长崔海斌说,剧目《翠花庆生》演绎乡村朴实生活,展现乡村振兴、邻里和睦主旋律,剧情诙谐生动,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作为起源于本土的稀有剧种,青州清音戏历史悠久,见证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如今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崔海斌表示,以青州清音戏的形式创作戏剧,在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同时,让更多人认识青州清音戏、喜欢青州清音戏,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临朐周姑戏作为地方特色戏曲剧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临朐县文化艺术中心创排的周姑戏《望家乡》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小型剧目评比展演。该剧是我市重点打造的红色革命题材剧目,讲述了朝鲜战场上我志愿军战士誓死守护某高地,70载后,第十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10月9日,将在菏泽大剧院进行两场展演。
  据悉,为全力冲刺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目前,我市入选的4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还在进一步打磨提升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文艺赋能更好潍坊建设
  文艺作为展示文化魅力的主要载体,潜移默化中凝心铸魂、彰显威力,也于无形中塑造着一座城市的形象、气质和品格。为进一步提升文艺创作水平,今年以来,我市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开展主题文艺创作,深入挖掘潍坊文化资源,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凝聚全市创作合力,重点打造一批本土舞台剧目、情景音乐剧、歌曲等作品,为更好潍坊建设贡献文艺力量。
   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我市深入挖掘潍坊文化资源,重点打造红色革命题材周姑戏《望家乡》,现代茂腔小戏《一个人的报社》《向幸福出发》,打磨提升清音戏《翠花庆生》等舞台剧目,创作编排情景音乐剧《红梅赞》、歌曲《又是一年流苏开》等作品。
  积极搭建文艺演出平台载体。我市组织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扩大文化惠民演出覆盖面,提高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目前,全市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活动超过2000场。探索“互联网+演艺”数字文化发展新模式,建设交互式潍坊市演艺百科数据库,通过数据平台积聚全市文艺人才,推动院团剧(节)目推广、人才交流,推出名家、名角及优秀青年演艺人才,促进文艺院团与互联网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渠道共用、平台共建的创新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