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疃司法所

以溯源治理绘和谐新“枫”景

(2024年11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怀禹 张韶华
  将调解现场搬到村委大院,运用公开听证的方法调处纠纷,谈法明理讲乡情,这样的矛盾纠纷调处场景,成为了昌邑市司法局柳疃司法所日常工作的缩影。近年来,柳疃司法所坚持溯源治理工作思路打造“枫桥式”司法所,将司法所建设成了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桥头堡”,并且创新出了矛盾纠纷溯源治理“四维”工作法,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98%以上,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走进柳疃司法所,“溯源治理”四个字格外醒目,“构好溯的框架、抓好源的关键、用好治的方法、讲好理的故事”四句话将矛盾纠纷溯源治理“四维”工作法清晰地剖析开来。
  “群众发生矛盾要有地方、能找到人说道说道,让他们来到司法所就感觉回到了‘娘家’。”柳疃司法所所长代武斌说。在矛盾纠纷调处网络的构建上,柳疃司法所和柳疃镇综治中心实行一体建设、资源共享,打造了镇级“五室一厅一平台”溯源治理矛调平台,内设谈理、谈法、谈心、谈情工作室和网格化管理办公室,优化群众接待大厅和综治信息平台,可为群众提供细致、全面、专业的暖心服务。
  让“有解”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优解”,柳疃司法所建立起“一主一辅N参与、有专有兼齐上阵”的队伍体系,以领导干部、司法所、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为主,以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五老”志愿者为辅,将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公安民警等纳入矛盾纠纷调解队伍中,实现了对群众矛盾纠纷调处诉求的“全方位把握”。据了解,柳疃司法所的矛盾纠纷溯源治理“专家库”已经扩充到120多人,其中专职人员27名。
  今年2月初,柳疃镇一村庄网格员上报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柳疃司法所工作人员在调处过程中,了解到矛盾的根源在于20多年前的“分家”。找准核心关键后,工作人员邀请法律顾问、矛盾双方的亲戚共同参与调解,最终经过两天的调解工作促使双方达成赡养协议。
  抓住矛盾纠纷的根源精准施治,柳疃司法所实行早抓、快抓、齐抓工作法。“早抓”就是抓早抓小,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案件作为矛盾纠纷的“前哨”,并注重发挥基层网格员的作用,全力消除隐患萌芽。“快抓”就是抓快抓准,每周排查矛盾纠纷事项,统一研究化解措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齐抓”是建立包靠小组“保姆式”化解,控好矛盾纠纷易发源头。据统计,通过推行“三抓”工作法,与去年同期相比,柳疃镇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了13%。
  “成了家了,有事要和媳妇多商量,当长辈的也带好头,家和万事兴……”在柳疃镇西傅后街的一场婚礼上,家族中的长辈在贺喜的时候把“有事多商量”的家风思想传承给年轻一辈。在人生的婚丧嫁娶“重要场合”开展法德宣传预防矛盾纠纷,也是柳疃司法所矛盾纠纷溯源治理的一种“法”。
  在矛盾纠纷溯源治理方面,柳疃司法所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并且将村庄作为矛盾纠纷调处的“主战场”,实现了“大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在村级矛盾纠纷溯源治理方面,柳疃司法所推行“网格化”治理方法,将村级矛盾纠纷分为村务事、网格事、家务事、邻里事四个大类,制定事前商量、事中介入和事后调处的流程,让有事多商量成为村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前置阶段”。
  柳疃司法所另一种特色“治”的方法是“谈”:谈心、谈法、谈理和谈情“四谈”。今年以来,柳疃司法所已经组织“四谈”80余场,受益群众1000余人。
  柳疃司法所内每日都循环播放普法宣传引导短片,短片通过以案释法“讲故事”的方式,引导群众用法治化思维解决矛盾纠纷。为讲好“理”的故事,柳疃司法所将矛盾纠纷调解与普法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村庄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调解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建了本土“以案释法”讲师队伍,并且创新出了“马扎普法”新模式。讲故事人员拎着马扎,走进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广场公园,让法理、道理、情理等“理”的故事传播进千家万户。目前,柳疃镇各村(社区)均成立“小马扎”普法志愿队伍,开展“理”故事宣传活动400多次,形成了良好的尊法明理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