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方山

(2024年11月22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彩霞

  怀揣一颗朝圣神往的心,我们驱车行驶在昌乐蜿蜒的公路上。树木逐渐褪掉华丽的外衣,在阳光下安静且淡定,像一位不动声色的智者。汽车在飞驰,宛如一艘乘风破浪的船,劈开道路两侧五彩斑斓的树,激起层层浪波。迎着远古的风,我们来到了弥漫着神秘色彩的方山。
  方山位于昌乐五图、营丘、乔官三镇交界处,是1800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盛产蓝宝石。它顶平如砥,四望皆方。我自心底喜欢这个“方”字,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方,是原则方针,也是方向方法,心中有方,守变无碍,便有了立世之本、做人之道、处事之理。
  方山不高,台阶陡峭,古柏苍翠,古碑林立,一棵棵倔强的树把粗壮的根深深扎进泥土,汲取着成长的养分,呼吸着地层深处的元气。粉的、白的、紫的牵牛花一朵朵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地铺展出一幅动人的画卷,它们仰着可爱的笑脸,敞开坦荡的胸襟,用最质朴的姿态迎接我们。
  沿着幽深的小路向上攀爬,朋友说“姜太公在此”。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3000年前姜太公的时代,他的神话故事在方山传颂回响。
  营丘,具有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底蕴。齐国古都营丘是姜太公的建邦开国之地。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营丘即现在的昌乐五图街道古城村,一个方山脚下的古村落。姜太公,史学界称其为兵家始祖、谋略鼻祖、武圣、谋圣。在这片热土上,姜太公治国安邦长达50年,这里是齐鲁文化开先河之地。姜子牙离开时曾预言:“此地有宝,可福及祖孙万代。”果不其然,千年之后,他的预言在上世纪80年代得以兑现。方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大蓝宝石原生矿区,有“宝石第一山”之称。蓝宝石的发现,给这片古老的土地蒙上了神秘色彩。昌乐也由灰姑娘变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宝石城,被誉为“蓝宝石之乡”“中国宝石城”。
  登上山顶,山崖耸立,火山喷出的六棱体岩柱,根根直立,颜色黝黑,气势森然。站在火山口,壮观的景象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力量,思绪随之任意驰骋。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带来温暖和光明,推动了人类的发展。火山,具有炽烈似火的性情,滚滚岩浆在大地之中涌动,仿佛是自然界最激烈的诗篇。火山喷发的那一刻,熔岩沸腾起来,火红色的高温岩浆好像烟花一样喷涌而出,制造出大自然最惊心动魄的盛宴。蓝宝石,由火山喷发形成,诞生于火山炽热的心脏地带,具有纯净剔透的个性,是方山奉献的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心,为昌乐增添了华美诗章。方山活在时间里,成为生命永恒的见证。
  我恰好佩戴着一条蓝宝石项链,因为蓝宝石象征忠诚、坚贞和慈爱,寓意平安吉祥,我一直视为护身符。抚摸着它,我在心中轻轻呢喃:方山是你的发源地,我为你找到了故乡的源头。再低首端看胸前的蓝宝石项链时,愈加觉得它晶莹剔透、高贵华丽。
  朋友从背包里取出一个精致小酒杯,斟满方山玉液,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闻之欲醉。恍惚间,犹如走入时光深处,让人感受到岁月的醇厚与深沉。
  我不由想起姜子牙亲手打造的青铜酒器龙形觥。龙形觥造型独特,犹如一艘停泊在水波里的龙舟,翘起的前端被塑造成龙的模样,高傲的姿态中充满威严,只需轻轻抬起它的尾部,美酒就从这微微张开的龙口中流出……商代盛酒器不仅展示了姜子牙的工艺天赋,也反映了当时酒文化的盛行。龙形觥刻有鳄鱼纹饰,民间还有一个美丽传说。有一次,姜子牙摆酒设宴为周文王接驾,这件造型奇特的龙形觥引起了周文王的兴趣。周文王询问酒器的来历,姜子牙便向文王解释:纣王曾发明一种酷刑,将人投入鳄鱼池中。姜子牙的岳父是位隐士,他教姜子牙铸造了这个形似鳄鱼的酒器,希望为民祈福。周文王听了,心有所悟,从此以后便施行仁政。百姓对姜子牙的爱戴,宛如与这艘“龙舟”一起,驶过时间的洪流,穿越数千年的时光,留存在人们的心间。
  真正的宝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财富。姜子牙的传说是中国民间的宝藏,智勇双全的他被推向中国神话第一宝座;方山是大地挺起的脊梁,蓝宝石是火山的珍贵宝藏;方山玉液是粮食的魂魄、时间的馈赠,每一滴都蕴藏着岁月的芬芳与智慧……所有脱胎换骨的改变,都源自于日复一日的精进,都来源于对梦想持之以恒的追求,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历痛不欲生的洗礼,淬火涅槃重生,方能实现生命的蜕变与升华。
  挥手告别时,朋友说,常来昌乐,常来常乐。我说,方山有宝,福地洞天。是的,没有姜太公,方山会黯淡无光;没有蓝宝石,方山会沉默不语;没有齐文化,方山就缺少东方神韵。方山不大,却有博大辽阔的胸怀;方山不高,却有着高山的品格气派;方山不峻,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