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营商环境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犹如土壤之于作物的生长。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根基和后劲。今年以来,峡山区巧用“加减乘除法”,在知识产权做大做强、降低准入门槛、减轻企业负担、提升监管效能等优化营商环境各方面想办法、出实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积强劲动能,推动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
知识产权做“加法”,汇聚优质生产力。峡山区通过开展“大走访、送政策”行动,摸清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现状和诉求,对涉及41家企业的132个专利建立动态台账,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匹配工作。优选6家企业作为“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由科级干部担任企业“质量管家”,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样板间”,以点带面着力培育一批品牌知名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企业。针对专利导航、成果转化、奖项申报、专利补贴等采取“面对面”上门指导代办。今年1至10月,峡山区实现专利授权154件,同比增长49.51%。该区深入探讨知识产权最新政策、专利转移转化方式,推动高价值知识产权由“知产”变“资产”,切实帮扶企业解决资金紧、融资难等现实困难,累计指导5家企业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247.5万元。
审批流程做“减法”,准入准营更便捷。峡山区相关职能部门将涉及开办餐饮店的多个审批事项进行整合,打通壁垒,实现了“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链条,无缝对接每一个审批环节。全力提升办事效率,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服务,帮助申请人了解办理流程和要求,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后最快当天即可获得相关证件。9月6日,“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系统成功发放峡山区首张《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人当天拿证。
创新引领做“乘法”,助企纾困促发展。峡山区开展“集团式”帮扶,围绕企业在用工、融资、订单等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摸实情、查症结、理思路、找对策,以“店小二”“五星小保姆”服务理念切实为企业解决政策享受、人才用工、市场拓展、营商环境等“急难愁盼”问题,并为企业建言献策、解决难题102条,助企增强市场竞争活力和创业热情。坚持主动靠前服务,推进惠企政策直通直达,让企业直感直享,变“人找政策”为“送政策入企”。推行“一线工作法”,在走访过程中与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坚持“带着政策去、奔着问题去、揣着方案去”,归集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相关政策,为41家企业及132个专利权人发放《惠企政策明白纸》200余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2件。
科学监管做“除法”,宽严相济增活力。推进综合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行政执法对企业的干扰。同时发挥信用联合惩戒“利剑”作用,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增强执法办案工作时效和程序规范度,落实免罚、轻罚清单,做到过罚相当、宽严相济、惩教并举,以办案成效和良好形象诠释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累计免予行政处罚16起,不予行政处罚2起,从轻减轻处罚51起,受益主体涉及69家。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将规范引导嵌入监管执法关键节点,全方位、多领域综合运用柔性执法措施,体现行政执法的温度,大力构建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