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芳
距离青州市区西南45公里的庙子镇杨集乡,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北崔崖。
连绵的群山中,村东的牛角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静谧的村庄。雄伟壮观的牛角山海拔812米,山势陡峭,峻峰耸立,让人望而生畏。而勤劳勇敢的北崔崖人精心设计、修建的九曲栈道,天梯般蜿蜒盘旋,直达状似牛角的山顶,让悬崖绝壁不再是游客们望而却步的障碍。
站立山巅俯瞰,漫山遍野的绿笼罩在连绵起伏的山林中,摇荡在清澈见底的碧水里。一座座石砌房屋宛如镶嵌在万顷碧波中的仙界楼台,令人恍然进入桃花源的美妙世界,高高低低的鸡鸣犬吠,远远近近的孩童嬉戏声,缓缓升起的袅袅炊烟,顿时使人的心变得柔软清明,仿佛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听到母亲喊你回家吃饭的呼唤。
刀削斧劈般的绝壁北侧,有一巧夺天工的天然石洞,人称牛耳洞,地势险要、隐蔽。清朝末年,南、北崔崖两村人为守家护院,齐心协力对此洞进行了修筑。宽敞开阔的洞内,可以容纳两百多人,是躲避战乱的绝佳场所。如今,这里是很多探险爱好者寻幽探秘的必到之处。
百鸟争鸣的山涧中、陡立的崖缝中,繁盛蓊郁的荆树、榆树、柳树等顽强生长的植物,为大山增添了无限生机。万物生长的春天,一丛丛连翘盛开时,满枝金黄色的花朵连缀成海、俏丽醒目,闪耀着生命的灵动。酷暑难耐的夏天,丛林茂密、满目苍翠的北崔崖一派清凉,来此避暑的人群络绎不绝、流连忘返。金秋时节,一片片野生的黄栌,有的如成人胳膊般粗壮,经霜染之后,如霞似火,是深秋美景盛宴的主角。而枝干虬曲、盘根错节的黑松,形态各异,姿态优美,四季常青,勃发着生命的奇迹。
牛角山地理地貌特殊,雨水相对充沛,山体储水含量较大,随处可见的山泉水欢跃奔腾着,汇聚到聪慧勇敢的北崔崖人修建的牛角山水库里,源源不断地涌流进山脚下的遇龙河。汛期水大的时候,形成的一道道瀑布尤为壮观,大的瀑布如银练当空,漫天吐玉,泼洒出一幅幅丹青水墨画。形态各异的跌水瀑则恰如一个个身穿白纱的仙女,临水而舞,挥洒出数不清的珍珠,四散飞溅,汇集成姿态万千的潭瀑溪流,其中最奇特的是潭水幽碧深邃的黑龙潭。传说黑龙潭里生活着一条来自东海的黑龙,晚上住在深潭里,白天出来在大石板上晒太阳,因此潭取名黑龙潭,大石板取名龙歇坪,河因此得名遇龙河。
北崔崖有着在山东附近一带不多见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奔流不息的遇龙河中到处是汩汩上涌的清泉,两岸满是突兀陡立、嶙峋奇特的峭壁、石崖,层层叠叠、弯弯曲曲,景色柔媚又雄健。遇龙河段景区虽距离不长,但河道宽阔,水底高高低低的大石板特别适宜亲水游。踩在光滑平整的石板上,一任清澈见底的河水亲吻着肌肤,任凭调皮的鱼虾在脚边蹿游。所有的喧嚣都已不在,所有的烦恼俱已远去,满眼都是唯美,满心都是欢喜,纯真的孩童般撒欢地踩水花、打水漂,你撩我一身、我溅你一脸,欢乐的笑声洒满水面、响彻长空。
遇龙河顺着山势,如一条玉带蜿蜒东行,滋润着两岸的土地,滋养着附近的村庄。两岸风光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交织出一幅“河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唯美画卷,使人如在画中游。淙淙潺潺的水走过山谷、跨过山涧、流过河床,一刻不停地奔向大江大海。迎风飞溅的浪花,如盛开的白莲花,给河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山环水绕的北崔崖,还有更宝贵的一笔财富,那就是先辈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自然天成的牛耳洞曾经是齐国时期的烽火台,山顶至今残留的古长城遗址,历经千年风雨,浸染着岁月的沧桑,残缺倔强地向世人展示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许多烈士在保卫家乡的战争中牺牲,没有后人,但人们从来没有忘记他们,山顶至今保留的抗战遗址前,从不间断的鲜花无声地诉说着人们对英烈的缅怀和致敬。
一座座坚固古老的石桥,一汪汪弘扬传统孝道的“良母泉”“孝女泉”,一道道立身为旗的身影,一处处新农村建设场景,不断增加着北崔崖的文化底蕴,丰富着她的文化内涵,让她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圣地和文化符号。
无论草长莺飞季,竹林茅舍边的桃花流水,还是炎炎夏日里,绿树浓阴下的山欢水笑,抑或秋高气爽中,硕果累累的诗意浪漫,再或寒冬腊月间,冰雪世界的情趣横溢,北崔崖一如既往地携着沉甸甸的景致和文化,一往情深地捧出一个清新清凉、清静幽雅的世外桃源,等待着有缘人一来再来,细品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