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
对“千古第一才女”、词坛婉约之宗李清照,我一直倾慕不已、神向往之,这不仅源于她的绝世才华,更有幸和她是半个“青州老乡”。此前,听闻“李清照纪念祠”修缮完成,我便立即动身前往拜谒瞻仰,以了却心中夙愿。
“李清照纪念祠”坐落于青州市南阳河畔的范公亭公园内,是一处面积不大的院落,这里高岭环绕,东临洋溪,古木参天,十分幽静娴雅。走进纪念馆,南向居中即是“归来堂”。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因丈夫赵明诚被罢官,李清照夫妇二人自京城来到青州,远离了京城官宦的尔虞我诈,一切归于平静,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恬淡的生活。因此,他们将书房命名为“归来堂”,将居室命名为“易安室”,想必是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审容膝之易安”来表达安贫乐道、淡泊归隐的希冀吧。
李清照23岁定居青州,直到1127年金兵攻破青州城、被迫南迁,她把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这片土地。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由此可见,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在青州生活得闲适而富有情趣,有时还会约上三五知己喝茶、饮酒、驾舟游玩。如此醉人的秀丽景致和愉悦的心情,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据考证,她遗文10篇、诗16首、词约50阕,在青州的作品约占其三分之一。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世传佳作正是创作于此,比如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遥想当年,她是多么自由洒脱。翻开《金石录》,我们也可以想象,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共同校勘古玩、鉴赏书画的场景,是多么和谐、缱绻。再翻开《词论》,她举北宋柳永、张先、晏殊、苏轼、黄庭坚、秦观等16位名家加以评骘,足见其特立独行、自信孤傲。
环顾归来堂,挂满四壁的词作,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代词宗起伏曲折的一生,观后不禁令人唏嘘。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开始,赵明诚辗转调任莱州太守、淄州太守,李清照独居青州。这时期,一首首描写离愁的闺词让人难以释怀。“梨花欲谢恐难禁”,借梨花写闺怨,委婉而深沉;“望断归来路”,抒惜春与怀人之情;“宠柳娇花寒食近”,写心绪落寞,只觉“种种恼人天气”;“为君欲去更凭栏”,山色之美好反衬人意之无聊。1127年后,金兵破城、只身南渡、丈夫病故,她一直在孤独、凄凉的流亡之中,此时的词作充满了沉郁、惆怅、哀怨,还有悲凉的家国情怀,让人不忍卒读。这些遭遇更让她时常怀念在青州的幸福生活。
纪念祠不大,我却流连驻足了一上午的时间。我想,这时间也还是远远不够的。仿佛走得越近,却离她越远。到底她是怎样一个女子,在我心里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