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读花
冬日,闲暇,晴好的日子,我喜欢坐在阳台上。晴好的天气,太阳一出,金灿灿的光斜斜地照进阳台,然后,随着太阳升起,渐次东移,最终,阳光铺洒,喜气洋洋地塞满了整个阳台。
一阳台的冬阳,一阳台的温暖,一阳台的美好心情。阳台上,总放着一张椭圆形的高桌,两把藤编的圈椅。太阳照进阳台,我坐在圈椅上。
一定要泡一杯红茶。我觉得,冬天是应该喝红茶的,红茶暖,色泽深红或者浅红。那色彩,恰好迎合了冬日的深厚,感觉冬深似茶。我喝红茶,喜欢用一只玻璃杯,一只纯粹的透明玻璃杯。红红的茶色,在玻璃杯的映衬下,愈加红,在阳光的透射下,愈加艳。红茶这种红艳的色彩,给人一种极美的视觉享受。这种视觉享受,生一份蠢蠢欲动的激发力,让人感觉这个冬日不再寂寞、枯涩,这个冬日成了一团温润的火,散发出滋润润的暖意。
桌面上,要放一本书、一本画册。书,一定是一本“闲书”,内容不要太僵枯,思想性不必太强,不深沉、不厚重,读来感觉不累。如,一本古代文人的笔记,表现民俗风情的最好,有趣的短篇文言小说也可。这样的文章,篇幅短,内容不严肃,读来不必一定有用,有趣就好。或者,一本明清小品,张岱、王任重、三袁,都好。尤其是明清小品中的游记、序跋、尺牍类文字,最见作者性情,款款读着,如同与作者相对唔言,亲切得不得了。最重要的是,这些小品文大多语言精炼、典雅,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语言享受的过程,如流水款款,美好的语言,滋养人的心灵。
读书累了,可以翻检一下画册,是一种调节,更是一种视觉享受。我觉得,阳光下阅读画册最好,寻常也许看不清楚的一些细节,阳光下,就纤毫毕现了,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明净起来。
阳台静坐,我翻检阅读最经常的,是石涛的山水画和法国画家柯罗的风景画。石涛的山水画,真可谓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他的画融合了山水画的大气和典雅,既具有高超的笔法,更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读来让人感觉磅礴、秀雅。柯罗的风景画,特别重视光线效果,尤其是他画中那些阳光投射森林的绘画,于暖阳下阅读,就感觉那种透视效果特别好:森林郁郁,愈加葱碧苍翠,而投射进森林中的那些阳光,则更加亮白了,简直是刺拉拉的白、火辣辣的亮,惊人艳艳,仿佛你正置身其中——森林之境,是画境,是仙境,也是圣境。此等之美,美在视觉,更美在心灵——净化,提升。
一杯茶,一本书,一册画。坐在阳台上,我为自己营造了一种安然、恬适的文化氛围,并非刻意,实在也是一种日常。
坐的时间长了,暖意越来越强,越来越强的暖意,很容易让人昏昏欲睡。此时,我也会顺其自然,不一定“昏睡”,但可以让自己斜躺在圈椅上,小憩一会儿。
每次“小憩”,都很容易让我想到一个词:负暄。同时,又很容易让我的思绪回到乡间。自己负暄的同时,头脑中闪过的,却是乡村老人的一幅幅画面:南墙,冬阳,棉衣、毡帽的乡村老人,并排在南墙根下,坐在马扎上,眯着眼睛或者闲聊,融融泄泄,一起晒太阳——乡村,一幅最朴实的负暄画面。
思至此,我多会情不自禁地笑了,笑了……我负暄阳台,乡下老人负暄墙根,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有着一份对冬阳的欢喜,有着一份享受冬闲的快乐。于我,则更让我觉得:我的根,到底还是在乡村,虽然身居城市,但骨子里,总还是有一份对乡村的遥望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