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续千年
古韵焕新辉

(2025年04月0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隋炜凤 文/图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杨乃东、王树花、齐秀花、刘斌、杨红卫、赵德义6人位列其中。多年来,我市非遗传承人以文化“两创”为引领,积极发挥非遗传承人的模范引领作用,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创新融合、价值提升文章,对促进全市非遗工作开创新局面、展现新气象贡献力量。
言传身教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以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核心载体的“活态”文化形式,传承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体系中,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扮演着关键角色。
  目前,潍坊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17项,省级项目125项、市级项目427项,县级项目20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家级15名、省级90名、市级436名、县级2049名。这些可观的数据,是潍坊传统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传承蓬勃繁茂的生动体现。
  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基础,其中家族传承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在潍坊非遗传承人身上,闪现着家族传承的身影。他们通过代代口耳相传的方式,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潍坊风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效东与女儿张秋香致力于风筝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聂家庄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聂鹏从父亲聂臣希手上接过“衣钵”,用青年人的视角讲好非遗故事……从“手艺人”到“守艺人”,一代代非遗传承人通过家族传承延续非遗之光。
  杨红卫从1982年起,师从祖父杨同科——潍坊有名的“风筝王”,学习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如今,杨红卫的两个外甥女徐洋、徐玉真分别成为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深耕潍坊风筝领域。透过杨红卫的家族,让人们看到了传承的力量。
  “潍坊风筝承载着一个家族数代人的情感与记忆,每一代传承者都肩负着将先辈技艺与文化精神传递下去的使命。”杨红卫表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潍坊风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后,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她不断激励自己在风筝扎制技艺上精益求精,将潍坊风筝这项非遗技艺传承发扬下去。目前,杨红卫正忙着创作《中古友谊之龙》《宫灯》等多款传统风筝,届时将亮相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5潍坊风筝嘉年华,向国内外游客展现潍坊风筝的魅力。
  在家族传承的基础上,杨红卫还积极宣传推广潍坊风筝扎制技艺,开展收徒传艺活动,毫无保留地传授风筝扎制技艺。此外,杨红卫走进校园、社区及其他城市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群众了解、喜欢潍坊风筝这项非遗技艺。
跨界融合
探索非遗创新路径

  随着非遗的不断创新发展,在保留传统非遗精神内核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融入活跃、新颖的现代表现形式,开发具有时代感、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新业态,成为很多潍坊非遗传承人的共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潍坊风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就是如此做的。多年来,他不断探索新路径,进一步传承弘扬潍坊风筝文化。
  从在“与辉同行”直播间教董宇辉扎制风筝,到在央视节目与主持人月亮姐姐一起放风筝,再到与李子柒合作创作具有风筝元素的服饰亮相今年央视春晚……在郭洪利看来,风筝不仅仅是一个在春天放飞的玩具,更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载体。“传统文化要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走得更深、更远。”郭洪利表示。
  于是,郭洪利带着他的风筝走向一条与时俱进、跨界“破圈”的道路。2019年,郭洪利与手游《王者荣耀》共同推出的李元芳风筝主题皮肤“飞鸢探春”点击量过亿,火爆“出圈”,拓宽了风筝文化的受众群体。此后,郭洪利与匹克球鞋、霸王茶姬、肯德基、和平精英等知名品牌、热门游戏联名合作,融合风筝文化概念,共同推出文创产品,提升风筝文化的曝光度。3月26日,郭洪利与肯德基合作推出春日风筝桶,金鱼、蝴蝶、燕子、喜鹊等传统潍坊风筝跃然桶上,颜色亮丽,浓郁的春天气息,一经推出就深受群众欢迎。“跨界融合大幅提升了潍坊风筝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潍坊风筝被更多群众了解和喜爱。”郭洪利表示。
  对于融合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乃东也一直在探索。今年年初,他刚与一个护肤品品牌合作,推出生肖年画《蛇转乾坤》,让年画元素搬到梳妆台上,让非遗找到自己的“新舞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喜爱非遗、使用非遗,这是我很乐意去做的。”杨乃东说。
  非遗传承发展需要活力,更需要“破圈”。近年来,我市非遗传承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通过融合发展,让非遗创新发展之路走得扎实而精彩。
多元发展
提升非遗表达方式

  非遗并非是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通过“非遗+”,提升群众对非遗的认知,提高非遗的社会影响力,也是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另一种表达。对此,我市非遗传承人不遗余力研发文创产品、发展研学旅游,让非遗走得更远更深。
  日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丘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张运祥,将传统木版年画与今年爆火的“哪吒”元素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可爱十足的木版年画版“哪吒”。张运祥告诉记者,他创作的哪吒木版年画产品,作为伴手礼深受游客喜爱,也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前来研学体验,让更多群体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了解木版年画。
  “让非遗产品走到人们身边,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才能更好地宣传红木嵌银产品。”潍坊嵌银髹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华,多年来不断将嵌银髹漆技艺糅合其他艺术技法,研发出国际象棋、毛笔、腰带及手机壳等红木嵌银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聂鹏与其他聂家庄泥塑非遗传承人一起,不断探索聂家庄泥塑的推广方式,通过产、研、教、学等多种形式,让聂家庄泥塑从“泥疙瘩”变成“金疙瘩”。2021年3月,聂鹏牵头成立潍坊市首家非遗合作社——高密市聂家庄泥塑专业合作社,利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拓宽聂家庄泥塑销路。如今,聂鹏又在直播间当起主播,一边讲解泥塑工艺,一边销售泥塑产品。
  近年来,潍坊非遗传承人将非遗这项古老的技艺从指尖传承,发展到融入生活、文创等多元模式,让非遗薪火相传,展现传统文化之美,绽放时代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