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慈母
舐犊情

(2025年04月0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祥杰

  虽然母亲早已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只要想起她,心中的情感便即刻跟着波澜起伏起来。
  三十多年前,我二弟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没能就读高中,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省属中专。二弟就读的学校离家乡有近三百里的路程,二弟开学后,母亲的心便跟着穿越了时空,无时不在惦念着从未出过远门的小儿子的冷暖。
  在二弟就读的第一个学期里,很少出远门的母亲独自一人坐着长途汽车去探望了两次,直到最后那次她看到二弟生活学习各方面都很好,才稍稍宽下心来。后来,识文断字的母亲仍会时常写信过去,从生活冷暖到学习和做人,无不把细细的叮嘱注入一行行墨迹里,数页的稿纸里,铺满了一个母亲所能给予的殷殷期望和无限牵挂。
  今天还能找到的1990年10月20日母亲写给弟弟的那封信中,母亲写道:“我从信中知道上学年你被评为‘三好学生’,心中十分高兴,以后要再接再厉,争取好的成绩向娘汇报。可是要按时作息,不要累着身体,不能和在家那样晚上一直学到很晚。”“多买点饭菜票,买点爱吃的菜和有营养的水果吃,不要舍不得,娘离你又远,不能帮你,所以要调理好生活、养好身体,养个健康的身体就是孝敬父母。另外,抽空照个照片寄回来让我看看……”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又言“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用在母亲身上,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母亲岂止对小儿子是这样牵肠挂肚,对其他孩子也是如此。至今有件事我仍然记忆犹新,那是在我上高一时,母亲怕我不舍得买东西,特地去买了个钱包送了过来。六月的天气,虽然从家到学校十几里远的路程,但母亲还是骑着自行车汗流浃背地赶来了。那时的我已懂得,她是不放心我在这里的饮食起居,惦念着我在学校的一切,终究要亲自过来看看才放心。尽管家里困顿,但母亲还是显出很轻松的样子,再三叮嘱我:“该买的要买,现在上了高中了,别啥也舍不得,身体最要紧!”
  母亲和我交代完后,便吃力地跨上那辆很旧的“二八大杠”,瘦弱的身躯慢慢地消失在远方。最后,我的视线里只剩下母亲常裹的那方绿头巾,还在骑行的风里飘动着,飘动着……当褪色的头巾终于看不见时,滚烫的泪水裹着周围火热的空气,瞬间挂满了我的脸颊。后来的许多年,只要忆起母亲来,那风中的头巾便常常在眼前浮现着,直到将我拉回到母亲健在时的回忆里,似乎母亲并未远去,还在身边细细地叮嘱着,母亲的话也不再显得絮叨,而是如此的亲切,一直暖到心窝里。
  记得母亲七十多岁时,还会坐在炕上给儿孙辈们亲手缝制棉袄。尽管我们经常劝说她不要这么劳累,她却总要说:“你们哪里知道,十层单也不如一层棉啊!”在她的心中,似乎只有穿上自己亲手做成的棉袄,才能放下心来。那时,常常看到她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密密地缝着,细心地摊着绒子,仿佛是在郑重地完成一件大事似的。后来每到冬天回到老屋,找出母亲亲手缝制的棉袄时,一股暖流跟着流遍周身,似乎真的被母亲说中了。
  烟火人间,悠悠心间。虽然天人相隔,但母亲的身影却始终未曾远去,常常萦绕在我的回忆里、我的梦境中、我的思念间。倘若岁月可回首,谁能忘记母亲为子女倾注的心血?谁又能忘记她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