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晋名
我的老家在美丽的潍河东岸。小时候,每到清明时节,老辈人就会感慨地说,日子过得真快,眨眼的工夫,又到清明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在民间,是传统的扫坟祭祖、追思先人的日子。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也是踏青的好时节。由于天气已经暖起来,大人孩子脱掉厚厚的棉衣,换上轻薄的衣服。以前农村的日子艰苦,没有毛衣、绒线衣等那么多的衣服替换着穿,年后一段时间内乍暖还寒,所以棉衣不能脱早了,清明时节正是合适的时候。
说起清明,不能不想起为烈士扫墓。记得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清明节的前几天,老师带领我们去村里的集体墓地,排队来到烈士的墓前,整齐地站在那里,向烈士鞠躬。
我们这里,清明吃单饼卷鸡蛋,也是传统的饮食习俗,是过清明的一个独有标志。那时没有卖单饼的,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用铁鏊子烙单饼。擀出来的单饼薄薄的、圆圆的,散发着撩人的香味。在饭桌上摊开一张单饼,放上剥去皮的鸡蛋,揉碎了,摊均匀,再撒上适量的盐巴,然后卷成细筒状,掐在手里吃,又香又可口。
早饭在吃单饼卷鸡蛋的时候,桌上还要摆上大葱、蒜拌的菠菜等凉食。现在,城里很多人还吃油条。在清明的头一天,炸油条的摊点或门店生意特别火,大家都排着队购买油条。
以前,平时很少能吃上鸡蛋,因为家中养的母鸡下的蛋,是舍不得吃的,都拿到供销社卖了,换回点零花钱,以补贴家用。所以,我们这些小孩子,享受一下吃鸡蛋的口福,就是在清明的时候。清明那天,孩子们到外面玩耍,都会从自己口袋里摸出一个煮熟的鸡蛋炫耀,相互比着谁的鸡蛋更大,心里美滋滋的。
打秋千,也是清明时节的一大乡风民俗,那时特别流行。由于乡下没有别的运动和娱乐项目,打秋千成了大人孩子们的最爱。每年在清明来临前,大队里都要用粗木棍在大街上搭建一座高大的秋千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刚换上的春衣,纷纷涌到这里,熙熙攘攘、争先恐后荡秋千,大街上成了欢乐的海洋。有单人荡秋千的,也有结对荡秋千的,那些在秋千架上矫健地飞来荡去的身姿,仿佛一只只敏捷的燕子,看上去非常壮观,又让人热血沸腾。
若是看见一男一女双双在秋千架上大展身手,荡起老高,身子几乎与架顶的横杆持平甚至越过横杆,仿佛要飘向高空,人们在为他们担心的同时,也为他们大胆、潇洒、漂亮的技艺爆发出一阵阵喝彩声,这是秋千架那里最热闹、最浪漫、最快乐的时刻。
除了大队里搭建的秋千架,有的孩子多的人家,也会在自己院子里搭一个简易的小秋千架,供孩子们玩耍。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都来这里一起玩打秋千,农家院落里不时飘出孩子们稚嫩、快乐的嬉戏、玩笑声。
如今,在农村已经很难见到秋千了。过清明的时候,村里和农户也没有搭建秋千架的了。除了在某些民俗旅游景点还有这个娱乐项目,秋千已经淡出了绝大多数农村人的视野。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从前清明时光里的那些点点滴滴,远去的乡音乡情仿佛就在眼前,鲜活生动,回味无穷,心中仍然感到格外的温暖、愉悦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