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绘就百姓幸福生活“同心圆”

——高新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切实为民办实事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何赛
  通讯员 曲洁 杨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高新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了解“民困、民忧、民需”,通过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精准破解民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问需于民   用脚步丈量民意
  小区门口道路狭窄、人车混行、交通拥堵等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新区“超大型社区”——大观社区居民与商户的烦心事。
  据了解,自去年6月起,新城街道大观社区通过创新“社区-物业”联席会议机制,仅用三周时间就协调了十余个职能部门完成全部审批流程,高效推进道路改造工程。同时,经过系统施工,将原来拥挤的两车道拓宽为五车道,有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民众的“烦心路”也终于变成了“顺心路”。
  这一改造工程很好展现了高新区基层治理的创新成效,更为同类社区道路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去年以来,新城街道工作人员共计走访10.4万余户社区群众,收集解决1.2万个问题,在化解问题中拉近社区与居民的关系,真正把民生工作做到“家门口”。
    问计于民   以协商凝聚智慧
  高新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前置化”处理、“点单式”供给、“合伙人”共建等多种形式,持续夯实民生工作基层服务矩阵,通过社区和物业“双入群”、发放“便民联系卡”、周末不打烊等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前置性地收集并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精心绘就幸福生活“同心圆”。
  矛盾纠纷要前置调解,社区服务更要提质增效。基于“山东通”智慧社区搭建的“鸢都e家——清池街道浞岛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目前已推选招募20余名“社区主理人”,成立14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各项活动1000余场次,累计服务居民6000余人。该小程序正成为清池街道浞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共建、提质社区服务、打造居民高品质幸福生活的又一重要阵地。
    问效于民   以实干赢得民心
  在高新区,一系列以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民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些工程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赢得了民心。
  持续优化便民市场,提升居民购物体验。去年5月,金银巷便民市场正式营业,为周围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购物环境。此外,高新区还持续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推进便民市场建设,将便民市场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平台。
  文化消费市场繁荣,打造城市新地标。第三届凤溪地万物集夜市创新“夜市+”多元模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谷德广场重点升级改造下沉市场,为消费者打造一处城市年轻潮流新地标“福喜地”。
  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利企惠民政策。高新区推出全省首家政务AI客服“潍高智惠政务云厅”,目前该服务模式已实现常态化平稳运行,满意率达99.46%。同时,180个企业事项采取“无证办事”,项目审批提速30%;10个社会化应用场景实现“减证办”,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脚步。
  在致力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精细化管理的同时,高新区将城市现代化治理作为重要板块,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领域精准回应、全力落实,不断为人民群众打造一个营商环境更优、民生福祉更好的幸福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