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科学编制 严格执行 规范评估

市审计局健全管控机制提升审计质效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审计局审计组成员调研潍坊市沙窝污水处理厂现场。 通讯员 王超 摄
  本报讯 (记者 窦圆娜 通讯员 张同波 刘英豪)近年来,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紧紧围绕新时代审计工作新定位、新任务、新要求,加强系统谋划,实行闭环管理,建立健全审计项目计划全生命周期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推动审计监督质量和成效全面提升。
  科学编制计划,全领域精准覆盖。市审计局坚持把立项当课题研究,坚持“开门搞审计”,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分析论证,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确保审计项目质量源头管控。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建立“线下+线上”立体化意见征集模式,每年年底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有关科室负责人“走上去、走出去、走下去”,对接上级审计机关,走访部门单位,调研基层一线,听取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政府有关部门、特约审计员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同时,制定每年计划前通过政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收集对审计工作的需求,确保审计项目更好地服务大局、符合实际、贴近需求。近两年来,“线下+线上”共征求意见建议103条,为科学立项提供了重要参考。完善立项评估程序,建立审计项目立项展讲机制和审计项目综合论证机制,近两年,共举行审计项目展讲会、项目立项论证会4次,先后有24个审计项目被确定为年度审计项目计划,8个审计项目纳入储备项目库管理,否决重复性、低效项目12个。强化上下统筹整合。加强对上沟通,及时掌握省委审计办项目编制动向,做好项目配套设计,确保上级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对下指导,推行“市县两级双向互动”计划编制模式,对重复性项目进行整合,去除低效项目,形成“统分结合、张弛有度”的审计监督合力,从项目计划阶段推动审计资源集约化配置,以项目计划“一盘棋”推动全省审计工作“一盘棋”。
  严格执行计划,全流程动态管控。市审计局坚持对立项确定计划进行跟踪督办,创新方式方法,紧抓关键环节,实行全流程动态管控,确保项目计划严格执行到位,实现审计预期目标。创新建立“甘特图”管理机制。将企业项目管理“甘特图”引入到审计计划管理中,审计项目进度情况一图尽显、每日更新,对进度滞后项目实行“红黄灯预警”。近两年,85个全市统一组织项目规定时段完成率达到95%,逾期项目明显减少。创新建立“区块链”管理机制。将项目现场管理应用实现线下到线上的流程再造,将审计项目从立项、分工、实施到归档的各个关键环节全部纳入线上平台,审计通知书、取证单、底稿等文书全部在线生成、签批和归档,对调查取证、问题定性、处理处罚等关键操作形成不可逆操作日志,实现审计业务一网通办、文件资料一线贯通、操作痕迹一链可溯,打造审计项目闭环管理“智慧审计”新模式。创新建立“巡查组”管理机制,由市审计局领导班子及秘书科、法制科等科室负责同志和特约审计员组成,对重大审计项目开展“嵌入式”督导,通过现场踏勘、底稿抽查、座谈交流等方式,重点解决证据链不完整、定性依据模糊等共性问题,确保审计工作高效推进。
  规范评估计划,全链条闭环管理。市审计局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估制度,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评价,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改进思路,实现对审计项目计划的全链条闭环管理。近年来,市委审计办、市审计局成立审计项目评估委员会,科学设定后评估内容和指标,构建起11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的后评估指标体系,持续组织对审计项目开展后评估。近两年,共组织对22个重点审计项目开展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审计项目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建立审计项目后评估制度以来,实现了审计流程再造、复盘总结,让研究型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了审计项目全流程质量控制的落地落实,为科学规范开展项目立项和组织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两年,全市共有10个项目获评全省优秀审计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共移送问题线索323件,数量居全省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