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公益广告

匠心倾注方寸间

——记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扑热息痛车间滤包班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班组成员在一线检修设备。
  □本报记者 于菲 文/图
  在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扑热息痛车间,有一支由11人组成的滤包班团队。他们扎根生产一线二十余年,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和无私奉献的担当,守护药品质量生命线,用实际行动擦亮了“山东省工人先锋号”金字招牌。
  扎根一线  锻造硬核班组
  滤包班承担着原料药生产核心工序——滤芯更换与维护。作为药品纯度的“守门人”,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千万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级不锈钢滤网每三个月更换一次,二级滤纸和白帆布每周更换一次。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需极高的精准度,滤芯安装偏差超过1毫米,可能导致杂质渗入、捆扎力度不足,滤纸可能在高压下破裂。但滤包班却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连续20年保持“零质量事故”纪录,产品合格率始终达100%。
  精益求精是班组成员们一刻也不敢忘的“修炼”要义。面对年产4万吨原料药的高强度任务,于国连通过“听声辨压”预判滤芯状态,他能从压力表的轻微颤动中识别异常;王晓刚总结“查材料、查设备、查压力,对密封性、对紧固度、对现场”“三查三对”工作法,将更换合格率从99.5%提升至100%;王金成设计的“立体交叉作业法”,通过优化人员站位和工具传递路径,缩短单次更换时间40%……日复一日的精细操作,让滤包班成员各个身怀“独门绝技”,用精湛的技艺诠释着劳动之美。
  班组的严谨不仅体现在操作中,更渗透到日常管理间。每月召开质量分析会,复盘操作细节;建立“问题墙”制度,鼓励全员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一次次的锻炼提升,员工们的工作热情一天比一天足,引领团队行稳致远。
  匠心为本  筑牢质量防线
  质量是制药人的生命线。滤包班深刻认识到,过硬的专业技能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他们积极投身于技能培训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
  “在质量面前,再小的隐患都是‘大事’!”组长于国连说,这种“小题大做”的态度,正是班组对质量的极致追求。
  滤包班成为“先锋团队”的秘密,就藏在日常的竞赛与“传帮带”中。工作中,经验丰富的成员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在日常操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从滤芯更换的步骤细节,到设备运行原理的深入剖析,再到常见故障的快速排查与解决方法,让新职工们得以迅速成长。同时,为提升团队技能,班组推行“老带新”阶梯培训法。老师傅李庆新将20年经验编成《滤芯更换口诀》,用“卷布如卷轴,捆扎似缠粽”等生动比喻传授技术要领;王维举发明“滤棒快速校准工具”,通过可调节卡尺精准定位,将安装效率提升30%。
  “上岗前三个月只能打下手,师傅手把手教了上百次才允许独立操作。”员工谷有敏感慨道。
  严格的培训机制,锻造出全员“一专多能”的硬实力。如今,班组成员不仅能高效完成本职工作,还可跨岗支援包装、质检等环节,成为车间“多面手”。
  创新驱动  破解生产难题
  创新的精神在滤包班遍地开花,生根发芽。针对滤芯更换耗时长的难题,他们提出“三套过滤系统”方案,两套运行、一套备用,使更换效率提升50%。技术骨干王维举、谷有敏牵头建立“滤芯档案库”,为每个滤芯赋予专属编码,记录使用批次、压力变化等30项数据,使寿命预测准确率达95%,这些成果被全公司推广……多年来,班组坚持“小改小革出大效益”的理念,累计提出10多项合理化建议。
  滤包班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多次出色完成车间下达的各项任务,赢得了公司上下的广泛赞誉。
  滤芯虽小,责任如山。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滤包班用二十余年坚守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初心。他们在方寸滤芯间倾注匠心,在危急时刻扛起使命,以平凡之躯筑起药品质量的安全防线。这支“先锋团队”,正以创新为笔、责任为墨,继续书写企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