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元超
从公交线网越织越密,到“一线一策”动态优化,创新推行“响应式停靠”等服务;从常规公交到不断解锁“公交+”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定制公交多点开花;从公交车辆迭代升级,到“数智”赋能,持续改善市民出行体验……近年来,潍坊市公交集团积极响应城市发展新需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城市赋能”两条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市场转型、提质增效、风险防控为工作主基调,不断拓展公交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公共交通吸引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创新服务,满足市民多元需求
“去年年底,公交豪德枢纽站建成启用,市公交集团适时对多条线路进行了调整,我们出行更方便了。”在潍城区豪杰钢材市场工作的宋先生高兴地说。
城市公共交通一头连着民生期盼,一头牵动着城市发展。为了让市民少走路,市公交集团根据市民意见、客流调查等,不断优化线网布局。2024年以来,采取“一线一策”方式,动态优化公交线网,截至目前已优化21条线路走向,有效降低了和平路、茶都街等路段线路重复系数,覆盖了潍州路等路段公交线网盲区。同时,新增、调整公交站点63处,变更线路番号4条;优化线路班次41条,高峰时段运行间隔平均缩短3分钟,较好地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
为给市民提供更为优质、高效、快捷的出行服务,自3月26日起,市公交集团在前期已推行71条“响应式停靠”线路的基础上,对所属线路全部推行站点“响应式停靠”服务。“去年以来,我们还延长20条线路运营时间。目前已有34条线路末班发车时间达到20:00以后,19条达到21:00以后,14条达到22:00以后。”市公交集团营运安全处副处长吴效山说。
针对不同市民需求,市公交集团成立定制公交工作专班,去年以来,围绕学校、文旅、就医、特色活动及企业通勤等领域,新开通定制公交专线54条,用“绣花功夫”把公交线路“开进”百姓心坎里。
“数智”赋能,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为加快公交数字化建设、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今年3月下旬,市公交集团启动“云站牌”项目建设。该项目在传统站牌的基础上推出“一站一码查公交”服务模式,乘客只需通过微信扫描站亭或站杆旁张贴的“站点二维码”,即可了解停靠该站点的所有线路车辆实时动态信息,项目预计7月初建设完成。
该项目是市公交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数智”赋能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市公交集团整合出行、支付服务于一体,推出“潍坊公交”App,线路查询覆盖率达100%,车辆来站预报率达100%,用户日均启动次数13万余次。
不仅如此,市公交集团还不断丰富乘车功能,实施收费系统改造,推出大学生免费乘车电子卡。同时,建成公交IC卡、“潍坊公交”App、微信、支付宝、银联等多元一体的移动支付格局,移动支付客流占比达86.4%。
近年来,市公交集团还立足于城市发展,倡导绿色出行,推动车辆结构优化升级。2024年,充分利用国家新能源公交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购置新能源定制公交车,淘汰老旧公交车辆41台。截至目前,拥有公交车辆1600台(2075.1标台),其中绿色公交车1443台,占比达90.2%。
聚力聚能,共谱发展新篇章
市公交集团始终践行国企担当,2024年,圆满完成春运、风筝会、高考等重大活动节点运输服务保障任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第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暨2024潍坊风筝嘉年华筹备组织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歌尔·2024潍坊马拉松暨好运山东·马拉松城市联赛(潍坊站)筹备组织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主力军,潍坊公交“点多、线长、面广”,体量庞大,确保“平安出行”是重中之重。为此,市公交集团通过落实落细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考核、常态化做好风险防控等举措,切实筑牢安全屏障,守护市民平安出行。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市公交集团厚植人文关怀,千方百计提升职工工作和生活品质。通过开展“5·20驾驶员关爱日”、夏季送清凉等活动,为一线员工发放爱心物资,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文以化人,催生活力。开展新时代公交高质量发展竞赛,组织各基层工会举办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开展驾驶员维修工技能竞赛、乒乓球比赛……伴随一朵朵文化之花悄然“绽放”,员工归属感、获得感大幅提升,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
得益于斯,反哺于斯。近年来,市公交集团好人好事、典型事迹竞相涌现:路遇火情,驾驶员秒变“救火勇士”;重要资料丢失,驾驶员解乘客燃眉之急……去年以来,市公交集团累计收到群众来电来函表扬1018起、乘客赠送的锦旗119面。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将始终牢记国企使命担当,加快推进公交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