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防动员服务民生新范本

我市探索“平战结合”新路径
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2025年04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国防动员服务民生新范本

我市探索“平战结合”新路径
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2025-04-26) 稿件来源:潍坊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周晓晴 周爽 通讯员 孙光海)地下空间里藏着民生大计,平战转换中体现治理智慧。潍坊市国动办积极探索“平战结合”新路径,通过资源整合、数字赋能、功能拓展等创新举措,在不断提升城市综合防护效能的同时,有效释放人防工程资源,将沉睡的地下空间转化为服务民生的“活资源”,打造出国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位一体”的智慧人防建设范本。
  精准赋能助企发展。市国动办立足实际,创新推出“三进三送”服务模式,并采用“线上直播+工地实训”双线教学,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指导300余场,覆盖技术人员6378人次,靶向解决施工难题400余项。开发“企业自检”数字模块,内置800多项建设标准智能核验功能,引导参建单位精准自查,减少返工成本60%以上。在“人防工程数字平台”嵌入质量验收智能导引系统,提供在线申报、进度追踪等12项功能,问题整改线上闭环率达100%。建立“问题收集-分级会诊-跟踪回访”服务机制,针对主体结构施工、设备安装等重点难点环节开展“点对点”帮扶,推动项目平均工期缩短25天。
  活用空间反哺民生。市国动办通过多元化改造与智能化升级,推动人防工程功能再生与公益赋能,将建于风筝广场的人防物资库建成集智慧、人文、科技于一体的人防宣教馆,服务民众开展国防动员和防空防灾知识宣教。清退东苑公园、人防综合楼人防工程商业业态,转型为集应急、纳凉、健身、宣传于一体的公益性多功能全民健身中心,日均服务市民500人次,惠及周边5万居民。建成的东风东街、胜利东街、健康东街3条地下过街通道方便群众出行,日均人员通行量达6万余人次。完成规划审批建设人防工程停车场700余处,提供停车位12万余个,极大缓解了“停车难”问题,相关空间资源转化为可见的民生福祉。
  跨界融合数字治理。市国动办积极构建“建设方-维管方-使用方”三方协同平台,为近万人次提供移动端技术支持、线上培训等服务,推动了“建、管、用、维、退”全环节线上留痕、线下联动。目前,该单位正在研发智慧人防微信小程序,届时,通过小程序,主管部门能实时掌握人防工程全貌,督导成本可降低40%;市民扫码即可查询身边人防工程位置和应急路线,市区覆盖率达100%。同时,可为民众提供政策“点查”、问题“掌报”、维管指导等功能,应急知识普及率可达95%。
  从战时防空的“安全盾牌”到平时服务的“民生载体”,市国动办通过构建“战备支撑-民生服务-城市治理”融合生态,将人防工程从静态的战备设施转变为动态的城市生命线,其相关实践获评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潍坊经验”,走出一条国防动员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