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逐梦、协和、融通

——“风筝文化标识”研究报告

(2025年04月26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水文化研究会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开展风筝文化标识的研究与活化利用,不仅是推动文化“两创”、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促进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着力点,更是推动潍坊城市品牌全面跃升、实现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风筝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风筝起源于中国,广传于世界,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墨翟居鲁山(今潍坊境内)发明制作“木鸢”,东汉造纸术发明后,“纸鸢”应运而生。风筝流行于宋代,至明清发展到鼎盛,逐渐形成了潍坊、北京、天津和南通四大区域流派。近年来,风筝不仅作为传统艺术被保护传承,而且逐渐融入现代生活。历经两千余年发展,风筝与中华文明、中国人民的生活融为一体。公元7世纪,风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日本、朝鲜等地区;宋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明清时期,更通过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传入东南亚、南亚、非洲、美洲等地区。风筝文化在世界各地形成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潍坊风筝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古朴典雅、工艺精湛,是中国乃至世界风筝的集大成者。潍坊风筝在明代已初具规模,近代进入名家荟萃、人才济济的黄金阶段,改革开放后更是进一步焕发生机。潍坊风筝具有与年画艺术有机融合、专业性与大众性、本土性与国际性兼备的突出特征,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现为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所在地,拥有国内最早、世界最大的专业风筝博物馆。自1984年以来,潍坊国际风筝会已成功举办42届,秉持“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的办会理念,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举办时间最早、经济社会效益最好、国际国内影响最大、获得重大荣誉最多的国际性节会。通过风筝,潍坊拥有了一张专属的“金字名片”,涵养了一种开放包容、自信向上的城市气质,搭建起一个对外经济文化合作的平台,更插上了一双飞向世界的翅膀,向世界展示着潍坊的实力和魅力。
“风筝文化标识”核心内容
  “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潍坊城市精神,与风筝文化“向上、逐梦、协和、融通”的精神标识高度契合,共同成为潍坊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潍坊人民高度认同的精神价值和追求。
  向上。“向上”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崇善明德的时代风貌。风筝努力翱翔蓝天,展现出追求卓越、敢想敢干、勇于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主题如“风筝共云飞 一起向未来”“拥抱世界、共享蓝天、放飞梦想”等,正象征着对更高、更远、更好、更新目标的不懈追求。风筝制作与放飞活动还融入了和平发展、家国情怀、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等价值理念,传递着朴素向善的文化精神。
  逐梦。与时代同频的“逐梦”基因始终跃动在风筝文化的血脉之中。从手艺人踏浪潮头革新扎糊技艺,到新生代借云端竞技开拓文化疆界,正是这种“向云海攀登,往未来扎根”的传承姿态,让千年纸鸢永葆青春活力,在传统匠艺与现代审美的碰撞中不断焕发新生。在巴黎奥运会期间举办的“龙马风度 体育精神——中华体育文化展”上,潍坊风筝传承人扎制的创新作品“中国龙”花灯大放异彩。“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逼真展现了神舟飞船与天宫号对接和宇航员逐梦太空的景象。铃铃纸鸢、祈福风筝摆台、鸢和茶文创饮品等主题产品成为传统文化逐浪新时代的活化案例。“逐梦”正成为潍坊人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敢为人先、奋楫开拓的鲜明品格。
  协和。“协和”蕴含着协调协作、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精神。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社会对和谐共生、多元文化共存的追求也愈发强烈。潍坊东临渤海湾畔,西接孔孟故里,是“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儒家思想的重要传播区域。世界风筝都的“九省通衢”,国际风筝会的“四海共襄”,风筝文化的“协和万邦”,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让“四海一家”的古老箴言得以通过漫天纸鸢在现代天空绽放新韵。
  融通。“融通”即多元文化融合、多元产业融通的时代特征。风筝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重要纽带。2025年潍坊国际风筝会吸引了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257支队伍、1564名参赛者携1971只风筝同台竞技,更有全球数万名爱好者齐聚世界风筝公园。巴西古当国际风筝节、法国贝尔克国际风筝节、莱瓦镇国际风筝节、迪耶普国际风筝节等国际性风筝赛事及展示活动异彩纷呈,成为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风筝文化通过产业跨界合作、电商化发展、深度参与文旅融合等多种方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活化利用“风筝文化标识”的思考与建议
  “世界风筝都”因风筝而立、而兴、而名,必将因风筝更美、更优、更强。新时代新征程上,潍坊风筝应在精神文化层面向更高维度的应用迸发,进而凝聚起绵延文化基因、彰显城市精神、深化文化“两创”、推动更好潍坊建设的强大力量。
  强化与潍坊城市精神的关联研究。高质量完成“风筝文化标识”课题,为潍坊城市精神的研究阐释提供文化和理论支持。深入阐释风筝文化精神标识与潍坊城市精神的内在统一,进一步提振潍坊人民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砥砺前行、奋进有为的精气神。
  促进风筝文化及相关产业迭代升级。抓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探索推出风筝产业发展支持引导政策,培育风筝行业的规上企业。构建以潍坊风筝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推动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协同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低空经济,强化科技赋能,发掘风筝文化产业蕴含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探索“风筝+科技”“风筝+康养”“风筝+教育”等发展模式,推动潍坊风筝文化与文创、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潍坊风筝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推动风筝文化赋能城市建设。将风筝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维,持续提升潍坊风筝博物馆、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十笏园博物馆非遗空间、杨家埠风筝博物馆、世界风筝公园等一系列标志性风筝文化空间,打造风筝文化会客厅。设计推出具有现代感、趣味性和广泛传播力的潍坊风筝LOGO形象、城市宣传语等,打造潍坊风筝文化IP和城市标签。
  强化风筝文化惠民力度。建立潍坊国际风筝会办会质量评估反馈机制,通过优化场地设施、增加群众性活动、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把潍坊国际风筝会办成“人民的节日”,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建成建好常态化放飞设施,将浞河公园打造成风筝文化主题公园。充分利用全市文博场馆资源,研发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风筝文化XR数字体验项目。积极推动风筝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庄,促进社会化传播。
  提升“世界风筝都”品牌含金量。强化主流媒体、新媒体宣传推广,叫响潍坊风筝品牌。利用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平台,持续提升潍坊风筝嘉年华、世界风筝锦标赛、世界风筝创意大赛、现代风筝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质量,促进风筝文化国际交流。推出风筝文化研学旅游线路,打造风筝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借助“好客山东”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打造“好客山东·向上潍坊”城市专属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