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窦圆娜
通讯员 张 聚
今年上半年,我市发放公积金贷款26.50亿元,支持6234户家庭安居,服务73.50万人次缴存职工提取公积金40.14亿元,新增缴存单位1075家、缴存职工3.09万人,30余项业务实现“无证明”办理……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潍坊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政策惠民为笔,以服务提质为砚,以数字赋能为墨,绘就的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政策加码,助力住有所居“更有为”
“政策调整就像及时雨,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后,我们一家四口换房的资金压力小多了。”近日,市民张先生通过“多子女家庭+高品质住宅”组合政策,成功申请到150万元公积金贷款,圆了改善住房梦。
聚焦群众住房需求,今年以来,潍坊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用政策“组合拳”托举群众“安居梦”,先后出台9项新政: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到期年龄、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调贷款利率……一套精准施策的“安居方案”正在释放政策红利。实施差别化贷款政策,现房、高品质住宅、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可叠加至160万元。持续实施提取直付首付、“商转公”等存量政策,减轻住房资金压力,助力群众实现“住有所居”美好愿景。
今年上半年,我市为6234户家庭发放公积金贷款26.50亿元,为73.50万人次缴存职工提取公积金40.14亿元,支持住房消费总额同比增长16.22%,支持购房消费面积82.58万平方米,新增缴存单位1075家、缴存职工3.09万人,有力地支持了群众改善居住条件,为我市住房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在满足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同时,市公积金中心积极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制定完善资金存款规则、银行评价办法,激励合作银行支持房地产“白名单”项目,助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服务提质,跑出便民惠企“加速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公积金中心牢记为民初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关切为着力点,推动服务效能提质升级,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
走进奎文区一家房产经纪公司签约服务中心,公积金服务窗口前人流不断。在这里,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后,无需辗转多个部门,公积金贷款业务即可同步办结。这种“签房即贷”的便民新模式,是市公积金中心创新推出的二手房公积金贷款“一站式”服务的重要成果。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市公积金中心将原本分散的购房签约、贷款申请等环节整合优化,实现业务办理“最多跑一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服务改革带来的温度与速度。
在服务企业的赛道上,市公积金中心同样跑出了“加速度”。今年以来,该中心深入开展“问需于企、精准服务”调研活动,收集375家重点企业意见建议77条,形成4张需求清单,制定13项改进举措,以精准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他们持续推广“政企直连”模式,打破与大型企业内设系统数据壁垒,企业职工办理公积金缴存、提取等7项高频业务在企业端可一链办结,业务办理效率提升至原来的3倍以上,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操心”。
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服务“新标杆”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市公积金中心以科技赋能政务服务,以数据驱动流程再造,通过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构建智能服务体系、强化数据互联互通等举措,打造出公积金智慧服务的“潍坊样板”。
聚焦群众办事堵点,市公积金中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见效,配合相关部门完成身份信息变更、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等8项便民利企“一件事”。作为省内首个与省不动产登记系统对接的公积金中心,我市个人住房贷款购房“一件事”成功打通4项业务接口,截至6月底,受理业务2535笔,材料提交量减少超60%。
构建全时段、多渠道的智慧服务体系,市公积金中心拓宽线上服务渠道至10余种,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服务,37项政务事项全程网办,业务离柜率达90%。实现征信报告、婚姻登记、购房合同等6类核心数据自动获取,30项高频业务全部“无证明”自动办结,“减证便民”变为现实。创新AI智能外呼项目,上半年回访企业及职工7.26万次,满意率99.73%。升级智能文本客服,累计服务9.93万人次,智能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线上数字化服务全面铺开的同时,市公积金中心持续推行预约办理、上门服务等10项便民机制,擦亮窗口服务品牌。开展“强规范、优运行”示范项目创建,其中7项获评省级优秀等次。组织“神秘人”三方检测3次,荣获“全国住房公积金服务提升三年行动2024年度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连续4年获得全市红旗窗口,上半年各分支(办事)机构共获得红旗窗口称号59次、获评服务标兵69人次。
在“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迈进的新征程上,市公积金中心的每一项创新举措、惠民政策都直指群众最迫切的住房需求,随着更多改革举措的落地,市公积金中心将继续书写“安居优居”的民生新篇章,为建设更好潍坊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