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镇:擘画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新图景

(2025年08月09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磐金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精密新材料项目中控室。
  □本报记者 于菲 文/图
  立秋时节,记者走进寿光市侯镇,只见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各企业生产车间运转繁忙而有序,处处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走进山东磐金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精密新材料项目车间,全自动封闭式环保酸洗线高效运转;五线式冷拔机协同作业,智能化控制实现管材精细塑形。车间内没有传统生产场面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设备的有序联动与数字化管理的高效协同,呈现出一幅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清晰图景。
  据悉,该项目集成了国内先进的智能化装备,依托全球首创的全自动封闭式环保酸洗线、自动上下料五线式冷拔机等设备,实现了产品全流程不落地、智能化生产,效率较普通冷拔机提升15倍,综合能耗降低70%,污染物排放减少50%,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生产线将钢管壁厚精度从传统的0.2毫米控制到0.1毫米以内,原料采用洁净钢冶炼,成品逐支经过无损检测,真正实现零缺陷制造。”公司总经理助理国伟军介绍,该项目已正式投产,可年产20万吨精密无缝钢管和盘管,覆盖直径25毫米至108毫米、长度6米至24米的“全规格”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
  磐金钢管的转型之路,正是侯镇传统制造业破茧成蝶的典型样本。作为从鲁丽集团钢铁产业中孵化出的企业,磐金钢管已构建起从炼铁、炼钢到管材加工的全流程产业链。眼下,入选2025年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的“磐金大无缝”项目正加速建设,其独创的齿条式连扩机组采用整体热定径技术和圆、方、矩三合一冷床,可生产直径325毫米至630毫米的高性能无缝钢管,投产后可年产30万吨高端产品,填补国内大口径高合金无缝钢管的产能空白。目前,主体设备已安装完成,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预计8月即可投产。
  如果说“智改数转”是侯镇产业升级的“技术杠杆”,那么产业链的延伸与集群打造则是“新引擎”发力的核心。
  在侯镇化工产业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东方宏业化工有限公司的发展轨迹,完美诠释了产业链延伸的价值。这家专注新材料研发与液化气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锚定“精细化工+新材料”的转型方向,沿着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每步跨越都伴随着技术的突破与价值的提升。企业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聚丁烯生产装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家“863”重大科技项目的产业化典范。
  “刚刚进入试生产阶段的年产5000吨二氯苯砜项目和5000吨二氧化硫脲项目,精准切入电子材料、医药中间体和环保纺织等高端领域,将产业链条延伸至国家鼓励的精细化工新材料赛道。”山东东方宏业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洪光的话语中难掩自豪。
  从“老根基”到“新引擎”的跨越,从来不靠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政府与市场同频共振、双向奔赴的结果。
  “项目从立项到投产,全程有人帮、有人盯,我们只管专心搞生产。”这是侯镇企业家们的共同感受。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侯镇建立了“一对一”项目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跟踪协调。这种“店小二”式的服务,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如今,侯镇已形成“生物医药、高端材料、精细化工、生态木业”四大优势产业集群,拥有20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能。眼下,一批富含“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的项目持续发力,正擘画着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