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窦浩智
8月6日,记者在位于峡山区王家庄街道的中慧高芯高端农业科研示范基地(芦笋数字农业产业园)看到,数百亩的芦笋长势正旺。大棚里,一排排的芦笋苗翠绿欲滴,根部新生的芦笋芽向阳而生。园区经理刘文明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芦笋正处于一年中的第二个收获期,长势良好,亩产可达1500公斤。
享有“蔬菜之王”美誉的芦笋,是一种多年生经济作物,温室大棚一年可采收2次。2021年,中慧高芯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落户峡山,建设了集育苗、种植、仓储、加工于一体的芦笋种植基地,一期共建成设施化芦笋种植大棚36个,种植面积100余亩。
“刚收割下来的鲜笋长度在30厘米左右,其中底部一段可以做茶,中间一段能做饮料,顶端一段可做冻笋。”刘文明介绍,小小芦笋可以带来多重的经济效益。
“像这种芦笋清饮,配料表只有芦笋和水,采用前沿的超高压灭菌技术,在确保饮品安全的同时,能够完整保留芦笋细胞壁结构,最大限度留存芦笋中的活性营养成分。”刘文明说。
在峡山,芦笋系列产品凭借其高品质,瞄准高端市场,依托盒马鲜生、京东自营等电商平台迅速进入消费市场,并赢得消费者青睐。
漫步园区,鲜笋旺盛的生长力正在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据悉,峡山区正加快推动芦笋二期项目实施,筹建芦笋深加工车间,开发芦笋粉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全面构建集芦笋种苗培育、加工销售及冷链物流于一体的高端芦笋产业链,推进建成高标准数字化芦笋生产基地,进一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