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秉政
阅读提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各级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更扎实措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与环境容量而提出的新理念,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之一。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吹响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集结号”。各级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为加快建设更好潍坊提供有力支撑。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保持战略定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迎难而上、接续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