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青竹
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依靠医疗技术的进步,更需以高尚医德和优良医风为支撑。通过多维度分析医德医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统一性,探索协同路径,推动提升医院综合治理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现状分析。医德医风作为医疗质量的软实力,直接关系患者体验与医院信誉。思想政治工作是强化队伍凝聚力和价值认同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部分医疗机构仍存在医德建设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制约了整体效能。因此,有必要厘清二者内在联系,构建系统化、可操作的协同机制,增强工作整体性与实效性。
价值同构与功能互补。医德医风建设与思政工作在目标、内容与功能上高度契合。一是目标一致。两者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的医疗人才,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二是内容交融。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治观念等内容,为医德规范提供价值根基;而医德实践中的典型事例与伦理议题,则为思政教育注入现实载体。三是功能互补。思政工作侧重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属于“软约束”;医德建设依托制度规范和考评机制,体现“硬约束”。二者结合,可实现从思想认同到行为自觉的完整转化。
机制融合与路径优化。实现协同,关键在于推进三大机制的有机衔接。一是教育引导一体化。将医德规范融入思政课程与职业培训,结合典型案例开展伦理讨论,推动思政与医德教育融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二是平台载体共享化。整合党建活动、文化建设与医德考评等平台,如将主题党日与医疗质量安全分析相结合,在评优表彰中同步考察思想政治表现与医德行为,形成协同育人场景。三是考评激励联动化。建立医德考评与思政学习成果挂钩机制,将其纳入职称晋升、绩效分配等关键环节,形成“德者有得、失德受惩”的鲜明导向。
深化协同效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医院党委统筹规划,明确医德建设与思政工作的一体化目标、职责分工与资源保障,形成党政合力、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教育方式。运用案例教学、叙事医学、模拟实训等形式,提升教育代入感和实效性。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教育覆盖面与互动性。三是聚焦实际问题。关注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伦理困境等现实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引导与支持,增强协同机制的心理认同和实践价值。四是夯实医德医风建设与思政工作协同并进的价值根基。通过目标对齐、机制融合与实效导向,有效促进医务人员价值内化与行为规范,为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作者单位:高密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