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5年09月2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爱梅

  新媒体技术的崛起深刻重构了信息传播生态,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与严峻挑战。其有效利用,对于提升国企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变革与命题提出。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即时性、去中心化等特征,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与人际互动模式。这对依赖传统单向灌输的思政工作模式构成挑战,同时也为其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精准覆盖提供了全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创新国企思政工作,不仅是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内在要求,更是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
  理论审视与现状困境。媒介融合与使用等理论启示我们,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工作必须遵循传播规律,从“传者中心”转向“用户中心”。当前,众多国企已尝试运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在扩大覆盖面、提升互动性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实践中的问题亦十分突出:一是形式化,将新媒体简单视为信息发布窗口,缺乏深度互动;二是内容同质,未能结合企业特色与员工需求进行精准化、个性化生产;三是管理滞后,缺乏专业舆情监测、反馈激励及人才保障机制,导致运营活力不足。
  创新策略的系统构建。面对困境,国企思政工作创新需进行系统性、多维度的变革。一是理念创新是前提。树立用户思维,将员工作为具有自主性的“用户”来服务和引导;强化互动思维,构建平等对话的沟通场景;运用数据思维,精准洞察员工思想动态与需求。二是内容创新是核心。推动内容产品从“说教式”向“故事化”“可视化”转变,善于将宏大叙事转化为贴近员工工作生活的微故事、短视频,增强内容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实现价值引领的“润物细无声”。三是平台与机制创新是保障。构建多元社交平台协同的矩阵式传播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活动深度融合。同时,必须建立常态化的舆情监测与反馈机制,以及能够激发热情与活力的培养机制,为创新提供可持续动力。
  启示与展望。以凉山矿业“五型课堂”为例,其成功在于将新媒体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通过“指尖课堂”“互动课堂”等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事例证明,创新必须根植于企业实际,以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嵌入工作流程,让受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国企思政工作将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唯有主动拥抱变革,持续推动理念、内容、平台、机制的协同创新,方能切实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为国有企业行稳致远注入强大的思想动能。
    (作者单位:高密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