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为困难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关爱留守儿童;点对点”“一对一”结对连心帮扶困境儿童;“五老”齐心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献爱心、送温暖、办实事、做好事,近年来,我市各级关工委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之能”工作方针,从解决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整合社会资源为广大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扶困助学温暖困难青少年
近日,高密市关工委举行爱心助学金发放仪式,为250名家庭困难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10万元。我市各级关工委把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作为关爱帮扶困境青少年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定向结对、资金扶持等方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市关工委2021年联合恒信集团向我市100名家庭经济困难高一新生捐赠助学金30万元;寒亭区关工委每年筹集资金15万元,对新升入大学的新生进行资助;2020年开始,诸城市关工委联合民政局等部门开展“壹基金温暖包计划”,共为全市15处镇街的58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筹送价值20余万元的温暖包;安丘市关工委实施“青云助学工程”,平均每年筹集扶贫助学金100多万元……爱心汇聚,暖流涌动。一笔笔爱心款是各级关工委的关爱,是“五老”们的担当,是老党员们的初心,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无私大爱,构筑了一张张关爱“保护网”。
凝聚合力护航青少年成长
8月28日下午,在昌乐县宝都街道西湖社区“四点半学校”,“五老”志愿者韩恩荣告诉记者,“四点半”学校设有20多门特长课,社区里的青少年放学后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学习才艺,也可以接受心理辅导。
在我市,像韩恩荣一样的“五老”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义务为留守儿童及广大职工、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担任辅导员,在社区“四点半”学校教孩子们写毛笔字、剪纸、唱歌等,让他们有了增长知识、学习技艺的温暖“港湾”。
凝聚“五老”力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近年来,我市会同民政、妇联等部门,面向社会招募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等志愿者160余名,结合留守儿童需求,进行结对帮扶,采取上门家访、电话微信联系等方式,定期面向留守儿童开展以价值观塑造、传统文化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等为主要内容的谈心谈话活动,组织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喜迎二十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打造“五老”品牌育时代新人
近年来,我市关工委在全市大力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为“五老”搭建关爱青少年的高品质平台,使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凝聚银色力量。
在持续深入开展关爱帮扶青少年工作中,我市各级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精神,深化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积极完善制度机制,纵深推进关爱帮扶青少年工作向常态化、规范化、精准化发展。倾心打造了“老少携手公益关爱活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企校共圆成才梦”“五防教育护苗行动”“‘五老’关爱驿站”等关爱帮扶系列品牌,以工作品牌建设推动关爱帮扶工作规范有序、扎实深入开展。探索建立“点对点”“一对一”结对连心帮扶困境儿童等机制,保证每年到困境儿童家中陪伴的次数和时长,实现“扶贫”“扶心”“扶志”“扶技”全方位帮扶,搭建关爱帮扶桥梁,不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