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控水,需要时又能够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近日,我市召开海绵城市示范建设现场推进会议暨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
“内外”结合 创造特色经验
让城市像海绵般呼吸吐纳,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与韧性,潍坊躬先表率。2021年6月,潍坊入选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城市,今年3月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顺利通过2021年度三部委绩效考核,示范建设成效初显。
海绵城市建设,为“因水而忧”的城市提供了新思路,成为改善城市内涝和水环境的利器。为了提高海绵城市示范建设服务和本地海绵技术水平,潍坊选择了“外地专业团队+本地专业团队”的联合体作为第三方技术服务支撑,充分利用“外脑智慧+本地经验”,按照“蓄渗优先、存量增效、智慧联调、水润鸢都”的总体思路,总结形成具有潍坊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全面打造北方缺水地区雨源型河流平原城市典范。
“柔软海绵” 智慧联调
为了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之下继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深化推进“四个一”工作方案,让城市“呼吸”更顺畅,潍坊做足了“功课”。
一片一案推海绵。采取汇水分区推进方式,打破行政边界限制,将潍坊中心城区划分为四大流域、39个汇水分区,并将海绵指标落实到汇水分区,按汇水分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策划项目;打造一批不同类型项目的典型案例,通过项目高质量落地引导示范建设全面推进,形成溢流污染控制示范等九个不同类型集中展示片区;基于“蓄渗优先”的指导思想,创新研发适用于潍坊的蓄渗技术,解决潍坊高硬化空间与高密度种植区域滞蓄改造难的问题,同时回补地下水,支撑片区指标达标。
一首一尾控溢流。全域推进小区、道路等雨污分流与海绵城市源头减排工程,从源头消减雨水径流量,减少末端溢流水量;近期在合流制区域管网末端建设大型调蓄设施控制溢流污水,远期分流彻底后,大型调蓄池可用于雨水径流污染的调蓄控制,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径流污染的控制能力;为更科学有效控制潍坊市溢流污染,结合潍坊现实条件,从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染物来源、溢流排放控制指标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为城区河道溢流污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同时对雨污分流、溢流控制措施实施后持续进行监测,确保设施持续有效运行。
一图一策防内涝。编制基于高精度模型的内涝风险图,精准掌握雨水“从哪来、往哪去,哪里有风险、风险有多大”,进而进一步科学制定智慧联调调度策略。在暴雨期间,根据降雨强度与调度策略,合理释放河道调蓄空间,提升城市水弹性,综合提升城市防汛管理水平、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同步开展雨洪承载力、水域面积率、面降雨雨型等技术研究,为指导城市暴雨预警与应急预案的制定、远期城市竖向规划与排水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一考一评管项目。用机制管好项目,建立市直部门、区县多层级绩效考核机制,以“考”带动项目全域推进;构建海绵项目规划管控与效果评估星级评价机制,以“评”保障项目高质量落地;同步开展海绵项目星级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全国首创的评价标准。
以水润城 让城“会呼吸”更宜居
为了让每一个海绵项目都能更好地适应城市与自然的互融,潍坊久久为功,经过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
以立法为基石,明确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各个部门的法定责任;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充分调动部门和县市区积极性;以资金保障为引导,明确不同类型海绵项目补助标准和程序,重点对源头改造、考核指标贡献大、示范引领强的亮点项目进行奖励引导,充分发挥中央奖补资金撬动作用,形成以立法、绩效考核、资金保障为基础的长效全域推进机制。
全域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及易涝积水点。自2018年潍坊市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启动,至今已累计完成863个小区、156条道路、739处混接错接点改造,总体进度达到总任务量的85%以上。中心城区5段河道共24.4公里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部完成,黑臭水体消除率达100%;针对中心城区61处历史易涝积水点,针对性提出每个积水点的改造措施,全部消除易涝积水点。
全面缓解雨季溢流污染。为解决合流制区域源头改造难、溢流污染严重的问题,虞河流域下游建设了一座22万立方米低成本调蓄池,为保护虞河河道水质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虞河下游污水厂附近新建覆膜式开放调蓄池,实现了与污水厂的紧密联动,降低中心城区各污水处理厂汛期处理压力,有效控制了虞河的溢流污染。
构建三位一体宣传体系,双试点工作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将海绵城市理念搬进18所校园,培养学生对海绵城市和海绵理念的认知,让海绵城市理念深入校园、家庭、社会各处,构建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将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双试点建设模式,自示范市建设开展以来,中心城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4个,受益群众8.6万户,城市发展品质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