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志愿服务
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

(2023年03月1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郝晓

  高校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更是人民群众实现美德健康新生活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
  一、驻潍高校(含志愿服务学院)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的实践与创新
  立足专业建设,建立志愿服务学院。组建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培训交流、课程建设、理论研究,确定宣传教育、扶贫帮困、便民利民、环境维护、文体娱乐五大类72个志愿服务项目,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菜单向社会发布,将志愿服务活动与社区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拓展志愿服务的广度、深度。
  整合高校资源,建立志愿服务联盟。以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为基础,联合13所驻潍高校,成立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驻潍高校志愿服务联盟,开展“高校资源共享,地方保障落实,院系村居同创”校地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
  线上线下结合,开发志愿服务平台。依托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开发设计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上平台,探索“派单与点单相结合、任务与志愿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模式。
  二、驻潍高校志愿服务在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对志愿服务、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的理解不深刻。基于对7所驻潍高校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仍存在部分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认知不清晰、不准确的情况,对志愿精神缺乏体悟。
  志愿服务的组织不够完善。高校目前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还不完善,被调研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组织的登记方式、培训等方面的认同度还有待提高。当前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过度重视活动的数量和覆盖面,缺乏对志愿者志愿精神及针对性专业能力的系统培养。
  缺乏品牌带动效应。针对倡树新时代健康美德新生活的特定要求,我市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还需要更多站得住、叫得响的品牌项目,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三、高校志愿服务在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中的改革建议
  推进平台创新。发挥现有平台优势,形成信息合力,通过大数据进行智能匹配、按需开展,努力实现针对美德健康新生活志愿服务的定制化。加强高校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将此项工作列入考核。采用大学生志愿者容易接受的形式予以推广,如简化注册程序、开具志愿时长证明、第二课堂相互认证等。线上线下联动,形成长期帮扶,有效解决长期社会问题,杜绝空窗期,帮助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实现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培训实效。深入调研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倡树工作需求,分析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学情,开发补充相关课程,构建课程资源体系,选拔培养师资力量。第一,培训内容上加强思想培训。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志愿服务精神,剖析理解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的内涵外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加强流程培训。梳理现有志愿服务,归纳不同类型志愿服务标准化流程范式,具体志愿服务活动可在大类流程基础上细化完善。第三,加强技能培训。基于前述流程构架,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助于美德健康新生活工作开展的志愿服务技能培训。第四,建立数字化培训档案。将志愿者参与过的志愿培训进行系统化管理,记录参训内容及考核结果,帮助组织者快速筛选成熟志愿者,帮助志愿者选择适合的服务项目,规划提升路径。
  注重品牌打造。遵循“需求+创新”原则,分析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工作需求,整合现有项目,确定服务重点,结合高校专业优势特点进行品牌项目开发。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共同活动。发挥高校智囊优势,针对我市倡树新时代健康美德新生活工作中的顽瘴痼疾,予以研究解决。以品牌项目为龙头,以点及面,努力打造以各高校为中心点向外辐射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最大限度发挥高校志愿服务在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