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技能人才“有为”更“有位”

——市总工会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2023年03月30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图:潍坊市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职工技能竞赛现场,选手在进行快换接头气压管路的连接。   右图:潍城区服装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现场。   下图:寿光市蔬菜产业职工赋能中心智慧创客全媒体工作室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助农直播。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菲 文/图
  工匠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匠人的言传身教中薪火相传,在新时代引领广大群众不断奋勇前进,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对经济转型升级呼唤的回应,更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所需。
  近年来,市总工会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引导企业建立“种子工匠——工匠——首席工匠”三级工匠爬坡模型;构建培训、比拼、帮带、晋级、发展、考核、激励“七位一体”培育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职工职业发展通道不畅、高技能人才短缺、职工自豪感不强等问题,让工匠型技能人才在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成果落地、企业创效增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让“工匠种子”在职工心中生根发芽
  “去年刚刚被公司评为种子工匠,这得益于青州市总工会推行的‘双三级’‘1+X’工匠建设体系,让我对职业生涯有了奔头,看到了方向。”日前,青州供电公司种子工匠丁雪莉感慨地说。
  丁雪莉所说的“双三级”体系是指青州市在市级成立了工匠体系建设工作专班,镇级成立工匠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企业成立工匠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三级工匠组织领导体系。同时,建立三级工匠培育评定体系,企业层面,根据不同工种岗位性质,培育种子工匠、工匠、首席工匠三级工匠;镇级层面,从企业培育的三级工匠人员中,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选树镇级工匠;市级层面,从镇级工匠中选树青州工匠和金牌工匠,全力打造新时代工匠培育引领之地和技能创新之地。
  在此基础上,青州市总工会以“1+X”加强阵地建设,广泛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依托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成立青州劳模工匠学院,量身设置15个专业,打造8个实训基地,作为全市劳模工匠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培训的主阵地。依托青州市骨干企业,成立“X”所劳模工匠学校,作为辖区内工匠技能人才培育提升的平台,因企制宜,设置与企业特点相匹配的工匠培育提升课程。目前,已成立了10所劳模工匠学校。
  青州市总工会的创新举措,是全市实现职工素养速成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双丰收”的一个缩影。为让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潍坊市总工会不断优化产业工人的成长环境和上升路径。2021年,潍坊市总工会联合市人才办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潍坊工匠”建设工程的意见》、联合11部门印发《关于在广大企业中建立三级工匠体系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联合9部门印发《关于实施“智匠之家”建设工程助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意见》,切实将“潍坊工匠”选、育、用、留机制落实到企业,为企业解决了培育工匠却无成套体系的问题,推动“潍坊工匠”品牌建设工程持续深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工匠推荐和选树以一线从事岗位操作的高技能职工为主,侧重“十强”产业,突出“十大创新”,让参选工匠充分展示绝技绝活,做到优中选优,提升了工匠选树的含金量。同时,不拘一格地选拔体系让企业和职工的活力充分激发,让兢兢业业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有了更多盼头,进一步筑牢培育未来工匠金字塔的塔基,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凝聚了职工伟力。
    赋能成长抓精度打造新型产业“工匠”
  “职工赋能中心会不定期举办各类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培训,我已经参加了好几期,在这里我学到了真知识,掌握了真本领,对我非常有帮助。”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刘梅告诉记者,通过学习,她先后获得农业经理人技师、园艺生产技术员技师称号。
  如今,刘梅会种地、懂经营、善管理,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多面手,这得益于寿光市总工会依托蔬菜产业职工赋能中心,打造了工匠学院、创新创效、思政引领、智慧创客、技能实训五大赋能平台,为产业工人提升深造和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在培养“工匠型”人才、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增强实操训练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我同时荣获‘潍坊工匠’和‘潍坊金牌工匠’双重荣誉,此后我多了光荣的身份,也多了一份责任。”谈到自己的职业成长历程,山东耶莉娅服装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张砚秀深有感触地说,从一名普通职工到技术工人,再到金牌工匠,离不开潍城区总工会的一路扶持。
  近年来,潍城区总工会聚焦平台建设,在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方面不断探索,锻造引领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安全型产业工人队伍,全力推动“工匠”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像刘梅、张砚秀这样成功的事例在全市还有很多。多年来,市总工会积极在基础职业教育、工匠人才塑造等方面深化实践探索,厚植工匠人才成长土壤。
  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连续举办全市“十百千万”职工技能大比武活动,推进技能培训、技能比武、技能帮带、技能晋级、技能激励于一体的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不断拓宽技术工人技能提升渠道。
  着力实施“潍坊工匠”人才建设工程。自2016年开始,我市每年评出50名“潍坊工匠”和10名“潍坊金牌工匠”,并将“潍坊金牌工匠”纳入高技能人才序列,去年又将“潍坊工匠”增加为100名,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热情,扩大了工会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
  不断扩大工匠人才规模效能,借助技能竞赛选拔潜在的工匠型人才,通过为“潍坊工匠”命名工匠创新工作室,评选职工创新班组、创新创效能手等方式,甄别出一批企业高技能创新型工匠队伍,发挥劳模工匠学院、创新创效研究院、“智匠之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等赋能整合作用,打造了一批可持续服务企业的工匠硬实力团队。
  奋斗新时代创新结硕果。目前,全市累计培育技术革新项目1936项,发明创造项目769项,推广先进操作法680项,评选优秀创业项目126个。其中,培育了2021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汤海威等一批“职工科学家”,这是近四年来全国第一个工人项目获此殊荣。
    全方位驱动叫响“潍坊工匠”品牌
  让工匠人才有作为。市总工会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工种的技能竞赛和实训等活动,让更多优秀职工参与到竞争大比拼中。借助企业级、县级、市级工匠选树平台激励更多技能人才进入工匠序列,进位更高层次的技能切磋平台。以实施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四技服务”为核心,启动劳模工匠“送技入企”实践活动,助力“暖企、扶企、强企”行动,建立劳模工匠“4+X”积分评价制度,发挥劳模工匠的智慧、技术优势和“头雁领航”作用。2022年,开展“送技入企”活动186场,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惠及职工15000余人,让工匠人才成就感持续增强。
  让工匠人才有影响。利用“齐鲁工惠”App、微信公众号、抖音、工会官网等网络媒体讲好工匠故事,打造工匠品牌,持续扩大“潍坊工匠”品牌影响力。把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与实施人才兴潍、“潍坊工匠”建设工程战略结合起来,召开三级工匠体系专项推进会议,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加强宣传宣讲,举办职工创新创业大赛,强化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
  让工匠人才有实惠。市总工会每年评选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全员创新企业和职工创新创业能手,分别给予3万元奖励和金融授信支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对工匠技能人才实施自主奖励,潍柴集团2021年度科技激励大会重奖“科技功臣”6441万元;青州卷烟厂召开三级工匠推进会,通过设立“工匠节”“工匠月”“工匠日”,建立一甲工匠、青烟工匠、种子工匠“三级工匠”评聘管理体系,着力提升劳模工匠的地位和津贴;豪迈集团农民工、全国劳模王钦峰因其为企业作出的突出贡献而累计获得股权激励近亿元。这些举措让工匠技能人才在荣誉和待遇上“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如今,全市工会组织以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厚植企业工匠文化,推动工匠文化融入城市记忆,怀匠心、践匠行、出匠品、做匠人,在潍坊大地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全市涌现出像“大国工匠”王树军、“齐鲁大工匠”汤海威、“齐鲁工匠”王新福等为代表的532名市级及以上工匠、1200名县级工匠以及10000余名企业级工匠,使工匠人才挺起了“隐形冠军”城市的硬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