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 文/图
2022年成绩单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履行“三基”职责(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扎实做好“五方面十件事”,打造了“党建+社会救助”、智慧养老、“红背心”志愿服务等民政服务品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市民政工作在全省综合评估中连续获优秀等次,多项工作被省、部领导批示肯定。
照顾好“一老一小”
“老”是指养老服务。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66家,床位29812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9786张,占比66%),收住老年人11094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10处(床位3310张)、农村幸福院564处(床位11470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一网建设,提供精准服务25万余人次。为全市养老机构免费安装智慧消防系统,为老人发放智能防走失手环2560个,为1.3万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实施智能适老化改造。累计建成助老食堂208处,有效解决了老人“一餐热饭”难题。圆满完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配建达标率100%。
“小”是指孤困儿童和未成年人。全市共有4064名孤困儿童。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长效机制,惠及246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组织实施“护佑健康”孤困儿童大病保险项目,惠及孤困儿童3617人。开展村(居)儿童主任赋能行动,全市7789名儿童主任全部轮训一遍。2022年以来,共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7418.5万元(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费每人每月2360元;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每人每月1888元;重点困难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380元)。
保障好“一弱一善”
“弱”指的是困难群众。九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23:1(省定1.30:1)。现有城乡低保对象46126户、72553人(城市低保3324户、4749人,农村低保42802户、67804人),2022年以来发放保障金6.01亿元(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为944元、770元);城乡特困供养人员30292人(城市特困人员838人,农村特困人员29454人。其中,集中供养5297人,分散供养24995人),2022年以来发放供养金5.76亿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分别为1276元、1024元;特困人员照料标准按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每人每月分别为845元、423元、289元)。9县市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残疾人开展亲情化照护服务,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级和二级每人每月189元、三级和四级每人每月146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级每人每月182元、二级每人每月146元,三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每人每月97元。聚力打造“鸢都温馨驿站”服务品牌,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54人次。
“善”指的是慈善社工、志愿服务。全年募集慈善款物6589万元,发放款物7600余万元,救助群众5万余人次。福彩销售9.92亿元,连续十年居全省第二。建成135处镇(街)社工站,联动志愿者9万余人,服务群众125万余人次。执证社工总数8628人,其中,高级社工师10人,占全省的30.3%,继续领跑全省。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149.3万人,服务队伍8124支,志愿项目2.4万个,打造了“红背心”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3次被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
服务好“一红一白”
“红”是指婚姻登记。全市共有婚姻登记处14家,婚姻登记实现“零收费”“跨省通办”。全省率先推出“新家庭”婚姻辅导APP平台,采取线上展示、线下活动的“双线”模式为新组建家庭提供终身学习服务。2022年,共办理婚姻登记业务64201例,其中,结婚登记38330例,离婚登记10424例,补发结(离)婚证15447例。
“白”是指殡葬服务。全市共有殡仪馆10家,经营性公墓7处,公益性公墓(骨灰堂)2079处。2022年争取省级奖补资金201万元、市级列支奖补300万元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新建成公墓203处。打造公墓建设乡村振兴“寿光经验”,全省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清明祭扫工作,开展了“鲜花奉故人、全力抗疫情”代为祭扫活动,网络“云祭祀”达134.7万人次。
发展好“一城一乡”
“城”是指社区治理和社会组织管理。2022年,指导青州市马石西村和寿光市东斟灌村积极探索推进村级议事协商有效路径,深入开展国家级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微自治”,在180个农村社区组织开展了“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社区共治联盟”试点工作。积极打造社会组织“党辉益路123”党建品牌;初步建成“四级联动”社会组织培育体系,镇街枢纽型社会组织数量全省第一,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行业协会商会为企业减负4633万元,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优化营商环境。
“乡”是指基层政权建设。全市共有街道61个、镇59个,村委会6535个,居委会521个,自然村9048个。深入排查村务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丰富村务公开形式,完善民主监督程序。制定了《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工作方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组织临朐县和潍城区推进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和街道服务管理试点,分别梳理制定了镇政府服务清单,优化了街道服务流程。
建设好“一线一面”
“线”指的是行政区划界线管理。全面完成14条行政区界线联合检查任务。会同淄博市创新开展“三县顶”主题公园建设,以淄川-青州-临朐三交点现有场地和设施为依托,建造“平安边界创建暨地名文化主题公园”。
“面”指的是地名管理。指导寒亭区、昌乐县积极推进乡村地名管理工作试点任务。集中力量全面完成了国家地名信息库潍坊部分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实体等10大类地名、51991条地名的审改补录工作。开展“党建+地名”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挖掘红色地名资源,整理编撰“地名+红色故事”文稿180余篇。
2023年发力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潍坊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市民政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的部署安排,聚焦市委“1441”工作思路和省民政厅“1261”总体思路,牢牢把握“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要求,聚焦“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大力实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为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潍坊经验,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皂着力突出党建统领作用
牢牢把握民政工作和民政机关的政治属性,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科学谋划落实思路举措、做好结合文章,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民政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续实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全市民政系统模范机关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持续深化干部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干部走进服务机构、走进服务对象”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堪当大任、素质优良的民政铁军,全力保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皂着力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以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为目标,以市县两级同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为牵引,严格落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要求,牵头发挥好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作用,高质量完成省厅明确的社会救助重点工作,加快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皂着力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完善政策体系。梳理制定潍坊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编制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出台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意见。建立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委托服务等基本服务制度。
持续增加有效供给。优先发展护理型床位,推动在养老机构中开设失智照护单元。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5500户),加快推进助老食堂建设(500处)。大力培育专业养老服务组织,鼓励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对市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扎实做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推广实施养老服务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探索开展“社工站+养老”“慈善+养老”“志愿服务+养老”新模式。大力争创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扎实开展养老服务品牌建设专项行动,确保做到“一县一品”。
皂着力补齐基层社会治理短板
会同市委组织部严格按标准配齐配强社区工作者,落实“三岗十八级”待遇。
推进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继续实施村务公开“阳光工程”。
持续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开展社区服务质量评价工作。
组织开展网上议事协商试点工作,推进议事协商工作信息化,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皂着力提升区划地名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行政区划管理和地名管理工作规范化,建立市级行政区划研究平台和专家库。
全面完成淄川-青州-临朐三交点“平安边界暨地名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深化平安边界建设,确保边界和谐稳定。
以开展“地名管理服务”工作试点为契机,通过先行先试,形成可推广的示范典型经验,全力打造区划地名工作品牌。
皂着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进一步健全执法队伍,发挥社会组织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提升县、镇(街)培育平台服务水平,带动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和作用发挥。
扎实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确保50%以上的县市区实现“一县一品牌”。
皂着力优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
全面提升殡葬公共服务能力,用好中央和省1134万元补助资金,提升殡仪馆服务能力。开展生态安葬试点工作,新建150处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推广寿光“五个一”殡葬流程模式,全力打造“礼安潍坊”丧俗改革品牌。
推进婚姻登记电子户口簿、居住证应用试点。持续深化婚俗改革,助力打造“海誓山盟”服务品牌。
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加快整合残联、卫健等部门资源,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织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网络,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力度,开展“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皂着力提升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水平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能力建设,全力做好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合督查迎查工作。
健全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孤困儿童助医助学等工程。
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地方实际,精心谋划、积极争取、统筹资源,争创未保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全面开展“民政+检察”深度合作,在高密试点基础上,不断探索政府保护与司法保护合作新模式,更好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持续深化提升“潍·护你”品牌。
皂着力开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和福彩事业新局面
大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积极推动社区基金、慈善信托发展,不断丰富参与公益慈善的形式。推动落实慈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工作。
以社工站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化“社工站+”融合发展,修改完善社会工作站建设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持续促进社工站提质增效。
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充分发挥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志愿服务站点作用,不断打造更多志愿服务品牌。
推进福利彩票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公益宣传,持续提升形象,确保全年福彩销售10.5亿元,力争增长10%以上、突破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