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

——记坊子区坊城街道洼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向东

(2023年06月08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洪明
      通讯员 牟永强

  坊子区坊城街道洼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向东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12年,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村强民富的好路子,把一个落后村打造成“亿元村”。今年4月,他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第一批“治村兴社好导师”;在5月23日举行的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上,他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
  艰苦创业
  果蔬种植打开产业新局

  2011年,在外从事建筑行业的刘向东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村党组织涣散和经济落后局面,他带头捐款铺修村内街道和出村公路,召开党员大会,商定发展果蔬种植。发展初期,他带头投资200万元,与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共13户成立合作社,建成了19个蔬菜大棚。2012年底,这些大棚产值超100万元,入社农户年收入7万多元。
  为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刘向东牵头成立潍坊玉泉洼种植专业联合社,村里党员主动加入,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格局。目前,联合社已建成温室大棚108个、可容纳5万吨的蔬菜冷库一座、蔬菜加工车间8360平方米,46种果蔬获国家有机质量认证,果蔬通过线上京东、盒马鲜生及线下商超等方式,销往北上广深等城市,2020年实现产值过亿元,全村30%的农户加入联合社,300余户本村及周边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锐意改革
  有机转型推动发展蝶变

  2013年,刘向东决心转型发展有机农业,初期个别农户为追求利益,在种植中偷用化肥,他发现后,召集党员干部和村民,拔了整棚的草莓苗,让大家坚定做有机果蔬的决心。从2014年起,他带领种植户先后到以色列、荷兰、德国、美国等地学习滴灌、生物防控、泥炭土栽培、酵素菌种等技术。2016年以来,先后申报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等科研孵化平台,引进美国加州大学等众多高层次人才,在有机种植、酵素研发、智能控制、立体种植等领域进行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引领现代农业向科技化、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他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引进137个品种的酵素菌种,研发有机菌肥系列产品;引进英国皇家奶牛——娟姗奶牛,创新低温发酵养殖技术,喷施菌种分解粪便,种养生态循环发展;他参与研发的“智能种植床”技术,叶菜生产周期缩短至22天,一年可采收叶菜16茬,亩产值达100万元;他集成国内外30余项技术,创新十层立体栽培技术,可同时放置叶菜、菌菇20万盆,将有机种植亩产效益扩大数倍,实现有机蔬菜的高产优质。
  模式输出
  由点到面推动共同富裕

  在刘向东看来,发展产业最终是为了共同富裕。洼里村的发展,带动潍安路沿线现代农业的多点开花。坊城街道规划建设潍安路乡村振兴示范区,带动周边22个村实现一体发展。成功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潍安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同时成功申报3个省级以上项目的示范区。目前与山西晋中合作建设60公顷的种养循环农业园区,在上海青浦区建设47公顷的有机种植基地,与全国各地26个地区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打造有机生态循环智慧农业,为国家乡村振兴贡献潍坊方案,让‘潍坊模式’走向全国。”刘向东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