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循环“犇”富路

——杜家庄子村以肉牛养殖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08月11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文/图

  8月7日早上7点,在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杜家庄子村,潍杨牧业合作社的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里传出“哞哞”的牛叫声,肉牛饲养员刘金龙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添草料、加清水、扫残渣……看着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安格斯肉牛津津有味地咀嚼草料,刘金龙在忙碌中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刚开始养肉牛的时候有很多顾虑,没经验、没技术、没场地,心里有点打退堂鼓。后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潍杨牧业合作社,村‘两委’成员带头搞起肉牛养殖,带领着大伙儿大胆尝试。”上午9点,杜家庄子村村民张雪萍来到基地,她一边查看自己领养的100头肉牛的生长情况,一边对记者说,基地给牛都入了“保险”,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也增强了村民养殖的信心。
  近年来,双杨(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将肉牛养殖产业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立足示范引领、系统养殖、良种繁育、专业村打造,构建集龙头合作社带动、饲料加工、有机肥料加工、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完整链条,加快“特色肉牛养殖小镇”项目建设,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我们基地从去年10月开始建设,当年年底建成。今年5月份,从乌拉圭引进了1300头安格斯优质能繁母牛,目前,受孕母牛已达800头。”杜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杜崇超向记者介绍,潍杨牧业合作社由杜家庄子村党支部领办,现有合作社成员10余户,通过与胜伟牧业合作,实行托管模式,为社员提供饲养、防疫、管理、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社员不仅有合作社入股收益,享受年底分红,还可以就近打工,挣租金、分股金、赚薪金。
  在养殖区,记者注意到,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戴着两个写有数字编号的耳标。杜崇超告诉记者,耳标自肉牛出生之日起便戴上了,像是个有身份识别号的电子“耳钉”,可以记录肉牛的位置、运动及体温数据,大棚内的网关接收到相关数据,再统一上传到互联网上。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查询每头肉牛的运动轨迹和健康信息。
  创新养殖模式,赋能肉牛产业。备料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饲料制作前的准备工作,精心为每一头肉牛加工可口的“营养餐”。
  从饲料制作到运输撒料,养殖基地各环节都实行机械化运作和专业化操作,配置有干湿分离机、搅料机、玉米粉碎机、打草粉碎机、拉粪机、装载机、撒料机等多种专业养殖设备。工作人员只需将玉米、麦麸、酒糟、小麦秸秆、精料等放进搅料机,饲料很快就被粉碎并混合均匀,同时有效保证了饲料配比的精准度、肉牛食用的适口性和营养均衡性。
  探索农牧业循环新模式,打造肉牛产业基地。“我们通过秸秆利用、肉牛养殖、牛粪有机肥的综合开发,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农牧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效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村民致富。”杜崇超说,基地将种植的小麦秸秆等农作物用于肉牛饲料,产生的牛粪又可以变为有机肥改土还田,助力农作物种植。这样一来,绿色种养循环模式既消除了农业面源污染,又实现了农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为有效解决场地、技术、市场难题,双杨(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搭建“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回收村内闲置土地解决场地问题,邀请肉牛养殖专家、胜伟牧业专业技术人员,从肉牛养殖各方面进行辅导培训,组织养殖户到养殖企业跟班学习,促进肉牛养殖新技术推广使用。通过推广“寄母还犊”联农带农模式,将带犊母牛交给农户饲养,企业回收牛犊,推动种群扩繁,形成肉牛产业集群。
  肉牛养殖产业有效促进了杜家庄子村产业项目的“造血”功能和村集体经济扩源增收。该村通过集约化养殖的高效利用,持续延伸“种养加销”产业链条,构建集肉牛养殖、精深加工、粪污处理和光伏发电“四业并举”的产业融合新格局,打造肉牛养殖特色产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