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韶华
潍坊市被司法部确定为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全国试点单位、潍坊市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发展项目获评第二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市司法局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我市创新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村村“法治体检”助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做法……
2023年,市司法局树牢“政治铸魂、业务为本”理念,笃行实干、挺膺担当,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持续“走在前”,以过硬作风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深改细做
推进依法行政提效能
法治是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自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建立起争创工作专班,创新“四级调度”“三张清单”“一体督察”三项工作机制,细化完善6个阶段工作目标。
市司法局聚焦深改革促落实,在保障依法决策、推进公正执法、倒逼依法行政、化解行政争议等方面持续加压发力。确定潍城区、寿光市、高密市、临朐县为行政执法监督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试点单位,建立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和信访多部门协作联动工作机制,推行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听证全覆盖、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行政复议听证全覆盖、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旁听行政复议公开听证全覆盖“三个全覆盖”,从源头上化解行政争议。当前,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不断攀升,“头雁+”正职负责人全程参与应诉模式被省司法厅列为创新示范点。
目前,青州市、诸城市、昌乐县、寿光市已先后创建为第一批、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
增效促优 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
12月15日,《潍坊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推动了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助力“一号改革工程”,市司法局注重发挥法治保障作用,通过“立改废释”让各类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调整发布“首次不罚”“首次轻罚”事项430项、“不予强制”事项33项,将“不罚轻罚”事项扩展到更多领域。
为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办事创业,市司法局持续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杜绝困扰群众和企业的“循环证明”“重复证明”,1月至9月,全市共办理告知承诺事项28万余项,减免证明材料44万余个。
积极探索法治保障金融赋能经济发展新路径,市司法局推动建立潍坊金融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全面进驻、实体化运营,为金融机构和相关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线下法律服务。推进“金融+法律+平台”线上综合金融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公证、法律咨询、普法等在线服务平台,可在线申请各种法律服务。创新“公证+担保”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善治共治 构建全域治理大格局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要走创新融合的善治之路。市司法局做优做强基层法律服务,加大法律服务供给力度,集聚法律服务资源,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围绕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全市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参与修订村规民约1207个,在132个镇(街道)设立行政复议联络点,帮助群众在“家门口”解决各类纠纷。
持续优化“潍律通——律师来了”法律服务平台,全力打造“潍您法援”潍坊品牌,创新推行“家事公证顾问”服务模式……多样化的法律服务有效满足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为群众提供更为精准、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
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市司法局大力实施“枫桥式”司法所建设,在市、县、镇、村四级网格中建立7367个人民调解组织,推动非诉讼纠纷“一站处结”。
不断拓宽法治文化覆盖面,市司法局创新建成全省首个民法典宣传“云展馆”,创作发布“鸢晓法”“菜晓法”“自然小卫”等独具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普法吉祥物,为“法润鸢都”法治文化品牌增添了内涵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