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斌
清代刘嘉颖的《岁寒守岁图轴》,静静置放于潍坊市博物馆的展厅,见证着又一个岁末的到来。虽天寒地冻,然春意已近。
图轴纵68.0厘米、横41.5厘米,纸本(以纸为底的字画,有别于绢本),水墨淡着色。此画取王石谷浅绛山水画风格,整体构图工整,用笔细腻温润,色彩清新典雅,画面呈现一派“岁寒守岁岁不寒”的恬静祥和气息。
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类别,特点是素雅清淡、明快透澈,是在水墨勾勒皴染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画面上,远山寒透,林木凋落清寂,显露出嶙峋的山体,有稀稀落落的树木点缀于山头,只留下孤寒的枝干。山体起伏,中间散落着苍茫的气息。左侧的一片松林,是少有的苍翠,执着地坚守着山间的生机。梧桐树的群落,将视野拉到中景,山中的一条无名小径两侧树影婆娑,小径的尽头是一处院落。
木门半开,石墙环绕,却不是闭合的深宅大院。院墙阻隔了部分山体,却将两处裸露的岩石拥进怀中,岩石之下是山中的水流。这原是山脚。
竹林的掩映之下,两处坡顶房屋矗立,一处起居,一处会客。梧桐树下的客厅,有一群人围坐炉火周围,在谈笑着。此为除夕,春天悄然的脚步似乎已经融化了寒意。人们平静地守岁,带着淡淡的喜悦和坚实的希冀。
画面右上角为刘嘉颖题款,左下角为“烟云供养”押角白文印。画外裱绫处从右至左依次有陈蜚声、王景祜、刘抡升、王曾裕、郭恩孚、张昭潜等地方名家题跋,仿若一次纸上的文人雅集。
刘嘉颖确乎也是一位高士,一位高冷的名士。
刘嘉颖(1861—1902),字石芙,潍县城里水巷子人。他幼年聪慧机敏,却超尘脱俗,不热心仕途,恰好其父亲刘潓喜好书画,耳濡目染之间,刘嘉颖爱上了书画,终日在家潜心临摹父亲收藏的前贤名迹。
后来,刘嘉颖结识了潍县金石学家陈介祺,相见恨晚,互为知己。陈介祺经常请刘嘉颖到府赏阅珍藏的唐宋以来的名画,嘉颖才知道陈介祺的收藏“富甲天下”,而他乐于“坐卧游泳其中”,如饥似渴地领略古人作画的门道,积年累月,刘嘉颖眼界开、画艺进、造诣长。
刘嘉颖研学书画,有自身的方向。他的花卉以恽南田为师,山水宗法王石谷,人物效法陈老莲。从模仿到创作,渐成风格,其作品被誉为“构思新颖,光彩淋漓,鲜嫩不腻,情趣高雅”。相传他曾经临摹王石谷、恽南田未题款的画卷,有人转手得到后,仿恽、王二人的题款、印章,带到京师高价出售,曾被名鉴赏家当作真迹抢购,可见手法几近乱真。
刘嘉颖的高冷也是看对谁,对同道之人,他的热情温暖了许多人。而像《岁寒守岁图轴》这样的题跋盛宴,也并非一回。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胶东诗人白永修从平度来潍拜访。刘嘉颖出示自己摹恽南田山水12幅,请白永修题词,白欣然题写:“……君画足逼古,如见真山石。日夕小轩中,突兀起天壁。”同乡人、清翰林院编修郭恩赓也曾为刘嘉颖画作题道:“石芙表兄的山水摹墨精妙,直如瓯香之室……”文人美誉,也如甘醴。而刘嘉颖为同道者的认可欣悦有加。
潍城诗人郭恩孚十分欣赏刘嘉颖的作品,刘嘉颖感念知遇,慷慨赠送郭《花卉画册》12幅。郭恩孚请状元曹鸿勋逐幅题诗,他自己则题签为《海滨二妙图》,寓意刘嘉颖和曹鸿勋二位的诗、画合璧。郭恩孚还征集诗作美文,学者张昭潜首先作《海滨二妙图序》交付,继而在画册上题诗的名家有数十之多,一时成为盛事。
有一年,刘嘉颖在十笏园作画,当年十几岁的丁叔言满是崇拜,拜刘为师。而后,刘嘉颖接收了众多弟子,如丁东斋、刘秩东、贺念初、田渠汀等,后来都成为著名画家。后来,刘嘉颖被推崇为“潍县画派”的奠基人。
在画上写题跋是古人的一种雅好,往往也成为文人坦露心迹、抒发性情的介质。《岁寒守岁图》是刘嘉颖专为学者张昭潜绘画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除夕,已是古稀之年的张昭潜,凝神画上围炉守岁的家人,突发感慨,挥笔在画上写下跋文,回想自己一生:“饱阅炎凉七十年,茫茫回首付云烟”“年年疏水供清贫……廿年家口幸平安”。跋文道尽了年华甘苦、世态炎凉,但他蓦然回首间醒悟:在艰苦的岁月里,一家人平安无恙才是最大的幸福。
这幅画现珍藏在潍坊市博物馆,除了张昭潜自题跋文外,还有数位潍县文化名人的题跋。岁月清寒,刘嘉颖温暖了一众好友,朋友们也以融融的春意温暖着醉心于水墨丹青的刘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