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玉芳
通讯员 聂晓东 刘海波
灵活上班、弹性工作,既能赚钱又能顾家接娃上下学……今年以来,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依托共富工坊探索“妈妈岗”就业新模式,以搭建平台、增技赋能为抓手,为宝妈们创造在“家门口”就业的好环境,全力提升民生“温度”。
搭建平台上班带娃“两不误”
“这个是两层花瓣,我给大家拈一个示范一下。”在繁花工艺品共富工坊内举办的技能培训班上,社区工作者正为工坊新来的“宝妈”们进行拈花技艺培训。今年初,贾戈社区成立了繁花工艺品共富工坊,为辖区内闲散妇女或暂未就业人员提供实用手工技术培训,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由于拈花零门槛、易操作、灵活工时、灵活报酬,吸引了不少周边宝妈的青睐。
贾戈社区居民祝金花就是工坊“妈妈岗”受益者。每天早晨,她送孩子上学后,便来到小区门口的繁花共富工坊开始工作。由于“妈妈岗”实行弹性工时制度,宝妈们可以灵活安排,能够在上班挣钱的同时又能兼顾家庭。“时间灵活,不耽误接孩子上下学,这些手工活还可以带回家干,非常方便。”祝金花说。
像繁花工艺品这样的共富工坊,在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还有30余家。针对城市小区“居家妈妈”较多的实际,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以共富工坊为依托,探索“妈妈岗”就业,推行村企、社企联建设立加工点、放出手工活,拓展线下精准帮扶机制,助力辖区全职妈妈、女性群体就业走深走实。
“社区托管服务”省心更放心
下午5点,在e路甜歌共富工坊里,缝纫机“哒哒哒”作响,宝妈们娴熟地操控着机器,将一块块布料裁剪、缝纫、熨烫,加工制作成一件件成品。而在工坊隔壁的“四点半托管中心”,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写作业。如此暖心的场景,是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为解决社区工坊“妈妈岗”职工孩子放学无人照料的难题,探索实行的“社区托管服务”。
“托管中心就在我们工坊门口,孩子放学接回来先在这里写作业,等我们下班再一起回家。这里环境氛围好,冻不着饿不着还免费,社区为我们考虑得真周到!”居民李红艳高兴地说,托管服务让工坊里工作的宝妈们省心又放心。
“工坊开设托管中心就是想让家长能够专心工作,无需担心孩子的安全和学习问题,目标就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田戈社区党委书记曹秀花说。
探索延伸社区治理新模式
妈妈岗在带动就业增收的同时,还成为社区治理的一股有生力量,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古槐社区常住人口有15000人,辖区服务面积大、治理任务重。今年以来,该社区立足“鞋手共富坊”项目,带动20多位“宝妈”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
古槐社区党委书记王大鹏介绍,宝妈工作的“鞋手共富坊”就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宝妈们每天送下孩子就到工坊上班挣钱,根本没时间涉及“东家长西家短”的邻里纠纷,就连电信诈骗等发案率也明显减少。同时,社区发挥这些宝妈居住在小区、能够了解周边居民呼声的优势,通过她们“零距离”解决好民生难题,有效促进了邻里和谐和社会稳定。如今,一支支“宝妈”队伍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共富工坊‘妈妈岗’是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精准发力持续提升民生福祉的缩影。今年以来,大汶河以‘强基础固根本’专项行动为契机,扎实做好强堡垒、抓队伍、促发展、聚民心等工作,梳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76项,办理惠民实事167件,以实打实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实现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田国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