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友德:致富“领头雁” 带民奔富路

(2024年12月27日) 来源:潍坊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隋炜凤
  走进昌乐县营丘镇庞家河沟村,美丽的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一个个庭院美丽整洁,俨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背后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庞友德的努力。
  从一名在潍坊小有成就的超市老板到回村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52岁的庞友德怀揣一颗为村民办事的心,盘活资源、多措并举、精微善治,使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将原本的“落后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在他的带领下,庞家河沟村先后获得了“省级美丽乡村”“昌乐县卫生先进村”“文明信誉村”等荣誉。
  转换身份 建设生态宜居村
  2018年以前,庞友德在潍坊市区经营一家百货超市,有着可观的收入。此时,庞家河沟村面临村居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村里的群众想请庞友德“出山”为村庄发展解困。面对乡亲们的期盼,庞友德最终决定放弃小有成就的生意,回到庞家河沟村,担任庞家河沟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面对的是两张70年代的办公桌椅和60万元的外债。”庞友德自掏腰包10万元改造了村委办公室,配齐打印机、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品,一个真正能议事、能办事的办公场所初具模型。
  场所问题解决了,庞友德又把关注点放到“路”上。面对村内道路年久失修、泥泞坑洼的问题,他自行垫资50万元为村内安装路灯、开展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等,打通了老百姓的心路,串起了美丽宜居乡村。
  不仅如此,庞友德多措并举,围绕“治水、改厕、绿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旱厕改造、“绿满乡村”创建,为村民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环境。
  盘活资源 蹚出村民致富路
  “路通人和,基础设施上去了,盘活村集体经济、让村民钱包鼓起来成了当务之急。”庞友德在推进“三资”清理工作的同时,对部分荒地进行有偿承包、租赁,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优势。两年时间,村集体实现尾欠全部清零,清理不规范合同15份,清理房屋5间,整合闲置土地350余亩,村集体收入增加了70余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到外地企业洽谈合作,与农业公司签订了每年50万元的合作协议,发展村庄无公害、纯天然果林基地等。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在村内建成近2万平方米的有机无公害高温蔬菜大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集体性的樱桃种植、蔬菜瓜果种植、农家乐采摘等产业。现在,大樱桃等农产品已出口国外,年创汇30多万美元,解决了5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40万元。
  精微善治 提升村庄“软实力”
  “鼓了钱袋也要富脑袋,腰包鼓与讲文明一样不能少。”庞友德说。村里建起了助老食堂,村内志愿者负责每天为老人们制作营养饭菜,解决了全村20余位高龄、独居老人“一顿热饭”难题。同时,发动村民捐款、企业捐助,将原来的垃圾场打造为1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有篮球架、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供村民们运动休闲。村庄还组建了舞蹈队、合唱队,更好地满足了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
  “少讲大话、空话,多做真事、实事,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赢得群众的信任。”庞友德决心带领村民继续书写美丽富足的田园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