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斌 文/图
一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时,认为宋、元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于是以前朝为鉴,决定建藩。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这一制度被明朝历代皇帝奉为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朱元璋考虑到日后子孙众多,担心命名有重复,就针对东宫和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一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就会依世系立两个字的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的字,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系不拘。
在青州的衡王族系,传六世,七王。分别是朱祐楎、朱厚燆、朱载圭、朱载封、朱翊镬、朱常㵂、朱由棷,完全符合此规制。
明朝规制,皇子封亲王,亲王子封郡王。皇姑为大长公主,皇姊妹为长公主,皇女为公主,亲王女为郡主。明朝重建了比较规范的分封制,明太祖在全国各地封了包括自己二十多个儿子与侄孙朱守谦在内的藩王。在边疆的藩王可以主持地方军务。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封其子朱祐楎为衡王。弘治十二年(1499年),朱祐楎就藩青州。弘治年间,在青州兴建衡王府。清顺治三年(1646年),明朝最后一位衡王朱由棷被清廷处死。
一百多年中,总的说来,衡王府“崇皇室、守王法、重礼乐、习孔孟、明尊卑、行忠孝,屏捍京师而龙蟠海岱;宗先贤、绪文脉、富藏书、擅音乐、舞翰墨、钟丹青,帝德沾溉则源远流长”。作为王室衡藩,它文传一方,使得青州的民俗、饮食、园林、碑表、书文等,打上了衡王府的许多烙印。
二
明弘治年间,朱祐楎在青州南阳城兴建衡王府,现原址仅存两座石坊。
衡王府石坊现存于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老院区南,是衡王府时代的代表性遗存。它气势恢宏、风格典雅,足见当年王府的不凡气派和风韵。
衡王府石坊,俗称“午朝门”,是官员叩见衡王出入大门外甬道上的牌坊,坐北朝南,刻工精细,保存完好。该石坊建成于嘉靖年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南北两坊。
两石坊皆为四柱三门式牌坊结构。牌坊东西宽11.5米,高7米有余。两坊相距43.5米,建筑风格相同,尺寸一样,均由28块巨石组成,大气磅礴。巨石上有狮子、麒麟。石狮透雕蹲立,造型生动。石柱方形,分立底座上。每柱南北两面镶透雕麒麟,昂首蹲立。四柱上方各嵌巨石横匾,匾上浮雕二龙戏珠图。
中门二横匾,上刻大字,南石坊横匾为“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石坊横匾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宽博流畅。“乐善”为朱祐楎号,“遗风”系朱祐楎去世后的用词。由此推断,石坊建置年代应在第二代衡王朱厚燆在位的嘉靖年间。“象贤”,意指效仿先贤的德行。“永誉”,意指永葆好的名声。
衡王世家,是明王朝王室家人,衡王府也是大明兴衰起落的缩影。万历以前,作为藩属重镇的青州,此地的宗室人家也是一片皇家气派,气象俨然,庄严雍容。
据考,衡王府以石坊为中轴线,向两边展开。王府有四门:东华门、西华门、后宰门和午朝门。东为东华门,旧址在偶园街南段,东华门以东的偶园,就是衡王府的东花园。西为西华门,旧址在冠街南段。北为后宰门,旧址在朝阳街的辘轳把巷。南门,又名午朝门,旧址在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老院区南侧。衡王府占地约1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设计上与北京紫禁城几乎一样,只是规模较小。
王府周围有很多附设建筑。如东营和西营,是王府驻兵的营房。在午朝门西侧今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老校区内,原有一组建筑,是当年衡王祭祀的地方。
王府内有各种机构和设施,包括长史司、审理所、典膳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等,还有护卫队伍,宛若一个缩微版的小朝廷。
三
第一代衡王、衡恭王朱祐楎被分封到青州时,封藩制度已行百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取消了藩王的兵权,只让他们享受爵禄,增光皇室。朱祐楎心领神会,率先垂范。据史料记载,朱祐楎沉迷琴棋书画、擅长书法,兼之他乐善好施,社会名声很好。他被弘治皇帝称为“诸藩之范”。
朱祐楎的儿孙们也受到熏陶,醉心文事,无心政治。其中新乐王朱载玺爱好文学,善书法,曾撰写《洪武圣政颂》《皇明政要》。高唐王朱厚煐,潜心隶篆,著有《事亲述见》《一弦琴谱》等。这无疑是帝王希望看到的。
时至今天,衡王府的旧物仍然可见。铁鹤、石狮子、生肖俑、孔子像石刻等,记录着衡王府的往事,映射着曾经的荣光。
驼山之顶昊天宫有块石碑,碑顶为“昊天宫”三字行书,右落款“乐善子”三字,“乐善子”是朱祐楎的号。下刻两方图章:“皇明宗室”“衡王图书”。此碑刻彰显朱祐楎附庸风雅,也崇敬道教。
尊佛、崇儒、尚道,衡王府一样不缺。在外界看来也是安分守己。
四
青州偶园内的古桥及不少石刻底座等都是衡王府的遗存。“福、寿、康、宁”四大太湖奇石,相传是衡王举办寿宴时地方官员进献的,神韵兼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清代李焕章在《奇松园记》中描述:“奇松园,明衡藩东园之一角也……绝不类王公规制,盖如宋之艮岳,元之西苑也。”清初寿光名士安致远在《青社遗闻》中赞叹衡王府:“青郡衡藩故宫,最为壮丽。”
以上种种,侧面印证了明代一段极盛的时期和强大的国力。如今,王府宫殿及附设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东西北三门只能辨其旧址。南门的两座石坊仍在,无语诉说着往事。